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滴制备系统、微流控芯片及微滴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7600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滴制备系统、微流控芯片及微滴制备方法。微流控芯片,包括盖板、微控通道板及基板。具体使用时,例如采用微量定量移液枪分别将定量的连续相液体加入到连续相进样孔中,以及将定量的离散相液体加入到离散相进样孔中;然后将微流控芯片接入到微滴制备系统,通过调节时间和压力进行微滴制备;微滴制备过程中,微滴出液孔的微滴经过盖板的第一通孔后沿着导流管排放到储存容器中(例如检测试管及多孔板)。如此,无需采用传统的移液枪对制备好的微滴进行移液操作,直接将制备好的微滴通过导流管向外排放到储存容器中,移液操作方便,能较好地避免微滴的破损和损失,从而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Droplet preparation system, microfluidic chip and droplet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滴制备系统、微流控芯片及微滴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滴制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滴制备系统、微流控芯片及微滴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滴技术是把不相溶的液体注入到微流控芯片、以极快的速度制备满足各种尺寸要求、均匀的液滴的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等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的技术。微流控芯片一般采用聚合物材料,采用半导体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其主要是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作,要求有配套的液路系统接入,将宏观流体注入到微观的微流控芯片管路中。然而,传统地,采用单个通道制备微滴,制备完微滴后,由移液枪逐个地进行微滴转运,在转运的过程中存在微滴的破损和损失,对最终的检测结果存在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微滴制备系统、微流控芯片及微滴制备方法,它无需移液枪进行液液操作,能便于移液操作,能较好地避免微滴的破损和损失,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有第一通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侧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用于将微滴导流到储存容器中;微控通道板,所述微控通道板叠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微控通道板上设有连续相孔、离散相孔、微滴出液孔、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所述离散相孔通过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微滴出液孔相连通,所述连续相孔通过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微滴出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及基板,所述基板叠设于所述微控通道板上,所述基板上设有连续相进样孔与离散相进样孔,所述连续相进样孔与所述连续相孔相连通,所述离散相进样孔与所述离散相孔相连通。上述的微流控芯片,具体使用时,例如采用微量定量移液枪分别将定量的连续相液体加入到连续相进样孔中,以及将定量的离散相液体加入到离散相进样孔中;然后将微流控芯片接入到微滴制备系统,通过调节时间和压力进行微滴制备;微滴制备过程中,微滴出液孔的微滴经过盖板的第一通孔后沿着导流管排放到储存容器中(例如检测试管及多孔板)。如此,无需采用传统的移液枪对制备好的微滴进行移液操作,直接将制备好的微滴通过导流管向外排放到储存容器中,移液操作方便,能较好地避免微滴的破损和损失,从而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导流管、所述连续相孔、所述离散相孔、所述微滴出液孔、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所述连续相进样孔与所述离散相进样孔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导流管与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通孔、两个以上所述离散相孔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流道均分别与两个以上所述微滴出液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以上所述连续相孔、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流道均分别与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流道一一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导流管、所述连续相孔、所述离散相孔、所述微滴出液孔、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所述连续相进样孔与所述离散相进样孔均为八个,八个所述导流管依次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的出液端的侧壁上设有切口;所述导流管的高度为3mm-30mm,所述导流管的外径为2.5mm-8mm,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为1mm-5mm,所述切口的高度为1mm-1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设有连续相进样管与离散相进样管,所述连续相进样管与所述连续相进样孔相连通,所述离散相进样管与所述离散相进样孔相连通;所述基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微滴出液孔相连通的吹气孔;所述吹气孔处设有吹气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与所述微控通道板之间、所述微控通道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为粘接连接、焊接连接、螺钉连接、铆接连接、销钉连接或卡接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控通道板与所述盖板或所述基板为一体化结构;或者,所述微控通道板、所述盖板及所述基板三者为一体化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控通道板与所述基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基板卡接配合的若干个卡扣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微流控芯片还包括密封板,所述盖板面向所述基板的侧表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部位设有凹部,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凹部相适应,所述密封板上设有弹性套,所述弹性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微滴出液孔、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一种微滴制备系统,包括所述的微流控芯片,还包括存储容器与气源装置,所述导流管用于将微滴导流到所述储存容器中,所述气源装置的连续相气路与所述连续相进样孔相连通,所述气源装置的离散相气路与所述离散相进样孔相连通。上述的微滴制备系统,具体使用时,例如采用微量定量移液枪分别将定量的连续相液体加入到连续相进样孔中,以及将定量的离散相液体加入到离散相进样孔中;然后将微流控芯片接入到微滴制备系统,通过调节时间和压力进行微滴制备;微滴制备过程中,微滴出液孔的微滴经过盖板的第一通孔后沿着导流管排放到储存容器中(例如检测试管及多孔板)。如此,无需采用传统的移液枪对制备好的微滴进行移液操作,直接将制备好的微滴通过导流管向外排放到储存容器中,移液操作方便,能较好地避免微滴的破损和损失,从而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源装置包括下压接头,所述下压接头上设有连续相接头与离散相接头,所述连续相气路通过所述连续相接头与所述连续相进样孔对应连通,所述离散相气路通过所述离散相接头与所述离散相进样孔对应连通;所述连续相气路与所述离散相气路上均设有压力表;所述气源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气源的压力大小及供气时间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连续相气路、所述离散相气路及外部气源相连。一种微滴制备方法,采用了所述的微滴制备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将定量的连续相液体加入到连续相进样孔中,以及将定量的离散相液体加入到离散相进样孔中;将气源装置的连续相气路与连续相进样孔相连通,离散相气路与所述离散相进样孔相连通,通过调节时间和气体压力进行微滴制备;微滴制备过程中,微滴出液孔的微滴经过盖板的第一通孔后沿着导流管排放到储存容器中。上述的微滴制备方法,无需采用传统的移液枪对制备好的微滴进行移液操作,直接将制备好的微滴通过导流管向外排放到储存容器中,移液操作方便,能较好地避免微滴的破损和损失,从而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微流控芯片装设于存储容器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微流控芯片中的微控通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微流控芯片中的盖板与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所述微流控芯片与存储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分解示意图一;图9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分解示意图二;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盖板,所述盖板设有第一通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侧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用于将微滴导流到储存容器中;/n微控通道板,所述微控通道板叠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微控通道板上设有连续相孔、离散相孔、微滴出液孔、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所述离散相孔通过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微滴出液孔相连通,所述连续相孔通过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微滴出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及/n基板,所述基板叠设于所述微控通道板上,所述基板上设有连续相进样孔与离散相进样孔,所述连续相进样孔与所述连续相孔相连通,所述离散相进样孔与所述离散相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设有第一通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侧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用于将微滴导流到储存容器中;
微控通道板,所述微控通道板叠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微控通道板上设有连续相孔、离散相孔、微滴出液孔、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所述离散相孔通过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微滴出液孔相连通,所述连续相孔通过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微滴出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及
基板,所述基板叠设于所述微控通道板上,所述基板上设有连续相进样孔与离散相进样孔,所述连续相进样孔与所述连续相孔相连通,所述离散相进样孔与所述离散相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导流管、所述连续相孔、所述离散相孔、所述微滴出液孔、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所述连续相进样孔与所述离散相进样孔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导流管与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通孔、两个以上所述离散相孔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流道均分别与两个以上所述微滴出液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以上所述连续相孔、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流道均分别与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流道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导流管、所述连续相孔、所述离散相孔、所述微滴出液孔、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所述连续相进样孔与所述离散相进样孔均为八个,八个所述导流管依次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出液端的侧壁上设有切口;所述导流管的高度为3mm-30mm,所述导流管的外径为2.5mm-8mm,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为1mm-5mm,所述切口的高度为1mm-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连续相进样管与离散相进样管,所述连续相进样管与所述连续相进样孔相连通,所述离散相进样管与所述离散相进样孔相连通;所述基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微滴出液孔相连通的吹气孔;所述吹气孔处设有吹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帅何关金罗杵添张慧儒林计良何霖李晶王帅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