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晶合金/金属微叠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及功能型复合材料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非晶合金/金属微叠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973年,学者第一次察觉贝壳层状结构的合理性,之后于1977年成功制备出高分子层状复合物。在深入研究天然生物材料贝壳的微结构和力学行为的基础上,Clegg等人将层状复合材料作为脆性材料的增韧途径,在脆性材料中加入软质材料层制备出了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AlbanyResearchCenter的研究人员采用真空烧结的方法最早制备出了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Ti/Al3Ti。21世纪初,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真空烧结制备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Metal-IntermetallicLaminate,MIL)复合材料专利技术。目前,国内外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材料体系:NiAl/Mo,NiAl/Ni,Ni2Al3/Ni叠层复合材料;Nb3Al/Nb,Nb-Aluminide/Nb叠层复合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晶合金/金属微叠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叠层材料由非晶合金带材与金属箔片交替叠加,经过热压扩散复合而形成非晶合金-多相金属间化合物-软质金属的多层梯度复合结构;/n其中,金属箔片为纯铝、纯钛、纯铜、铝合金、钛合金或铜合金;/n非晶合金带材为铁基、铜基、钛基或锆基非晶合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晶合金/金属微叠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叠层材料由非晶合金带材与金属箔片交替叠加,经过热压扩散复合而形成非晶合金-多相金属间化合物-软质金属的多层梯度复合结构;
其中,金属箔片为纯铝、纯钛、纯铜、铝合金、钛合金或铜合金;
非晶合金带材为铁基、铜基、钛基或锆基非晶合金。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金属微叠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非晶合金带材与金属箔片交替叠加,经过热压扩散复合而形成,热压过程仅在轴向方向施加压力,压力范围为20~100MP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晶合金/金属微叠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金属箔材表面用200#砂纸进行细磨,随后用清水、丙酮超声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国,周秉文,孟令刚,景栋,亚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