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
本申请涉及雨水资源收集利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严重的缺水问题会导致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而雨水作为一种丰富的水资源,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下,对雨水进行合理、高效的收集、处理与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一种化合物。全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目前,诸多水上工作业务平台的淡水资源运输是通过船只进行补给,水上集雨处理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上工作平台水资源的使用压力。同时,以往的集雨装置在雨水收集过程中,流经集流面时由于携带泥砂等杂物而使雨水受到污染,使蓄水工程中收集到的雨水不能满足人们饮用的要求。针对相关技术中水上雨水利用率较低、无法将收集、过滤和沉淀一体化处理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以解决水上雨水利用率较低、无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包括集雨箱(1)、集雨组件(4)、过滤组件(5)和收集管道(3),其中:/n所述集雨箱(1)的顶部开口处加盖有盖板(2),所述集雨箱(1)的底部设置有可收缩和充气的气垫,集雨箱(1)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集雨箱(1)的顶部开口相连通的蓄水池(101)和沉降池(102),所述沉降池(102)的出水口(104)与所述蓄水池(101)连通,所述沉降池(102)的入水口(105)与所述收集管道(3)的一端连接,所述收集管道(3)的另一端与所述集雨组件(4)的落水口连接,所述过滤组件(5)设置在所述收集管道(3)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包括集雨箱(1)、集雨组件(4)、过滤组件(5)和收集管道(3),其中:
所述集雨箱(1)的顶部开口处加盖有盖板(2),所述集雨箱(1)的底部设置有可收缩和充气的气垫,集雨箱(1)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集雨箱(1)的顶部开口相连通的蓄水池(101)和沉降池(102),所述沉降池(102)的出水口(104)与所述蓄水池(101)连通,所述沉降池(102)的入水口(105)与所述收集管道(3)的一端连接,所述收集管道(3)的另一端与所述集雨组件(4)的落水口连接,所述过滤组件(5)设置在所述收集管道(3)与所述集雨组件(4)的落水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组件(4)包括由柔性防水材料制成的集雨面(400),所述集雨面(400)为倒置的伞面状结构,其中:
所述集雨面(400)包括展开部(401)和卷曲部(403),所述集雨面(400)的落水口开设在所述展开部(401)的中心位置,所述卷曲部(403)环设于所述展开部(401)的外侧,且所述卷曲部(403)与所述展开部(401)的外缘一体连接,所述卷曲部(403)向外侧展开可形成展开部(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面(400)的顶部沿其径向设置有多条第一支撑气道(402),各所述第一支撑气道(402)的一端位于所述集雨面(400)的顶部中心位置,各所述第一支撑气道(40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雨面(400)的顶部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面(400)的底部设置有多条第二支撑气道(405)、多条第三支撑气道(406)和多个支撑气囊(404),各所述第三支撑气道(406)在所述集雨面(400)的底部沿其径向设置,各所述第三支撑气道(406)的一端位于所述集雨面(400)的底部中心位置,各所述第三支撑气道(406)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雨面(400)的底部边缘;各所述第二支撑气道(405)均为环形结构,各所述第二支撑气道(405)由所述集雨面(400)的底部中心位置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