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8395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织物包括绒面层、平面层和连接层,连接层连接平面层和绒面层,绒面层的毛圈形成跟割圈成绒是一步完成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纬编割绒针织物采用双面圆纬机编织,针筒针采用刀针和舌针配置,针盘针采用舌针配置,可以使织物正反两面线圈密度不同,织物平面层线圈密度大于织物绒面层线圈密度,绒面层起圈割圈一步完成,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连接层的存在起到了对平面层和绒面层的固定、隔离作用,提高了织物尺寸的稳定性,减少了织物绒纱或者连接纱露底现象。编织方法省略了织物复合工艺的环节,保障了面料的安全性,在服装面料、家纺面料、产业用面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 double faced weft knitted fabric and its knitt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产品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纬编割绒织物主要是通过对衬垫组织针织物、毛圈组织针织物或者长毛绒组织针织物进行起绒处理的方法形成,也可以通过将绒类织物与其他织物复合形成。通过起绒方法形成的绒毛织物具有易掉毛、绒纱露底、尺寸不稳定的问题,并且起绒处理则存在工艺参数设置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另外,采用复合工艺使用的复合试剂安全性难以保障、使生产的面料手感不够柔软。另外,公布号为CN10893008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反包割圈绒双面纬编针织方法,该方法绒面层形成毛圈跟割圈形成毛绒是分开完成的,增加了编织工艺的复杂程度;反包布面与绒面线圈密度一致,减少了通过该方法编织的绒面织物的多样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且存在刀针割圈过程存在脱线脱圈的可能。由此可见,开发一种绒面层毛圈成形与割圈成绒同时进行的编织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绒面层、平面层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包括绒面层、平面层和连接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编割绒针织物的绒面层由地纱和绒纱两种纱线编织而成,地纱形成绒面层的底布,绒纱形成绒面层的毛绒,绒面层的毛圈形成跟割圈成绒是一步完成的;所述平面层由面纱编织而成;所述连接层是连接平面层和绒面层的中间层,由连接纱线编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包括绒面层、平面层和连接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编割绒针织物的绒面层由地纱和绒纱两种纱线编织而成,地纱形成绒面层的底布,绒纱形成绒面层的毛绒,绒面层的毛圈形成跟割圈成绒是一步完成的;所述平面层由面纱编织而成;所述连接层是连接平面层和绒面层的中间层,由连接纱线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是在具有针筒舌针及对应织针三角、针筒刀针及对应织针三角和含两个导纱孔的导纱器的双面圆纬机上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绒纱、地纱、连接纱和面纱材质为棉、毛、粘胶、涤纶、锦纶、腈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纱、地纱和连接纱的线密度为50~300D,绒纱的线密度为300~1500D。


5.一种编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编织织物绒面层,方法如下:
绒纱和地纱从不同角度喂入具有两个导纱孔的导纱器中,地纱垫纱位置高且远离针筒舌针,绒纱垫纱位置低且靠近针筒舌针,所述针筒舌针上升到地纱垫纱高度,同时勾取地纱纱线和绒纱纱线,地纱和绒纱均成圈,所述针筒刀针上升到绒纱垫纱高度,仅勾取绒纱纱线,地纱纱线不编织,绒纱纱线随着刀针下降,下降到所述刀针的刀刃位置,绒纱被刀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洪莲蒋高明梁佳璐高哲董智佳万爱兰马丕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