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水厂高效沉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824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水厂高效沉淀系统,沉淀区采用三层布置,在每层沉淀区的末端上方分别连接穿孔管,形成出水区,出水区的后方设出水井,出水井连通各层沉淀池全部穿孔管,保证出水井水位高于最高穿孔管管顶至少20cm,三层沉淀区末端完全隔离,使三层沉淀区之间的水流无法相互影响,从而提高了沉淀区絮体的整体沉淀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具有独立出水系统,实现了各层沉淀池的完全封闭,避免各层沉淀池水流相互干扰,提高了三层平流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利用各层独立淹没出水可实现出水压差一致,确保各层沉淀池流量相同,避免了短流造成的各层沉淀池流量不均匀的不利情况发生。

An efficient sedimentation system for industrial water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水厂高效沉淀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水厂高效沉淀系统,该池型主要应用在水处理沉淀工艺中,通过设置上下并联三层沉淀区,提高了沉淀效率,节约了占地面积。
技术介绍
工业水厂对水质要求较低(特殊工业除外),但对于净水处理成本要求较高,因此使用高效处理工艺应对工业水处理十分必要。平流沉淀池是水处理厂的常用池型之一。平流沉淀池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水质和水量变化适应能力强,出水水质保障率高,是公认的稳定性最好的沉淀池池型之一,特别适合工业水厂使用。但是,平流沉淀池也有缺点,比如占地面积较大。通常情况下,平流沉淀池的占地面积是斜管沉淀池的数倍,而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通常十分紧张,因此这极大限制了平流沉淀池的推广使用。针对平流沉淀池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有些工程中使用了三层平流沉淀池。三层平流沉淀池可提高沉淀效率,减少了占地面积,但建成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却差强人意。这是由于三层平流沉淀池进出水方式和排泥方式与普通的单层平流沉淀池有很大区别,而这些细节设计很容易出现问题,从而运行时影响沉淀效果,最终导致沉淀池出水水质不稳定。这本质上是采用单层沉淀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水厂高效沉淀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水混合区、絮凝区、配水区、沉淀区,进水混合区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设进水阀门,其特征在于沉淀区采用三层布置,在每层沉淀区的末端上方分别连接穿孔管,形成出水区,出水区的后方设出水井,出水井连通各层沉淀池全部穿孔管,保证出水井水位高于最高穿孔管管顶至少20cm,三层沉淀区末端完全隔离,在上层沉淀区水面下设置取样点,以便通过检测取样点水的浊度来控制进水阀门的开关程度,从而调节进水水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水厂高效沉淀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水混合区、絮凝区、配水区、沉淀区,进水混合区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设进水阀门,其特征在于沉淀区采用三层布置,在每层沉淀区的末端上方分别连接穿孔管,形成出水区,出水区的后方设出水井,出水井连通各层沉淀池全部穿孔管,保证出水井水位高于最高穿孔管管顶至少20cm,三层沉淀区末端完全隔离,在上层沉淀区水面下设置取样点,以便通过检测取样点水的浊度来控制进水阀门的开关程度,从而调节进水水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水厂高效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层沉淀池水深为2.5~3.5m,每层沉淀池包括若干个单格沉淀池,单格沉淀池宽度为8~12m,长度为40~60m。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水厂高效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井内设出水堰,出水堰后方连接出水渠道,出水渠道之前设置搅拌机,通过微絮凝工艺提高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效果。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水厂高效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穿孔管的开孔直径为20mm至30mm,双侧开孔,开孔间距为10cm至30cm,开孔角度与水平方向斜向上α度,α为0度至45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