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81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充电接头和设于外壳顶部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外壳底部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卡扣,所述底座的顶部与外壳底部紧贴,且在底座和外壳上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扣可沿设于底座和外壳上的卡槽上下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通过在充电插头外壳下端设置结构简单,组装和拆卸都较为便利的支撑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充电插头极易发生偏斜的问题。

A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lu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汽油机汽车来说,其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因此,电动汽车前景被广泛看好,截止目前,世界各国均在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新型能源战略要求。现有的电动汽车存在续航里程较短的问题,故需要在城市道路或公共场所设置相应的充电桩予以解决,在采用充电桩充电时,需要将充电插头插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进行充电,但由于充电连接线自身重量较大,极易造成充电插头偏斜,不能插接到位的情况,现有技术虽然在充电插头上端设置有机械锁或电子锁,可有效地将充电插头和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固接,但充电次数较多后,机械锁或电子锁极易发生松动、损坏,仍然会导致充电插头偏斜,从而出现充电时间更长甚至无法充电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通过在充电插头外壳下端设置结构简单,组装和拆卸都较为便利的支撑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充电插头极易发生偏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充电接头和设于外壳顶部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外壳底部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卡扣,所述底座的顶部与外壳底部紧贴,且在底座和外壳上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扣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内卡槽和外壳内卡槽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呈弧形凹面,该弧形凹面与设于外壳底部的弧形凹槽卡接,所述弧形凹面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弧形凹槽顶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卡扣一端与第一卡槽过盈连接,卡扣另一端与第二卡槽过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上凸出设有推动部,推动部的表面设有防滑层。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头包括安装座和设于安装座内的充电端子。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内还设有用于检测充电端子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充电端子并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设有用于提示充电端子温度的微型灯管。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表面还套设有透明硅胶套。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充电插头外壳的下端设置支撑装置,用于和锁紧装置一起配合,防止充电插头在与车辆上的充电插座适配时发生偏斜,从而造成充电不佳或无法充电的情况。2、通过将支撑装置设置成底座和卡扣的组合结构,用于在底座与充电插头外壳充分接触后,滑动卡扣,即可快速实现底座与外壳的安装和拆卸。3、通过将底座与设于充电插头外壳的弧形凹槽卡接配合,有效实现了底座的定位,通过将卡扣设置成可沿充电插头外壳内凹槽滑动的结构,便于卡扣在设于底座内的第一卡槽和设于外壳弧形凹槽顶面的第二卡槽区间内自由活动,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底座与外壳的连接和分离。4、通过在充电接头内设置温度传感器,便于实时监测充电端子周边的温度,以防止出现充电自燃的危险情况,同时,通过在底座内设置微型灯管,用于与温度传感器配合,实时提醒周边人员注意观察充电端子周边的温度变化,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5、通过在底座外套设透明的硅胶套,用于在不影响微型灯管发光的基础上,对与底座接触的车辆充电边沿位置或是车身实施有效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外壳A-A处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支撑装置与图1中外壳A-A处组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支撑装置与图1中外壳A-A处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101-弧形凹槽、1011-弧形凹槽的顶面、102-第二卡槽、2-充电接头、201-安装座、202-充电端子、3-锁紧装置、4-支撑装置、41-底座、4101-第一卡槽、42-卡扣、4201-推动部、4202-滑槽、5-温度传感器、6-微型灯管、7-透明硅胶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1内的充电接头2和设于外壳1顶部的锁紧装置3,参照国家标准GB/T20234.3-2015所示,所述充电接头2设于外壳1的中心位置,充电接头2由安装座201和充电端子202组成,充电端子202平行设于安装座201的圆孔内,充电端子202包括有两个通信端子S+和S-、两个连接确认端子CC1和CC2、两个直流电源端子DC+和DC-、两个低压辅助电源端子A+和A-、以及一个起保护作用的接地端子PE,两个直流电源端子DC+和DC-水平设于安装座201的正中间,两个通信端子S+和S-和两个连接确确端子CC1和CC2位于直流电源端子DC+和DC-的上方,两个低压辅助电源端子A+和A-、以及接地端子PE设于两个直流电源端子DC+和DC-的下方;所述的锁紧装置3位于外壳1顶部中心位置,锁紧装置3沿安装座201的轴向延伸,以可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插座顶端有效卡接为准,常见的,锁紧装置3采用机械锁,也可以采用电子锁,各厂家依自身设计需要而定,在充电插头的外壳1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4,支撑装置4与锁紧装置3配合,用于确保充电插头能有效稳定地连接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上,不会发生偏斜和松动,从而便于电动汽车安全快速地充电,所述的支撑装置4包括底座41和卡扣42,底座41的顶部与外壳1底部紧贴,且在底座41和外壳1上均同时设置有卡槽,底座41和外壳1上的卡槽位置刚好对接,卡扣42一端与底座41内的卡槽过盈连接,卡扣42另一端与外壳1内的卡槽过盈连接,从而将底座41与外壳1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通过外力推动卡扣42,使得卡扣42其中一端脱离底座41内卡槽或是脱离外壳1内卡槽,可有效实现底座41与外壳1分离,为使卡扣42与设于底座41内的卡槽和外壳1内的卡槽更好的连接,底座41、卡扣42和外壳1均采用具有一定弹形的塑胶件。实施例二在第一实施例一基础上,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是,参见图4所示,将底座41的顶部设置成弧形凹面,并在弧形凹面的下方开设第一卡槽4101;参见图3所示,在外壳1的底部开设弧形凹槽101,并在弧形凹槽的顶面1011开设第二卡槽102,第二卡槽102的长度大于第一卡槽4101的长度;参见图5所示,将卡扣42设置成弧形结构,其上端设有第一固定部,其下端设有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长度大于第二固定部,在卡扣42的中间位置还设有推动部4201,推动部4201向外凸出,其表面设有防滑层,且在推动部4201和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1)内的充电接头(2)和设于外壳(1)顶部的锁紧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外壳(1)底部的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底座(41)和卡扣(42),所述底座(41)的顶部与外壳(1)底部紧贴,且在底座(41)和外壳(1)上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扣(42)的两端分别与底座(41)内卡槽和外壳(1)内卡槽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1)内的充电接头(2)和设于外壳(1)顶部的锁紧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外壳(1)底部的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底座(41)和卡扣(42),所述底座(41)的顶部与外壳(1)底部紧贴,且在底座(41)和外壳(1)上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扣(42)的两端分别与底座(41)内卡槽和外壳(1)内卡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1)的顶部呈弧形凹面,该弧形凹面与设于外壳(1)底部的弧形凹槽(101)卡接,所述弧形凹面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卡槽(4101),弧形凹槽的顶面(1011)开设有第二卡槽(102),所述卡扣(42)一端与第一卡槽(4101)过盈连接,卡扣(42)另一端与第二卡槽(102)过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崇汉李杰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