【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GLONASS广播星历的伪距定位改进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定位领域中的伪距单点定位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GLONASS广播星历的伪距定位改进方法。
技术介绍
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包括定位、导航和授时。三种服务都是在固定的坐标系和时间基准下利用卫星天线相位中心至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之间的几何距离形成足以解算用户位置的几何构型,从而利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各项误差的改正模型为用户提供位置和时间服务。在卫星导航定位时距离的精确测量依赖于时间延迟的精确测定。信号在卫星钟脉冲驱动下开始生成测距信号,至接收机钟生成伪随机码并成功捕获信号所花费的所有时间乘以光速是测量所得的卫星至接收机间的伪距。该伪距中包含的误差有卫星和接收机钟差,通道时延,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多路径效应等。其中,卫星的通道时延(也称硬件延迟)是指在卫星钟脉冲驱动下开始生成测距信号至该信号生成并最终离开卫星发射天线相位中心之间所花费的时间;接收机的通道时延是指信号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GLONASS广播星历的伪距定位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S1,基于历史数据分析接收机端频间码偏差特性并建立函数模型;/n步骤S2,确定接收机端邻频频间码偏差Δb,标定所述接收机端频间码偏差IFB_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LONASS广播星历的伪距定位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基于历史数据分析接收机端频间码偏差特性并建立函数模型;
步骤S2,确定接收机端邻频频间码偏差Δb,标定所述接收机端频间码偏差IFB_Rji;
步骤S3,将步骤S2中标定的接收机端频间码偏差IFB_Rji函数模型引入传统伪距定位模型,同时在该定位模型中引入卫星频间码偏差参数,确定最终的GLONASS广播星历定位模型;
步骤S4,测站实时接收观测数据以及广播星历,获取卫星实时预报轨道和卫星钟差,并基于步骤S3中的GLONASS广播星历定位模型进行伪距动态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伪距定位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采用历史观测数据进行伪距定位解算,得出测站坐标以及测站钟差;
步骤S12,利用步骤S11中的定位解算结果,计算测站上每颗卫星观测的定位残差
步骤S13,根据步骤S12中的定位残差特性,建立接收机端频间码偏差IFB_Rji的函数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伪距定位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定位解算方程为:
其中,为卫星i至测站j的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值,单位为m;为卫星i至测站j的几何距离,单位为m;Δtj为接收机钟差,DCB0为接收机端硬件延迟的公共部分;IFB_Rji为接收机端频间码偏差;为基于精密钟差产品计算得到的卫星钟差,包含了卫星端本身的硬件延迟TGDji,单位为m;c为光速;为对流层延迟,单位为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平,刘姣,张益泽,陈倩,谭伟杰,于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