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及其快速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68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弯管器,提供了一种重量轻,通用性好,方便携带和使用,并可根据待加工管材型号快速方便调整上模位置的的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及其快速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单独配置多种规格的上模,给携带和使用带来不便,且上模位置调节费时费力等的技术问题,它包括柱体的一端带有可转动连接在横梁上的定位柱,所述柱体的外环面沿圆周方向形成若干个辊压区域,在每个辊压区域上至少设有一种规格的夹管槽与对应规格的待加工管材互配。

The upper die of hydraulic pipe bender and its fas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及其快速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弯管器,尤其涉及一种重量轻,通用性好,方便携带和使用,并可根据待加工管材型号快速调整上模位置的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及其快速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液压弯管器是一种利用手柄顶压顶杆压缩液压油,通过液压系统传动,顶压弯管模具完成管材弯曲的一种管道工具。现有的液压弯管器往往根据不同的待加工管材型号配置多种规格的上模,使用时根据待加工管材型号安装对应规格的上模,不仅拆装费时费力,且由于上模规格较多,导致液压弯管器重量大,给携带和使用带来不便,同时由于不同规格的待加工管材在进行弯管加工时其弯管半径存在差异,因此需适时调节两个上模间的间距,而现有的上模一般通过螺柱转动连接在对应的上模安装孔上,需调整上模位置时需完全拆除螺柱进行重新安装,同样费时费力,尤其无法适用于高空作业等特殊作业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了一种重量轻,通用性好,方便携带和使用,并可根据待加工管材型号快速方便调整上模位置的的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及其快速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单独配置多种规格的上模,给携带和使用带来不便,且上模位置调节费时费力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包括柱体,柱体的一端带有可转动连接在横梁上的定位柱,所述柱体的外环面沿圆周方向形成若干个辊压区域,在每个辊压区域上至少设有一种规格的夹管槽,与对应规格的待加工管材互配。通过在柱体的外环面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辊压区域,并在每个辊压区域上至少设置一种规格的夹管槽与待加工管材互配,使用时即可根据待加工管材的规格型号转动对应的夹管槽向下与待加工管材互配进行弯管加工,一个上模可满足多种型号管材的弯管加工,液压弯管器整体重量轻,成本低,方便携带,且加工不同型号的管材也无需拆换上模,也方便使用。作为优选,在所述柱体的外环面上均布着四个辊压区域,且在四个辊压区域上分别分布着1至3个不同规格的夹管槽。在柱体的外环面上等分出四个区域,形成了四个辊压区域,并在每个辊压区域上分布着1至3个不同规格的夹管槽,等分形成的四个辊压区域,避免了夹管槽的重叠干涉,进而影响弯管加工质量;一个辊压区域上带有多个不同规格的夹管槽,最大化增加上模的弯管加工管材型号,扩大其使用范围,提高通用性。作为更优选,在所述相对的两个辊压区域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夹管槽,另两个相对的两个辊压区域分别沿轴向均布着2个和3个夹管槽。一个上模可加工7个型号的管材,最大化满足使用要求;将两个最大管径的夹管槽设置在对立的两个辊压区域中部,以保证上模的加工强度要求。作为更优选,所述同一辊压区域的夹管槽规格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夹管槽规格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时,即相对管径较大的夹管槽位于靠近横梁的一侧,管径较小的夹管槽位于远离横梁的一侧,可避免大管径弯管加工时上模受径向弯曲力过大时对上模产生破坏。一种液压弯管器上模快速安装结构,包括柱体,柱体的一端通过定位柱转动连接在横梁上,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横梁上沿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两个与定位柱互配的定位孔,定位孔间通过连通槽相贯通,连通槽的槽宽小于定位孔直径,在定位孔外对应的定位柱上带有可通过连通槽的转换连接段。通过在横梁上沿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两个与定位柱互配的定位孔,以满足不同规格管材的弯管加工要求,即大管径管材弯管加工时上模固定在外侧的定位孔内,反之,小管径管材弯管加工时上模固定在内侧的定位孔内,相邻的定位孔间通过连通槽贯通相连,又通过在定位孔外的定位柱上设置可通过连通槽的转换连接段,当需要转换上模位置时,即可移动定位柱,使转换连接段对准连通槽,上模通过转换连接段穿过连通槽进入到调节位置的定位孔,再移动定位柱使其与该定位孔互配即可实现上模的快速调节,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同轴旋接在柱体上,转换连接段一体式同轴连接在与柱体相对的定位柱另一端。定位柱的上端通过螺纹同轴旋接在柱体上,固定方式简单可靠;转换连接段一体式同轴连接在与柱体相对的定位柱另一端时,调节时上拉定位柱向上,调节结束后定位柱在重力作用下即可自动复位,调节更加轻松省力。作为优选,所述转换连接段的横截面为长弧形,且长弧形的转换连接段长边与连通槽互配。通过设置长弧形的转换连接段,使用时长弧形的转换连接段的长边与连通槽互配穿过连通槽,穿过连通槽调节到位后即可转动定位柱,使长弧形的转换连接段的长度方向与连通槽相垂直,从而避免使用过程中上模发生易外窜动。作为优选,在所述转换连接段的外侧端一体式连接着柱状挡板,且定位孔的直径小于柱状挡板的直径。通过在转换连接段的外侧端设置柱状挡板,防止液压弯管器倒置时上模脱落。作为优选,所述连通槽的一个连接边与两侧对应的定位孔同侧相切。连通槽与相邻的两个定位孔同侧相切时,便于连通槽的定位加工。作为优选,在所述横梁上设有三个定位孔。横梁上设置三个定位孔即可满足常规的弯管加工需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及其快速安装结构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在柱体的外环面沿圆周方向设置四个等分辊压区域,并在每个辊压区域上至少设置一种规格的夹管槽,使用时即可根据待加工管材的规格型号转动对应的夹管槽向下与待加工管材互配进行弯管加工,从而一个上模可满足多种型号管材的弯管加工,液压弯管器整体重量轻,成本低,方便携带,且加工不同型号的管材也无需拆换上模,方便使用;通过在横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定位孔通过连通槽贯通相连,又通过在定位柱下方设置可通过连通槽的转换连接段,转换上模位置时,上、下拉动定位柱,上模即可通过转换连接段穿过连通槽进行方便调节,调节过程省时省力;长弧形的转换连接段在调节到位后进行90゜转动可避免使用过程中上模发生易外窜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弯管器上模快速安装结构的爆炸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横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包括圆形的柱体1,柱体1的下端带有可同轴转动连接在横梁2上的定位柱3,柱体1的外环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四个辊压区域,四个辊压区域在圆周方向均布,在四个辊压区域上共带有7个不同规格的夹管槽4,夹管槽4的延伸方向与柱体1的中轴相垂直,其中两个最大的夹管槽4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辊压区域中部,其余的夹管槽4位于另外两个相对的两个辊压区域上,其中一个辊压区域带有2个夹管槽4,另一个辊压区域带有3个夹管槽4,同一辊压区域上的夹管槽4沿轴向均布,且夹管槽4由内向外逐渐减小,使用时转动上模上对应规格的夹管槽4朝向下模,夹管槽4即与下模互配夹持对应规格的待加工管材进行弯管加工。如图3所示,一种液压弯管器上模快速安装结构,包括柱体1,柱体1的下端通过定位柱3转动连接在横梁2上,与定位柱3对应的横梁2上沿长度方向开有3个与定位柱3互配的,相邻的定位孔6间分别通过一个连通槽7相贯通,连通槽7的槽宽小于定位孔6直径,且连通槽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包括柱体(1),柱体(1)的一端带有可转动连接在横梁(2)上的定位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外环面沿圆周方向形成若干个辊压区域,在每个辊压区域上至少设有一种规格的夹管槽(4)与对应规格的待加工管材互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包括柱体(1),柱体(1)的一端带有可转动连接在横梁(2)上的定位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外环面沿圆周方向形成若干个辊压区域,在每个辊压区域上至少设有一种规格的夹管槽(4)与对应规格的待加工管材互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体(1)的外环面上均布着四个辊压区域,且在四个辊压区域上分别分布着1至3个不同规格的夹管槽(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对的两个辊压区域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夹管槽(4),另两个相对的两个辊压区域分别沿轴向均布着2个和3个夹管槽(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弯管器的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辊压区域的夹管槽(4)规格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5.一种液压弯管器上模快速安装结构,包括柱体(1),柱体(1)的一端通过定位柱(3)转动连接在横梁(2)上,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定位柱(3)对应的横梁(2)上沿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两个与定位柱(3)互配的定位孔(6),定位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友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飞越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