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屏蔽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639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强型屏蔽电缆,包括缆芯、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导热环、第一导热柱、第二导热柱、绝缘层和外壳体,第一屏蔽层将缆芯套装在内,导热环套装在第一屏蔽层上,第二屏蔽层套装在导热环上,绝缘层套装在第二屏蔽层上,外壳体套装在绝缘层上且外壳体和绝缘层之间具有间隙,壳体的表面开设有进水口,第一导热柱的一端插入第一屏蔽层内,第一导热柱的另一端与导热环连接,第二导热柱的一端与导热环连接,第二导热柱的另一端延伸至外壳体与绝缘层之间的间隙内,间隙内填充有不与第二导热柱接触的吸水海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屏蔽性能的情况下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A kind of reinforced shielded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型屏蔽电缆
本技术属于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加强型屏蔽电缆。
技术介绍
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都设置有屏蔽层,为了保证电缆的屏蔽效果设置多层屏蔽层是常用的屏蔽手段,而设置了多层屏蔽层后电缆的散热性能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型屏蔽电缆,以解决现有的屏蔽性能好的电缆散热性能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加强型屏蔽电缆,包括缆芯、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导热环、第一导热柱、第二导热柱、绝缘层和外壳体,所述第一屏蔽层将所述缆芯套装在内,所述导热环套装在所述第一屏蔽层上,所述第二屏蔽层套装在所述导热环上,所述绝缘层套装在所述第二屏蔽层上,所述外壳体套装在所述绝缘层上且外壳体和绝缘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导热柱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屏蔽层内,所述第一导热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热环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柱的一端与所述导热环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柱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间隙内,所述间隙内填充有不与所述第二导热柱接触的吸水海绵。进一步的,所述缆芯包括导线和绝缘管,所述导线有三根,三根所述导线绕所述绝缘管设置且呈三角排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材质为金属编织丝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屏蔽层上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导热环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具有四个,四个所述进水口绕所述外壳体设置且任意两个所述进水口之间的间距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吸水海绵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进水口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表面分布设置有散热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能够加强电缆的屏蔽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导热柱、第二导热柱和导热环能够将缆芯产生的热量从本技术的内部传递至外部,最外层的外壳体的表面开设有进水口,外壳体和绝缘层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并且间隙内填充设置有吸水海绵,当雨天时雨水能够通过进水口进入到外壳体和绝缘层之间并且被吸水海绵吸收,由于第二导热柱插入到间隙中能够使得使得缆芯产生的热量能够被散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屏蔽层的凹槽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缆芯,110-导线,120-绝缘管,200-第一屏蔽层,300-第二屏蔽层,310-凹槽,400-导热环,410-第一导热柱,420-第二导热柱,500-绝缘层,600-外壳体,610-进水口,620-吸水海绵,9-,10-,11-,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强型屏蔽电缆,包括缆芯100、第一屏蔽层200、第二屏蔽层300、导热环400、第一导热柱410、第二导热柱420、绝缘层500和外壳体600,所述第一屏蔽层200将所述缆芯100套装在内,第一屏蔽层200设置在电缆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屏蔽作用,其中缆芯100包括导线110和绝缘管1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110有三根,三根所述导线110绕所述绝缘管120设置并且呈三角排列,并且导线110固定于绝缘管120上,当然导线110的数量也可以不限于三根,可以是四根、五根等等,但是需要保证每根导线110固定于绝缘管120上。所述导热环400套装在所述第一屏蔽层200上,所述第二屏蔽层300套装在所述导热环400上,设置第二屏蔽层300能够更进一步地加强本技术的屏蔽性能,防止因设置导热环400而影响本技术的屏蔽性能,所述第一屏蔽层200和第二屏蔽层300的材质为金属编织丝带,所述第二屏蔽层300上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导热环400的凹槽310,导热环400凹设于第二屏蔽层300内,可以减小本技术的直径。所述绝缘层500套装在所述第二屏蔽层300上,设置绝缘层500能够保证本技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所述外壳体600套装在所述绝缘层500上且外壳体600和绝缘层50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吸水海绵620,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进水口610,当本技术应用于室外环境中时,当遇到下雨天,雨水能够通过外壳体600表面的进水口610进入到外壳体600与绝缘层500之间的间隙中并被间隙中从而对绝缘层500进行降温,吸水海绵620能够快速地吸收进入到间隙内雨水,使雨水更快地进入到间隙中,为了使雨水能够更方便地进入到间隙内,所述进水口610具有四个,四个所述进水口610绕所述外壳体600设置且任意两个所述进水口610之间的间距相等,这样设置能够保证不论本技术是如何放置的,至少有两个进水口610的开口是朝上的并可用于使雨水进入。所述第一导热柱41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屏蔽层200内,所述第一导热柱410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热环400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柱420的一端与所述导热环400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柱42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间隙内,第一导热柱410能够将第一屏蔽层200内缆芯100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环400上,随后热量再传导至第二导热柱420上,由于第二导热柱420是插入到外壳体600和绝缘层500之间的间隙中,而外壳体600表面设置有进水口610,能够使热量快速地散发,当间隙内有雨水时雨水还能够进一步地吸收第二导热柱420的热量,使本技术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同时间隙内的吸水海绵620不与第二导热柱420接触,外壳体600的表面还分布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能够使热量更快地散发。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能够加强电缆的屏蔽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导热柱、第二导热柱和导热环能够将缆芯产生的热量从本技术的内部传递至外部,最外层的外壳体的表面开设有进水口,外壳体和绝缘层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并且间隙内填充设置有吸水海绵,当雨天时雨水能够通过进水口进入到外壳体和绝缘层之间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型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100)、第一屏蔽层(200)、第二屏蔽层(300)、导热环(400)、第一导热柱(410)、第二导热柱(420)、绝缘层(500)和外壳体(600),所述第一屏蔽层(200)将所述缆芯(100)套装在内,所述导热环(400)套装在所述第一屏蔽层(200)上,所述第二屏蔽层(300)套装在所述导热环(400)上,所述绝缘层(500)套装在所述第二屏蔽层(300)上,所述外壳体(600)套装在所述绝缘层(500)上且外壳体(600)和绝缘层(50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进水口(610),所述第一导热柱(41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屏蔽层(200)内,所述第一导热柱(410)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热环(400)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柱(420)的一端与所述导热环(400)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柱(42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体(600)与所述绝缘层(500)之间的间隙内,所述间隙内填充有不与所述第二导热柱(420)接触的吸水海绵(6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100)、第一屏蔽层(200)、第二屏蔽层(300)、导热环(400)、第一导热柱(410)、第二导热柱(420)、绝缘层(500)和外壳体(600),所述第一屏蔽层(200)将所述缆芯(100)套装在内,所述导热环(400)套装在所述第一屏蔽层(200)上,所述第二屏蔽层(300)套装在所述导热环(400)上,所述绝缘层(500)套装在所述第二屏蔽层(300)上,所述外壳体(600)套装在所述绝缘层(500)上且外壳体(600)和绝缘层(50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进水口(610),所述第一导热柱(41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屏蔽层(200)内,所述第一导热柱(410)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热环(400)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柱(420)的一端与所述导热环(400)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柱(42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体(600)与所述绝缘层(500)之间的间隙内,所述间隙内填充有不与所述第二导热柱(420)接触的吸水海绵(620)。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雄贺军军龙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安金侑达电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