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779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包括引出线和接地模块,所述引出线插接入底面内,所述接地模块连接在引出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模块为石墨烯棱柱体结构,所述引出线贯穿接地模块设置,所述引出线在地面内还安装有第一导电横杆,所述第一导电横杆上安装有多个导电纵杆,所述接地模块安装在导电纵杆上,水平方向上相邻导电纵杆之间的间距为m,m≥5m,所述第一导电横杆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0.5≤h≤0.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实现接地降阻,提高接地效果。

A new type of resistance reducing device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接地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
技术介绍
配网线路一直暴露在外面,所以在雷雨气候环境下,极易受到雷电的影响。且配网线路一般都是经过山林,山林之间的环境更为复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配网线路遭受雷击的概率。而由于雷击造成相间短路及跳闸事件是屡见不鲜的,尤其在人员稀少的山林区域,遭受雷击的概率大,修复难度大,不能有效的保障电力稳定的供电。采用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可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人身和配网线路造成的危害。但已有大量事实证明:在安装了这些避雷装置的通讯网络及配网线路在雷击时,却仍然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已经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所在。直接击中建筑物的雷电称之为“直击雷”。避雷针等装置可将“直击雷”产生的高电压、强电流迅速引入大地,消除雷击的影响,从而起到保护设施的作用。然而,雷击放电时在空中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场,使周围的金属导体因“电磁感应”而带上很高的电压,另一方面雷击入地点在瞬间会产生“地电位反击”,电位迅速抬高,影响其它接地设备的安全。这些由雷电引起的感应现象称为“感应雷”,同样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虽然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物体可免遭直接雷击,但“感应雷”可在电力、通信、网络、卫星天线及有线电视等线缆上产生高压感应和电流“浪涌”,并通过导线引入配电间、机房、配网线路设备等,使电源、通讯及电子设备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因此,防止这些现代社会的雷害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他形式的雷,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是不能可靠地避雷的。接地电阻越小,散流就越快,被雷击物体高电位保持时间就越短,危险性就越小。我国每年因接地体不合格导致接地电阻升高造成雷电事故数万起,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当前,我国的防雷接地体分为金属与非金属类。其中金属防雷接地体较为常用,常见扁铁接地导体。由于扁铁的金属特性,埋在土壤中容易被腐蚀及锈蚀,从而造成接地扁铁的阻值升高,进一步的造成了雷电事故隐患。故此亟需开发一种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包括引出线和接地模块,所述引出线插接入底面内,所述接地模块连接在引出线上,所述接地模块为石墨烯棱柱体结构,所述引出线贯穿接地模块设置,所述引出线在地面内还安装有第一导电横杆,所述第一导电横杆上安装有多个导电纵杆,所述接地模块安装在导电纵杆上,水平方向上相邻导电纵杆之间的间距为m,m≥5m,所述第一导电横杆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0.5≤h≤0.9。进一步的,所述接地模块包括第一接地模块和第二接地模块,所述第一接地模块和第二接地模块均安装在导电纵杆上,所述导电纵杆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一接地模块滑动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第一接地模块衔接处还设有第一卡接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横杆上还设有与第二接地模块连接的辅助导电杆。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纵杆包括第一导电纵杆和第二导电纵杆,所述第一接地模块安装在第一导电纵杆上,所述第二接地模块安装在第二导电纵杆上,所述第一导电纵杆与第二导电纵杆之间连接有固定螺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杆的下端设有多个限位销。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纵杆远离第一导电横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导电横杆,所述第二导电横杆下端安装有第三接地模块,所述第三接地模块与第二导电横杆衔接处设有限制第三接地模块滑动的第二卡接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接地模块为石墨烯棱柱体结构,在导体的带电量及其周围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导体尖端越尖、尖端效应越明显,因为尖端越尖,曲率越大,面电荷密度越高,其附近场强也就越强,当接地模块带电量较大电位较高时,其温度越高,电子和离子的动能越大,容易在瞬间泄流。接地模块的棱柱体设计,可以提高接地模块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接地性。通过设计多个接地模块,且水平方向上相邻导电纵杆之间的间距为m,m≥5m,如此设置,可以避免水平方向相邻接地模块相互干扰,影响接地效果,同时,第一导电横杆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0.5≤h≤0.9。如此设置可以有效缩短接地槽口的挖掘长度,挖掘长度的缩短大大的减少了施工挖掘中的工程量,避免植被被破坏与水土流失。2、接地模块分为第一接地模块和第二接地模块,导电纵杆贯穿第一接地模块和第二接地模块设置,且第一接地模块和第二接地模块均被第一卡接板和限位板限位固定,提高了第一接地模块和第二接地模块安装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接地的稳定性。3、辅助导电杆的设置实现了当第一接地模块和第二接地模块之间断开时,辅助导电杆还可以实现引出线与第二接地模块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接地的稳定性。4、使导电纵杆分为第一导电纵杆和第二导电纵杆,且第一导电纵杆和第二导电纵杆之间由固定螺栓连接,第一导电纵杆和第二导电纵杆之间可通过固定螺栓实现拆卸,方便了第一导电模块和第二导电模块的更换。5、设置限位销限制了第一导电杆的晃动,提高了接地的稳定性。6、通过在导电纵杆远离第一导电杆的一端安装第二导电横杆,第二导电横杆上下端安装第三接地模块,第三接地模块由第二卡接板实现限位固定,第三接地模块进一步提高了接地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1、引出线;2、底面;3、第一导电横杆;4、导电纵杆;5、接地模块;6、限位销;7、辅助导电杆;8、固定螺栓;9、第二导电横杆;10、第二卡接板;401、第一导电纵杆;402、第二导电纵杆;501、第一接地模块;502、第二接地模块;503、第三接地模块;504、第一卡接板;505、第三接地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包括引出线1和接地模块5,引出线1插接入底面2内,接地模块5连接在引出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包括引出线和接地模块,所述引出线插接入底面内,所述接地模块连接在引出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模块为石墨烯棱柱体结构,所述引出线贯穿接地模块设置,所述引出线在地面内还安装有第一导电横杆,所述第一导电横杆上安装有多个导电纵杆,所述接地模块安装在导电纵杆上,水平方向上相邻导电纵杆之间的间距为m,m≥5m,所述第一导电横杆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0.5≤h≤0.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包括引出线和接地模块,所述引出线插接入底面内,所述接地模块连接在引出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模块为石墨烯棱柱体结构,所述引出线贯穿接地模块设置,所述引出线在地面内还安装有第一导电横杆,所述第一导电横杆上安装有多个导电纵杆,所述接地模块安装在导电纵杆上,水平方向上相邻导电纵杆之间的间距为m,m≥5m,所述第一导电横杆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0.5≤h≤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线路新型接地降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模块包括第一接地模块和第二接地模块,所述第一接地模块和第二接地模块均安装在导电纵杆上,所述导电纵杆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一接地模块滑动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第一接地模块衔接处还设有第一卡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辉刘文建谭文兵冯龙杰孙瑜择王飞康振兴杨夕林宇峰干梦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余姚市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