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543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车辆用灯具包括导光体和光源,该光源发出在导光体内被引导的光,导光体包含第1导光部、第2导光部、入光部、第1反射面以及第2反射面,第1导光部以及第2导光部并列配置,入光部包含光源所相对的入光面,第1反射面配置在入光部与第1导光部的基端部之间,第2反射面配置在入光部与第2导光部的基端部之间,第1导光部的背面包含用于使在第1导光部内导光的光从第1导光部的表面射出的多个第1结构物,第2导光部的背面包含用于使在第2导光部内被引导的光从第2导光部的表面射出的多个第2结构物。

Lamps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灯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灯具,尤其涉及不使用多个光源而能够使多个导光部进行发光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包括多个长条的导光部和发出在导光部内被引导的光的多个光源的车辆用灯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来自光源的光在与光源对应设置的导光部内被引导,从导光部的出光面射出。由此,导光部进行发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73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中,为了使多个导光部进行发光而必须使用多个光源,与此相应地,存在成为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之类的课题。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多个光源而能够使多个导光部进行发光的车辆用灯具。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车辆用灯具包括:导光体和光源,该光源发出在所述导光体内被引导的光,所述导光体包含第1导光部、第2导光部、入光部、第1反射面以及第2反射面,所述第1导光部包含表面以及与该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该第1导光部是从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延伸的长条的导光体,所述第2导光部包含表面以及与该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该第2导光部是从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延伸的长条的导光体,所述第1导光部以及所述第2导光部并列配置,所述入光部包含所述光源所相对的入光面,所述第1反射面被配置在所述入光部与所述第1导光部的基端部之间,所述第2反射面被配置在所述入光部与所述第2导光部的基端部之间,在从所述入光面入射到所述入光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中,在所述第1反射面被内表面反射的光在所述第1导光部的表面与背面之间反复进行全反射、且从所述第1导光部的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在所述第1导光部内被引导,在所述第2反射面被内表面反射的光在所述第2导光部的表面与背面之间反复进行全反射、且从所述第2导光部的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在所述第2导光部内被引导,所述第1导光部的背面包含用于使在所述第1导光部内被引导的光从所述第1导光部的表面射出的多个第1结构物,所述第2导光部的背面包含用于使在所述第2导光部内被引导的光从所述第2导光部的表面射出的多个第2结构物。根据该方式,能够提供不使用多个光源而能够使第1导光部以及第2导光部进行发光的车辆用灯具。这是基于,导光体具有将从入光面入射到入光部的来自光源的光分配到第1导光部的第1反射面以及分配到第2导光部的第2反射面。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是,所述多个第1结构物是以所述第1导光部呈点状进行发光的方式稀疏地配置的多个透镜琢型,所述第2结构物是以所述第2导光部呈线状进行发光的方式紧密地配置的多个透镜琢型。根据该方式,能够兼顾点面发光和线发光。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是,所述第1导光部的表面和所述第2导光部的表面以相互交叉的形态配置。根据该方式,由于第1导光部与第2导光部无多余部分地连接,因此能够实现点面发光和线发光不分断而具有一体感的发光美观度。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是,所述第1导光部的表面以及所述第2导光部的表面中的至少一方是平面或曲面。根据该方式,能够实现第1导光部的表面以及第2导光部的表面中的至少一方是平面或曲面的美观度。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是,在所述第1导光部与所述第2导光部之间形成有凹部。根据该方式,由于朝向第1导光部外的光在凹部被内表面反射之后再次在第1导光部内被引导,因此与未形成有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从第1导光部的表面射出的光。同样地,由于朝向第2导光部外的光在凹部被内表面反射之后再次在第2导光部内被以电脑,因此与未形成有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从第2导光部的表面射出的光。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是,所述第1导光部的厚度被构成为比所述入光部的厚度薄,所述导光体包含第3反射面,所述第3反射面以在该第3反射面被内表面反射的来自所述第1反射面的光在所述第1导光部的表面与背面之间反复进行全反射、且从所述第1导光部的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在所述第1导光部内被引导的方式,在所述入光部与第1导光部的基端部之间以倾斜的姿势配置。根据该方式,即使将第1导光部的厚度设成比入光部的厚度薄,也能够使进入到入光部的来自光源的光高效地入射到第1导光部。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用灯具10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的B-B剖视图。图4是车辆用灯具1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5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的B-B剖视图(变形例)。图6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的B-B剖视图(变形例)。符号说明10…车辆用灯具、20…导光体、21…第1导光部、21a…表面、21b…背面、21c…基端部、21d…末端部、21e…第1结构物、22…第2导光部、22a…表面、22b…背面、22c…基端部、22d…末端部、22e…第2结构物、23…入光部、23a…表面、23b…背面、23c、23d…侧面、23e…入光面、24…第1反射面、25…第2反射面、26…第3反射面、27…凹部、30…光源、A1…点发光区域、A2…线发光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进行说明。对各附图中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省略重复说明。图1是车辆用灯具10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的B-B剖视图。图1~图3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是作为DRL灯发挥功能的标识用灯(或信号用灯),分别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前端部的左右两侧。由于搭载于左右两侧的车辆用灯具10是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以下代表性地对搭载于车辆的前端部的右侧(朝向车辆前方为右侧)的车辆用灯具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辆用灯具10包括呈点状进行发光的点面发光区域A1和呈线状进行发光的线发光区域A2。车辆用灯具10以点面发光区域A1朝向上方并且线发光区域A2朝向前方的状态安装于车辆。后述的第1导光部21(表面21a)构成点面发光区域A1,第2导光部22(表面22a)构成线发光区域A2。车辆用灯具10包括导光体20和光源30,该光源30发出在导光体20内被引导的光。虽然未图示,但车辆用灯具10配置在由外透镜和壳体构成的灯室内,并安装于壳体等。如图1所示,导光体20包含第1导光部21(点面发光部)、第2导光部22(线发光部)、入光部23、第1反射面24以及第2反射面25。导光体20由丙烯酸或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制成,通过注射成型而成型。第1导光部21以及第2导光部22并列配置。第1导光部21包含表面21a以及与表面21a相反的一侧的背面21b(参照图2、图3),该第1导光部21是从基端部21c朝向末端部21d延伸的(参照图1)长条的导光体。第1导光部21的表面21a以及背面21b分别是平面或曲面形状的面,相互平行地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灯具,/n其包括导光体和光源,该光源发出在所述导光体内被引导的光,/n所述导光体包含第1导光部、第2导光部、入光部、第1反射面以及第2反射面,/n所述第1导光部包含表面以及与该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该第1导光部是从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延伸的长条的导光体,/n所述第2导光部包含表面以及与该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该第2导光部是从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延伸的长条的导光体,/n所述第1导光部以及所述第2导光部并列配置,/n所述入光部包含所述光源所相对的入光面,/n所述第1反射面被配置在所述入光部与所述第1导光部的基端部之间,/n所述第2反射面被配置在所述入光部与所述第2导光部的基端部之间,/n在从所述入光面入射到所述入光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中,在所述第1反射面被内表面反射的光在所述第1导光部的表面与背面之间反复进行全反射,并且从所述第1导光部的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在所述第1导光部内被引导,在所述第2反射面被内表面反射的光在所述第2导光部的表面与背面之间反复进行全反射,并且从所述第2导光部的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在所述第2导光部内被引导,/n所述第1导光部的背面包含用于使在所述第1导光部内被引导的光从所述第1导光部的表面射出的多个第1结构物,/n所述第2导光部的背面包含用于使在所述第2导光部内被引导的光从所述第2导光部的表面射出的多个第2结构物。/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3 JP 2018-1379481.一种车辆用灯具,
其包括导光体和光源,该光源发出在所述导光体内被引导的光,
所述导光体包含第1导光部、第2导光部、入光部、第1反射面以及第2反射面,
所述第1导光部包含表面以及与该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该第1导光部是从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延伸的长条的导光体,
所述第2导光部包含表面以及与该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该第2导光部是从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延伸的长条的导光体,
所述第1导光部以及所述第2导光部并列配置,
所述入光部包含所述光源所相对的入光面,
所述第1反射面被配置在所述入光部与所述第1导光部的基端部之间,
所述第2反射面被配置在所述入光部与所述第2导光部的基端部之间,
在从所述入光面入射到所述入光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中,在所述第1反射面被内表面反射的光在所述第1导光部的表面与背面之间反复进行全反射,并且从所述第1导光部的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在所述第1导光部内被引导,在所述第2反射面被内表面反射的光在所述第2导光部的表面与背面之间反复进行全反射,并且从所述第2导光部的基端部朝向末端部在所述第2导光部内被引导,
所述第1导光部的背面包含用于使在所述第1导光部内被引导的光从所述第1导光部的表面射出的多个第1结构物,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