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油泥砂回收原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8331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油泥砂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无机盐、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制备成微乳液;(2)将步骤(1)中制备的微乳液与待清洗的油泥砂在容器中混合,并密封容器;(3)对步骤(2)中的混合物进行搅拌,以使微乳液洗脱油泥砂中的油;(4)将步骤(3)中洗涤后的混合物离心分离,以使固液相分离,得到脱除油分的泥砂和液相,其为微乳液和油分的混合物;(5)由步骤(4)中的分离的液相中分离出油分,得到使用过1次的微乳液;(6)将步骤(5)中得到的使用过1次的微乳液重复第(2)‑(5)步;(7)合并步骤(5)中分离出的油分,并去除水分。

Method of recovering crude oil by cleaning oil sludge and s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洗油泥砂回收原油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油泥砂回收原油的方法。
技术介绍
油泥砂主要来源于石油开采、储存和炼制加工过程,其中会有机械杂质、沙粒、泥土、重金属盐类以及沥青质等重油性组分,因比重大而自然沉降积累在储罐底部,形成又黑又稠的胶状物质层颗粒。油泥砂本身含有大量的原油,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处置,不仅会造成巨大的原油损失,而且还会对周围的大气、水质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油泥砂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HW08类,无论从环保的角度还是资源回收利用的角度都需对油泥砂进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油泥砂的组成成分极其复杂,含有大量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固体悬浮物、细菌、盐类、酸性气体、腐蚀产物等,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投加的大量凝聚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水处理剂。油泥砂的处理技术主要有油品分离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热水洗法、热解法、离心回收法、稀释回注法、生物处理法等。但普遍存在能耗高、二次污染、分离效果不好、处理后难以达标等问题。中国专利CN104876405A公开了一种清洗老化油泥的清洗方法,该方法在一定的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液固比、质量浓度条件下,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化学表面活性剂TX-100和助剂NaSiO3·9H2O复配制剂清洗老化油泥,然后静置,待油液固三相分层后进行分离。该方法成本高且其复配制剂不能重复使用。因此,仍需要开发用于清洗油泥砂回收原油的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洗油泥砂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无机盐、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制备成微乳液;(2)将步骤(1)中制备的微乳液与待清洗的油泥砂在容器中混合,并密封容器;(3)对步骤(2)中的混合物进行搅拌,以使微乳液洗脱油泥砂中的油;(4)将步骤(3)中洗涤后的混合物离心分离,以使固液相分离,得到脱除油分的泥砂和液相,其为微乳液和油分的混合物;(5)由步骤(4)中的分离的液相中分离出油分,得到使用过1次的微乳液;(6)将步骤(5)中得到的使用过1次的微乳液重复第(2)-(5)步;(7)合并步骤(5)中分离出的油分,并去除水分。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制成微乳液,对油泥砂进行清洗,微乳液利用其超低界面张力能降低泥砂颗粒与原油之间的粘附作用,可高效地脱除原油,在常温下,短时问内即可达到很高的脱油效率;(2)通过微乳液法洗涤油泥砂,能很大程度上洗脱回收吸附于含油污泥表面的油相,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3)将洗涤过后的微乳液循环使用,能对油泥砂进行进一步洗涤,在降低残油率的同时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洗油泥砂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无机盐、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制备成微乳液;(2)将步骤(1)中制备的微乳液与待清洗的油泥砂在容器中混合,并密封容器;(3)对步骤(2)中的混合物进行搅拌,以使微乳液洗脱油泥砂中的油;(4)将步骤(3)中洗涤后的混合物离心分离,以使固液相分离,得到脱除油分的泥砂和液相,其为微乳液和油分的混合物;(5)由步骤(4)中的分离的液相中分离出油分,得到使用过1次的微乳液;(6)将步骤(5)中得到的使用过1次的微乳液重复第(2)-(5)步;(7)合并步骤(5)中分离出的油分,并去除水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微乳液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煤油/正丁醇/氯化钠/水混合成的水包油winsorⅠ型微乳液。水包油winsorⅠ型微乳液,洗脱出的油分相在最顶部,适于回收洗涤出的油。所述微乳液中,煤油:水:正丁醇的体积比为10:10:0.8-1.5;氯化钠为0.5-1.5g,优选0.6-1.0g且SDBS为2-6g,优选3-5g,例如4g。本专利技术中,煤油为石油的200-310℃的馏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待清洗的油泥砂粒径分布在200-600微米范围内,其湿泥含油率大于12重量%,优选大于15重量%,例如15-30重量%,含水率在20%-60%,优选20-35%范围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进行步骤(2)之前,将待清洗的油泥砂在70℃以上,例如80℃下烘干(水含量为0),其干泥含油率大于18%,优选大于20重量%,例如20-55重量%。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微乳液的用量为8-15ml微乳液/1g待清洗的油泥砂,优选10-12ml微乳液/1g待清洗的油泥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3)中,搅拌转速为1000r/min,温度50℃-65℃,搅拌时间为2小时以上。例如,搅拌转速为1000r/min,温度50℃,搅拌时长3h,可以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实现除油率最高。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4)中,离心转速为4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以上。选择所述固液分离条件,分离效果好的同时还能降低能耗。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6)中,回收的微乳液,在进行循环使用之前,添加新鲜微乳液以使得微乳液的用量为8-15ml微乳液/1g待清洗的油泥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7)中,合并的油分去除水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加入石油溶剂溶解,提高流动性,再通过装有干燥剂的装置去除水分;S2,将石油溶剂通过闪蒸的方式去除,得到原油。本专利技术中,石油溶剂可选自为本领域的常规溶剂,例如石油醚(60-90℃)、苯、甲苯或长链烷烃,例如正庚烷。干燥剂为本领域的常规吸水用干燥剂,例如无水硫酸钠。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如下进行:(1)将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无机盐、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制备成微乳液;(2)将步骤(1)中制备的微乳液与待清洗的油泥砂在容器中混合,并密封容器;(3)对步骤(2)中的混合物进行搅拌,以使微乳液洗脱油泥砂中的油;(4)将步骤(3)中洗涤后的混合物离心分离,以使固液相分离,得到脱除油分的泥砂和液相,其为微乳液和油分的混合物;(5)由步骤(4)中的分离的液相中分离出油分,得到使用过1次的微乳液;(6)将步骤(5)中得到的使用过1次的微乳液重复第(2)-(5)步;(7)合并步骤(5)中分离出的油分,并去除水分。进一步地,步骤1中制备的微乳液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煤油/正丁醇/氯化钠/水混合成的水包油winsorⅠ型微乳液,油相在最顶部,适于回收洗涤出的油。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油泥砂为粒径分布在200-600微米范围内,含油率大于15重量%,含水率在20%-60重量%范围内的油泥砂。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油泥砂预先在80℃下烘干,避免油泥砂中的水分进入微乳液影响微乳体系的平衡。进一步地,步骤2中微乳液与油泥砂的比例为10ml:1g。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洗油泥砂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n(1)将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无机盐、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制备成微乳液;/n(2)将步骤(1)中制备的微乳液与待清洗的油泥砂在容器中混合,并密封容器;/n(3)对步骤(2)中的混合物进行搅拌,以使微乳液洗脱油泥砂中的油;/n(4)将步骤(3)中洗涤后的混合物离心分离,以使固液相分离,得到脱除油分的泥砂和液相,其为微乳液和油分的混合物;/n(5)由步骤(4)中的分离的液相中分离出油分,得到使用过1次的微乳液;/n(6)将步骤(5)中得到的使用过1次的微乳液重复第(2)-(5)步;/n(7)合并步骤(5)中分离出的油分,并去除水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油泥砂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无机盐、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制备成微乳液;
(2)将步骤(1)中制备的微乳液与待清洗的油泥砂在容器中混合,并密封容器;
(3)对步骤(2)中的混合物进行搅拌,以使微乳液洗脱油泥砂中的油;
(4)将步骤(3)中洗涤后的混合物离心分离,以使固液相分离,得到脱除油分的泥砂和液相,其为微乳液和油分的混合物;
(5)由步骤(4)中的分离的液相中分离出油分,得到使用过1次的微乳液;
(6)将步骤(5)中得到的使用过1次的微乳液重复第(2)-(5)步;
(7)合并步骤(5)中分离出的油分,并去除水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油泥砂的方法,其中所述微乳液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煤油/正丁醇/氯化钠/水混合成的水包油winsorⅠ型微乳液;
其中煤油:水:正丁醇的体积比为10:10:0.8-1.5;
基于100mL水计,氯化钠为0.5-1.5g,优选0.6-1.0g且SDBS为2-6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油泥砂的方法,其中待清洗的油泥砂粒径分布在200-600微米范围内,其湿泥含油率大于12重量%,含水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希明田玉芹宋清新唐延彦郭宏伟史树彬尹相文陈玉丽陈伟王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