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东峰专利>正文

热压式木质脚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69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压式木质脚体,在以木屑混合接著剂制成的一本体外部,固设有以原木薄片制成的包覆硬壳及包覆层,本体内部固接处预先埋设有原木补强块及螺帽,直接在本体上形成供加强挡靠及定位的定位面及凸缘。(*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俱脚体,特别涉及一种符合环保需求且制造组配容易的热压式木质脚体。原木大量应用在家俱、建筑上,以家俱中的木制桌子来说,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在四脚体1顶部锁固一个连结块2,该连结块2两端各与一加强档3(apron)固接,且将一桌面4固设在加强档3顶部,完成一完整的桌子结构。以该脚体1来说,大多是以原木直接车削而成,不但原木取材日益困难,成本渐增,且在加工时必须利用木工专用加工机具进行车削、研磨,造成制造速度慢、成本高,而且以往的脚体1外观非常单调,因雕刻加工成本高,没有多变化的立体雕花纹路,因此,一些家俱制造商极力想开发一些可替代原木的材料,且具有多变化造型,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另外,以往的脚体1上端固接处,因需与螺丝锁件锁合,该螺丝锁件是在组配时锁入,组装不方便,并且在该固接处往往因材料强度被破坏,而导致螺丝锁件松掉脱落,或在固接处产生断裂的情形。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压式木质脚体,以木屑代替原木而制成脚体,不但可回收废弃的木屑,达到环保需示求,且在脚体上形成立体雕刻饰纹及预定的造型,具有降低成本、制造速度快的功效。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良好的热压式木质脚体,其预先成型有一包覆硬壳,作为该脚体较大弯度曲面部位的包覆面,且不会有撕裂的情形产生。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压式木质脚体,在本体内部固接端或预定位置处理设有补强块,且该固接端可埋设螺帽,可增加脚体固接端或预定位置的强度;本技术的热压式木质脚体,由一个本体、预定数目的补强块、一个包覆硬壳及一个包覆层所组成;该本体是以木屑混合接著剂热压成型,两侧各向外凸设有沿长方向延伸的一个凸缘,藉凸缘将本体分隔成一个外侧面及一个内侧面,该内侧面顶部两侧各设有一个结合面;数个补强块是以原木材料所制成,是在本体成型时,预先埋设在本体内部的固接处,该补强块上埋固有螺帽,该螺帽位于两结合面之间。该包覆硬壳是由湿式原木薄片的内侧粘固有相同材料的下脚料补强层,并经热压形成包边用的半壳体,包覆在该本体其中一较大弯度曲面部位侧面;该包覆层以原木薄片所制成,且包覆固定在本体的另一侧面上,该包覆硬壳及包覆层的接合处位于该本体的凸缘上。本技术的热压式木质脚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本体、数个补强块、一个包覆硬壳及一个包覆层;该本体以木屑混合接著剂热压成型,两侧各向外凸设有沿本体长方向延伸的一个凸缘,凸缘将本体分隔成一个外侧面及一个内侧面,内侧面顶部两侧各设有一个结合面;数个补强块是以具有强度的原木材料所制成,埋设在所述本体内部的固接处,补强块上埋固有螺帽,螺帽位于两结合面之间;所述包覆硬壳是一个由原木薄片的内侧粘固有相同材料的下脚料补强层,并经热压形成包边用的半壳体,包覆硬壳包覆在所述本体中一较大弯度曲面部位侧面;所述包覆层以原木薄片所制成,且包覆固定在所述本体相对于包覆硬壳的另一侧面上,包覆硬壳及包覆层的接合处位于所述本体的凸缘上。所述的热压式木质脚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层是由不同纤维方向的木材交错相叠形成。下面能过最佳实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热压式木质脚体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桌面与脚体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的端面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包覆硬壳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脚体上、下模具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上、下模具切刃部切合示意图。如图2、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热压式木质脚体100由一个本体10、预定数目的补强块20、一个包覆硬壳30及一个包覆层40所组成。本体10是将木屑混合接著剂并置入模具内部加热加压而成型(该接著剂可为三聚氰胺(melamine))大致成弯曲长杆状,本体10两侧各向外凸设有预定高度且沿著长方向延伸的一个凸缘11,凸缘11对称于成型模具的分模线,凸缘11由本体10顶端延伸至底部,且凸缘11将本体10分隔成一个外侧面12及一个内侧面13,外侧面12上形成有预定形状的立体雕花饰纹(图未示),而内侧面13顶部靠近凸缘11处各设有预定高度的一个结合面131。补强块20,本实施例是以具预定强度的原木材料所制成,是在本体10成型时,预先埋设在本体10顶端内部固接处,以增加本体10的结构强度,补强块20上埋固有螺帽14,使螺帽14位在两结合面131间。配合图4、5所示,该包覆硬壳30由湿式或一般干式原木薄片31的内侧粘固有相同材料的下脚料补强层32,并经热压形成包边用的半壳体状,可作为本体10中一较大弯度曲面部位侧面的包覆,该下脚料补强层32是利用木材不同织维方向交错相叠,所以热压后的结合强度佳。上述如果采用湿式薄片31可具有较佳的伸缩性,而具有热压前可先加上软化剂,以具有易贴合性。包覆层40是以原木薄片所制成,在本体10成型后,再分别置入模具的下模内,并将本体10放置在包覆硬壳30及包覆层40之间,且闭模后将模具加热加压,并经切削,使包覆层40及包覆硬壳30固定在本体10的内、外侧面13、12上,且原先设在本体10表面的雕花饰纹121、凸缘11等部位,也会浮现在该包覆层40及包覆硬壳30的外部,包覆层40及包覆硬壳30的接合处位于该凸缘11上。如图2、4所示,当本技术的脚体100制造完成且欲组配成完整的家俱时,将两加强档200端面分别抵止在脚体100顶端且对称在结合面131处,利用两结合面131使两加强档200贴靠,且外侧藉凸缘11限制,因此,组配定位比较容易。然后,将一连结块300装设在两加强挡200之间,连接块300两侧各设有一个斜面301,其上横向设有六个孔洞302,使斜面301抵止在加强档200的侧面,且利用六个螺栓400穿过各孔洞302,其中位于两侧的螺栓400将连结块300与加强挡200锁固成一体,位于中间的螺栓400则螺设在补强块20上的螺帽14中,使加强档200与脚体100稳固地装配成一体。如图6、7所示,因上述本体10所利用的上模具33最外端周缘形成一个斜尖部331,而下模34的外顶则配合形成平面部341,平面部341与斜尖部331切合,达到将模内的材料切断并挤压成型的效果,所以本体10上的凸缘11就是包覆层40所切断的接合处。而且,本体10的凸缘11后端稍留有切断后的尖状毛边111(如图7所示),尖状毛边111只要经稍加修边就可使凸缘11具有良好的外观。所以本实用新脚体100内部的本体10以高温高压成型后,木屑利用接著剂而固化,在成型后可避免受天气影响而膨胀、变形,且利用废弃的木屑制成本体10,不但材料来源多,可减少对原木的需求,以保障大自然的资源,且以热压制成的脚体100,不需再经过切削,研磨加工,可降低制造成本,成型后的外观造型滑顺、美观多变化,并且大大增加脚体固接或预定位置的强度。而且,如果用高压成型的脚体的部位有弯度曲面较大的地方,则因材料与模具所产生的模压,会对材料材质(材质纹路)产生物理性的变化,也就是在该较大弯度曲面部位通常为凹、凸交错所产生的落差较大较明显的部位,也就是在该部位容易产生撕裂的情形。本技术在本体10的外侧面12就是较有该凹、凸交错的部位,所以包覆硬壳30就是用来包覆外侧面12(因为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压式木质脚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本体、数个补强块、一个包覆硬壳及一个包覆层;该本体以木屑混合接著剂热压成型,两侧各向外凸设有沿本体长方向延伸的一个凸缘,凸缘将本体分隔成一个外侧面及一个内侧面,内侧面顶部两侧各设有一个结合面 ;数个补强块是以具有强度的原木材料所制成,埋设在所述本体内部的固接处,补强块上埋固有螺帽,螺帽位于两结合面之间;所述包覆硬壳是一个由原木薄片的内侧粘固有相同材料的下脚料补强层,并经热压形成包边用的半壳体,包覆硬壳包覆在所述本体中一较 大弯度曲面部位侧面;所述包覆层以原木薄片所制成,且包覆固定在所述本体相对于包覆硬壳的另一侧面上,包覆硬壳及包覆层的接合处位于所述本体的凸缘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东峰
申请(专利权)人:叶东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