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84524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模板,用于置于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且与各支护桩相平行;多个支撑机构,沿支护桩的高度方向设置于各支护桩与模板的第一面之间;加固机构,设置于模板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设置模板,多个支撑机构设置于各支护桩与模板的第一面之间,加固机构对模板的第二面进行加固支撑,能够稳定地对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进行支撑,即使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的空间狭小,也能够起到稳固的支撑加固作用,提高了支撑效果。

Single side formwork support device of basement outer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室外墙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建筑密集区域的工程建设,往往因红线范围较狭窄,基坑支护桩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距离受到限制。因此,为了节省空间,会减少基坑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间距。在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室外墙外侧与基坑支护桩之间的间距较小,操作空间不足,无法采用正常的双面支模方式,降低了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室外墙外侧与基坑支护桩之间的空间狭小不易支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模板,用于置于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且与各支护桩相平行;多个支撑机构,沿支护桩的高度方向设置于各支护桩与模板的第一面之间;加固机构,设置于模板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每个支撑机构均包括:多个连接组件,各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支护桩,并且,各连接组件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转接件,横设于各连接组件;多个加固件,每个加固件的第一端均与转接件相连接,每个加固件的第二端均与模板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每个连接组件均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各连接件并列设置且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个连接件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护桩相连接,转接件放置于各连接件的第二端的上方,并且,转接件与各连接件的第二端均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每个连接件均为钢筋,每个钢筋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护桩通过植筋的方式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每个支撑机构均还包括:多个紧固件和多个限位机构;其中,模板对应于每个加固件处均开设有穿设孔,每个加固件的第二端穿设于对应的穿设孔后与一个紧固件相紧固;各限位机构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加固件,每个限位机构均用于对模板进行限位,以防止模板向支护桩处移动。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每个限位机构均为限位块,每个限位块均设置于对应的加固件且紧贴模板的第一面。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每个加固件设置有止水环。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加固机构包括:多个木枋背楞,沿模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模板的第二面;多个钢管背楞,沿模板的高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各木枋背楞,并且,各钢管背楞与各木枋背楞垂直交叉设置。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加固机构还包括:多个斜撑,倾斜地且间隔地设置于模板的第二面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的底部之间。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中,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并且,混凝土将模板、加固机构和多个支撑机构均浇筑在内。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设置模板,多个支撑机构设置于各支护桩与模板的第一面之间,加固机构对模板的第二面进行加固支撑,能够稳定地对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进行支撑,即使多个支护桩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之间的空间狭小,也能够起到稳固的支撑加固作用,提高了支撑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置于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包括:模板1、多个支撑机构4和加固机构。其中,模板1置于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并且,模板1与各支护桩2相平行,具体地,模板1的高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与各支护桩2的高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相平行。模板1与各支护桩2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模板1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具体实施时,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各支撑机构4设置于各支护桩2与模板1的第一面之间,各支撑机构4沿支护桩2的高度方向设置。优选的,各支撑机构4沿支护桩2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加固机构设置于模板1的第二面,以对模板1进行加固。模板1的第二面与第一面为相对的两个面,其中,模板1的第一面朝向各支护桩2,模板1的第二面朝向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设置模板1,多个支撑机构4设置于各支护桩2与模板1的第一面之间,加固机构对模板1的第二面进行加固支撑,能够稳定地对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进行支撑,即使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的空间狭小,也能够起到稳固的支撑加固作用,提高了支撑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下室外墙外侧与基坑支护桩之间的空间狭小不易支撑的问题。继续参见图1和图2,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机构4均可以包括:转接件42、多个连接组件和多个加固件43。其中,连接组件的数量与支护桩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各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支护桩2,并且,各连接组件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更为具体地,各连接组件均处于同一水平线。具体地,每个连接组件均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41。各连接件41均为并列设置,并且,相邻两个连接件41之间均具有预设间隙。各连接件41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即各连接件41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每个连接件41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护桩2相连接,转接件42放置于各连接件41的第二端的上方(相对于图1而言),并且,转接件42与各连接件41的第二端均相连接。优选的,转接件42与各连接件41的第二端均为焊接连接。具体实施时,每个连接组件中连接件4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相邻两个连接件41之间的预设间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优选的,每个连接件41均为钢筋,每个钢筋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护桩2通过植筋的方式连接,有效地确保了连接件41与支护桩2之间的稳定连接。具体实施时,钢筋为φ25钢筋,钢筋植入支护桩2不少于15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模板(1),用于置于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且与各所述支护桩(2)相平行;/n多个支撑机构(4),沿所述支护桩(2)的高度方向设置于各所述支护桩(2)与所述模板(1)的第一面之间;/n加固机构,设置于所述模板(1)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板(1),用于置于多个支护桩(2)与地下室楼板内支撑架(3)之间,且与各所述支护桩(2)相平行;
多个支撑机构(4),沿所述支护桩(2)的高度方向设置于各所述支护桩(2)与所述模板(1)的第一面之间;
加固机构,设置于所述模板(1)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机构(4)均包括:
多个连接组件,各所述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所述支护桩(2),并且,各所述连接组件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转接件(42),横设于各所述连接组件;
多个加固件(43),每个所述加固件(43)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转接件(42)相连接,每个所述加固件(43)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模板(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
至少两个连接件(41),各所述连接件(41)并列设置且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个所述连接件(41)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护桩(2)相连接,所述转接件(42)放置于各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的上方,并且,所述转接件(42)与各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均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件(41)均为钢筋,每个所述钢筋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护桩(2)通过植筋的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机构(4)均还包括:多个紧固件和多个限位机构(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李义轩全小勇郑学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