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该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包括集雨箱、集雨组件、过滤组件和收集管道,其中:集雨箱的顶部开口处加盖有盖板,集雨箱的底部设置有可收缩和充气的气垫,集雨箱的内部设置有与集雨箱的顶部开口相连通的蓄水池和沉降池,沉降池的出水口与蓄水池连通,沉降池的入水口与收集管道的一端连接,收集管道的另一端与集雨组件的落水口连接,过滤组件设置在收集管道与集雨组件的落水口之间。本申请解决了水上雨水利用率较低、无法将收集、过滤和沉淀一体化处理的技术问题。
Floating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stor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
本申请涉及雨水资源收集利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严重的缺水问题会导致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而雨水作为一种丰富的水资源,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下,对雨水进行合理、高效的收集、处理与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一种化合物。全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目前,诸多水上工作业务平台的淡水资源运输是通过船只进行补给,水上集雨处理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上工作平台水资源的使用压力。同时,以往的集雨装置在雨水收集过程中,流经集流面时由于携带泥砂等杂物而使雨水受到污染,使蓄水工程中收集到的雨水不能满足人们饮用的要求。针对相关技术中水上雨水利用率较低、无法将收集、过滤和沉淀一体化处理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以解决水上雨水利用率较低、无法将收集、过滤和沉淀一体化处理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根据本申请的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所述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包括集雨箱、集雨组件、过滤组件和收集管道,其中:所述集雨箱的顶部开口处加盖有盖板,所述集雨箱的底部设置有可收缩和充气的气垫,集雨箱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集雨箱的顶部开口相连通的蓄水池和沉降池,所述沉降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沉降池的入水口与所述收集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收集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集雨组件的落水口连接,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收集管道与所述集雨组件的落水口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集雨组件包括由柔性防水材料制成的集雨面,所述集雨面为倒置的伞面状结构,其中:所述集雨面包括展开部和卷曲部,所述集雨面的落水口开设在所述展开部的中心位置,所述卷曲部环设于所述展开部的外侧,且所述卷曲部与所述展开部的外缘一体连接,所述卷曲部向外侧展开可形成展开部。进一步的,所述集雨面的顶部沿其径向设置有多条第一支撑气道,各所述第一支撑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集雨面的顶部中心位置,各所述第一支撑气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雨面的顶部边缘。进一步的,所述集雨面的底部设置有多条第二支撑气道、多条第三支撑气道和多个支撑气囊,各所述第三支撑气道在所述集雨面的底部沿其径向设置,各所述第三支撑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集雨面的底部中心位置,各所述第三支撑气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雨面的底部边缘;各所述第二支撑气道均为环形结构,各所述第二支撑气道由所述集雨面的底部中心位置至所述集雨面的底部边缘均匀排布,且各所述第二支撑气道与所述集雨面同圆心;各所述支撑气囊沿所述集雨面的周向均匀固定于所述集雨面的底部,在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气囊上设置有回收把手。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外壳、拦污栅和多层过滤网,所述拦污栅固定设置在所述集雨面的落水口处,所述外壳为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与所述集雨面的落水口的底部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与所述收集管道连接,各所述过滤网均为筒状结构,各所述过滤网由内至外依次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各所述过滤网上的滤孔相互错开。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为矩形腔室,所述沉降池的出水口开设在所述沉降池一侧壁的上部,并与所述蓄水池的上部相连通;所述沉降池的入水口开设在所述沉降池另一相对侧壁的下部。进一步的,所述沉降池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入水口相邻的另两相对侧壁上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隔板,各所述隔板之间相互错开,且相邻所述隔板分别设置于两相对侧壁上,各所述隔板配合形成横截面为“弓”字形的腔室。进一步的,所述沉降池的底部为由所述入水口至所述出水口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管道为由所述雨水组件至所述集雨箱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集雨箱的顶部边缘与盖板之间密封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集雨箱的内部设置有相连通的蓄水池和沉降池,沉降池的出水口与蓄水池连通,沉降池的入水口依次通过收集管道和过滤组件与集雨组件的落水口连接,将集雨箱固定在船体或者依托气垫漂浮于水面上,集雨组件漂浮于水面上,并通过集雨组件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组件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后通过收集管道输送至沉降池中,过滤组件可过滤掉大颗粒泥砂、杂质和污染物,保证收集至沉降池中的为较为洁净的雨水,雨水中的固体杂质在沉降池中进行沉淀,从而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位于沉降池上部较为洁净的雨水存储至蓄水池中,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而且能够对收集的雨水进行过滤处理,保证雨水具有较高的清洁度,所收集的雨水再经过进一步过滤设备的处理,即可满足人们的饮用要求,作为船只上或者水上业务化工作平台淡水的补给来源,从而实现了提高水上雨水利用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水上雨水利用率较低、无法将收集、过滤和沉淀一体化处理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的正视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的正视剖视图;图6是图5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中集雨组件的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中集雨组件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包括集雨箱(1)、集雨组件(4)、过滤组件(5)和收集管道(3),其中:/n所述集雨箱(1)的顶部开口处加盖有盖板(2),所述集雨箱(1)的底部设置有可收缩和充气的气垫,集雨箱(1)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集雨箱(1)的顶部开口相连通的蓄水池(101)和沉降池(102),所述沉降池(102)的出水口(104)与所述蓄水池(101)连通,所述沉降池(102)的入水口(105)与所述收集管道(3)的一端连接,所述收集管道(3)的另一端与所述集雨组件(4)的落水口连接,所述过滤组件(5)设置在所述收集管道(3)与所述集雨组件(4)的落水口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包括集雨箱(1)、集雨组件(4)、过滤组件(5)和收集管道(3),其中:
所述集雨箱(1)的顶部开口处加盖有盖板(2),所述集雨箱(1)的底部设置有可收缩和充气的气垫,集雨箱(1)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集雨箱(1)的顶部开口相连通的蓄水池(101)和沉降池(102),所述沉降池(102)的出水口(104)与所述蓄水池(101)连通,所述沉降池(102)的入水口(105)与所述收集管道(3)的一端连接,所述收集管道(3)的另一端与所述集雨组件(4)的落水口连接,所述过滤组件(5)设置在所述收集管道(3)与所述集雨组件(4)的落水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组件(4)包括由柔性防水材料制成的集雨面(400),所述集雨面(400)为倒置的伞面状结构,其中:
所述集雨面(400)包括展开部(401)和卷曲部(403),所述集雨面(400)的落水口开设在所述展开部(401)的中心位置,所述卷曲部(403)环设于所述展开部(401)的外侧,且所述卷曲部(403)与所述展开部(401)的外缘一体连接,所述卷曲部(403)向外侧展开可形成展开部(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面(400)的顶部沿其径向设置有多条第一支撑气道(402),各所述第一支撑气道(402)的一端位于所述集雨面(400)的顶部中心位置,各所述第一支撑气道(40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雨面(400)的顶部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漂浮集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面(400)的底部设置有多条第二支撑气道(405)、多条第三支撑气道(406)和多个支撑气囊(404),各所述第三支撑气道(406)在所述集雨面(400)的底部沿其径向设置,各所述第三支撑气道(406)的一端位于所述集雨面(400)的底部中心位置,各所述第三支撑气道(406)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雨面(400)的底部边缘;各所述第二支撑气道(405)均为环形结构,各所述第二支撑气道(405)由所述集雨面(400)的底部中心位置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