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和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749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导管。所述导管沿所述导管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基础层,其中所述中间层包括液晶聚合物丝。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导管兼具远端柔软度高和近端支撑性能好的特点,且整体性较好,提高了推送效率。

A conduit and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管和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导管和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新兴手段,通过栓塞,扩张成型,机械清除等方法,在给患者造成更小物理创伤的同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在神经介入治疗手术中,颅内输送导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神经介入治疗手术中,颅内输送导管在微导丝的引导下到达病变部位,为后续器械建立通路。除此之外,在取栓手术中,当大血管闭塞时,颅内输送导管也可以用来直接抽吸血栓。颅内输送导管的性能要求较高,颅内输送导管既需要远端柔软,能够通过弯曲的血管到达较远的治疗区,即需要具有良好的抗弯折性能,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硬度,使其能够顺利沿血管前进,此外还要求在一定压强下不发生塌陷,保持内腔形状完整,便于其他器械通过,即需要具有良好的管腔保持能力。颅内输送导管还需要具有较小的推送阻力和良好的支撑能力。目前市场上的颅内输送导管中有两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其中一款颅内输送导管采用扁丝全缠绕结构,保障了颅内输送导管近端的支撑性能,但由于扁丝的尺寸太过粗大,导致此款颅内输送导管的远端柔软度不够,进而导致此款颅内输送导管不能够到达大脑中动脉岛叶段等较高(即较远端)的病变位置。另一款颅内输送导管采用全304不锈钢材料,内层采用全缠绕结构,外层采用编织结构,由于该款颅内输送导管采用了全缠绕结构且全缠绕结构采用的不锈钢丝的丝径很小,所以该款颅内输送导管通体柔软,即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可以到达大脑中动脉岛叶段等较高的病变位置,但该款颅内输送导管的近端的支撑性能较差,导致该颅内输送导管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在血管中从病变位置向近端滑动,即导致容易后撤的问题,不便于其它器械通过。此外,前述两款导管的管腔保持能力均不完善,因此当导管在迂曲血管中时,后续器械难以通过。可见,导管中编织丝的丝径过大会引起管径变大和远端太硬的问题,而丝径过小又会引起其他问题,例如抗椭圆性能和管腔保持能力的降低,现有的导管在远端的柔软度和近端的支撑性能这两方面始终无法兼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和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导管远端的柔软度和近端的支撑性能不能兼具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管,沿所述导管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基础层,其中所述中间层包括液晶聚合物丝。可选的,所述基础层套设在所述内层的外表面上,所述基础层沿所述导管的轴向自远端至近端依次包括远端基础层和近端基础层,所述远端基础层包括至少一股第一缠绕丝,所述近端基础层包括至少一股第二缠绕丝。可选的,所述中间层还包括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套设在所述基础层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所述液晶聚合物丝设置于所述基础层和/或所述加强层中。可选的,所述加强层为编织层。可选的,所述编织层包括多股液晶聚合物丝;或者所述编织层包括至少一股液晶聚合物丝以及至少一股金属丝或者其它高分子丝;或者所述编织层包括多股丝,且每股丝由液晶聚合物丝与金属丝或者其它高分子丝混合而成。可选的,所述编织层自远端到近端逐渐由疏变密。可选的,所述远端基础层和/或所述近端基础层包括液晶聚合物丝。可选的,多股所述第一缠绕丝以同向螺旋的方式沿所述导管的远端向近端的方向螺旋缠绕在所述内层的外表面上,和/或多股所述第二缠绕丝以同向螺旋的方式沿所述导管的远端向近端的方向螺旋缠绕在所述内层的外表面上。可选的,所述远端基础层包括至少两股第一缠绕丝,其中至少一股所述第一缠绕丝为液晶聚合物丝,至少一股所述第一缠绕丝为金属丝或其他高分子丝;或者所述远端基础层包括多股第一缠绕丝,多股所述第一缠绕丝均为液晶聚合物丝。可选的,所述近端基础层包括至少两股第二缠绕丝,其中至少一股所述第二缠绕丝为液晶聚合物丝,至少一股所述第二缠绕丝为金属丝或其他高分子丝;或者所述近端基础层包括多股第二缠绕丝,多股所述第二缠绕丝均为液晶聚合物丝。可选的,所述第一缠绕丝为圆丝,所述第二缠绕丝为扁丝。可选的,所述第二缠绕丝沿所述导管的远端向近端方向以变节距的方式缠绕在所述内层的外表面上,且沿所述导管的远端向近端方向所述节距逐渐变小或者逐段变小。可选的,所述加强层套设在所述近端基础层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包括应力扩散管、显影环和上述的导管,所述应力扩散管的远端与所述导管的近端连接,所述显影环套设在所述导管的远端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导管和输送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导管的中间层中包括液晶聚合物丝,此种材料兼具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因此所述导管的远端可较柔软和/或导管的近端可具有较好的支撑性能,同时可使导管具有较小的推送阻力,由此,所述导管可兼具近端支撑性能好、推送阻力小,远端柔软度较好的特点。另外,液晶聚合物丝在加热后有一定收缩,可在内径相同时减小导管的外径,有效提高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度,提高导管的整体性,从而提升导管的推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导管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导管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导管的径向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导管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种的导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的导管与该实施例中结构相同但远端基础层仅包含NiTi丝(不包含LCP丝)的导管的硬度对比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的导管与该实施例中结构相同但不包含LCP丝的导管的抗椭圆性能的对比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导管;100’-导管;110-内层;120-中间层;121,121a,121b-第一缠绕丝;122-第二缠绕丝;123-加强层;124-相交点;130-外层;200-应力扩散管;300-连接件;400-显影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导管和输送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导管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导管100沿所述导管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层110、中间层120和外层130。所述外层130套设在所述中间层120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中间层120包括呈管状的远端基础层和呈管状的近端基础层。所述远端基础层和所述近端基础层依次套设在所述内层110的远端的外表面和所述内层110的近端的外表面上。所述中间层120还包括呈管状的加强层123,所述加强层123套设在所述近端基础层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加强层123包括液晶聚合物(liquidcrystalpolymer,LCP)丝,即LCP丝。由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管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基础层,其中所述中间层包括液晶聚合物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管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基础层,其中所述中间层包括液晶聚合物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套设在所述内层的外表面上,所述基础层沿所述导管的轴向自远端至近端依次包括远端基础层和近端基础层,所述远端基础层包括至少一股第一缠绕丝,所述近端基础层包括至少一股第二缠绕丝。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还包括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套设在所述基础层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所述液晶聚合物丝设置于所述基础层和/或所述加强层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为编织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包括多股液晶聚合物丝;或者所述编织层包括至少一股液晶聚合物丝以及至少一股金属丝或者其它高分子丝;或者所述编织层包括多股丝,且每股丝由液晶聚合物丝与金属丝或者其它高分子丝混合而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自远端到近端逐渐由疏变密。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基础层和/或所述近端基础层包括液晶聚合物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多股所述第一缠绕丝以同向螺旋的方式沿所述导管的远端向近端的方向螺旋缠绕在所述内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丰洋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