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用抗震桥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902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电用抗震桥架,属于桥架技术领域括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海绵体,所述第一架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多组贯穿阻尼减震器顶部的阻尼减震器,所述第一架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的内部设置有多组隔板,所述第二架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凸起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簧对第二架体实施一个弹力,实现对第二架体左右的抗震效果,通过第一架体内部底端的海绵体与阻尼减震器可对第二架体上下的抗震效果,通过三组隔板将第二架体分为四个部分,可将电缆归类放置,放置电缆缠绕,通过隔板、第一架体、第二架体两侧设置的散热孔,可使空气流通,第二架体内部底端设置的凸起块可将电缆托起。

A seismic bridge for nuclear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用抗震桥架
本技术涉及桥架
,具体为一种核电用抗震桥架。
技术介绍
电缆桥架在石油、化工、电力、轻工、电讯等行业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过空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照明线路、电讯电缆的敷设,对于桥架的强度、承载能力要求较高,桥架包括梯边、梯桄,所述梯边与所述梯桄固定成一体,通常采用改变电缆桥架梯边型材的截面形状,来提高桥架的强度、承载能力及抗弯能力。大多数桥架使用弯曲结构来抗震,该种形式抗震效果较差,还需要将桥架外侧结构制作呈不规则形状,制作麻烦且成本高,一般桥架中会放置多种类型的电缆,如果电缆类型的数量太多的话,桥架内就会显得非常杂乱,很容易使不同地电缆缠绕在一块,若是进行更换和维修的话,很不方便;并且电缆在工作时很容易产热,若是多种电缆堆积到一块也会使热量堆积,这样就会极大的缩短电缆的寿命,电缆质量较差的话,更有可能引发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桥架抗震效果较差、不能将电缆进行归类放置、热量不易散失的问题,提供一种核电用抗震桥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核电用抗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用抗震桥架,包括第一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海绵体(2),所述第一架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多组贯穿阻尼减震器(3)顶部的阻尼减震器(3),所述第一架体(1)内部的两侧设置有多组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远离第一架体(1)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套杆(5),所述套杆(5)的外侧设置有弹簧(6),所述第一架体(1)两侧的顶部包裹有硅胶软体垫(11),所述第一架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架体(8),所述第二架体(8)的内部设置有多组隔板(9),所述第二架体(8)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凸起块(10),所述第二架体(8)的顶部设置有盖板(12),所述盖板(12)两侧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用抗震桥架,包括第一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海绵体(2),所述第一架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多组贯穿阻尼减震器(3)顶部的阻尼减震器(3),所述第一架体(1)内部的两侧设置有多组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远离第一架体(1)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套杆(5),所述套杆(5)的外侧设置有弹簧(6),所述第一架体(1)两侧的顶部包裹有硅胶软体垫(11),所述第一架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架体(8),所述第二架体(8)的内部设置有多组隔板(9),所述第二架体(8)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凸起块(10),所述第二架体(8)的顶部设置有盖板(12),所述盖板(12)两侧设置有贯穿盖板(12)内壁的通孔(13),所述通孔(13)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二架体(8)内壁的螺栓(14),所述第二架体(8)的两侧设置有贯穿第二架体(8)内壁的螺纹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用抗震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健杨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纬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