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对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736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对射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端、红外接收端和单片机,红外发射端与单片机的功能引脚连接,红外接收端与单片机的数模转换接口引脚连接,红外发射端包括放大电路、分流电路、发射保护电路和红外发射端子J21,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功能引脚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分流电路与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入红外发射端子J21上;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Q13和基极偏置电阻R51,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基极偏置电阻R51连接到单片机的功能引脚上,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到红外发射端子J21上;红外发射端能稳定运行并将红外信号发送到红外接收端,以实现红外数据的传输。

A kind of infrared counter shoo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对射装置
本技术涉及红外收发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对射装置。
技术介绍
 红外对射全名叫“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Activeinfraredintrusiondetectors),其基本的构造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光束强度指示灯、光学透镜等。其侦测原理是利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红外射线,再经过光学透镜做聚焦处理,使光线传至很远距离,最后光线由接收端的光敏晶体管接收。当有物体挡住发射端发射的红外射线时,由于接收端无法接收到红外线,所以会发出警报。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而且会扩散。红外对射探测器由收、发两部分组成。因为传统红外发射探测器的发射端信号发射不稳定造成相应红外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失真,从而造成红外信号输送和接收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红外对射装置,红外发射端能稳定运行并将红外信号发送到红外接收端,以实现红外数据的传输。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红外对射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端、红外接收端和单片机,红外发射端与单片机的功能引脚连接,红外接收端与单片机的数模转换接口引脚连接;红外发射端包括放大电路、分流电路、发射保护电路和红外发射端子J21,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功能引脚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分流电路与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入红外发射端子J21上。进一步地,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Q13和基极偏置电阻R51,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基极偏置电阻R51连接到单片机的功能引脚上,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到红外发射端子J21上,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进一步地,发射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99和二极管D1,电阻R99的一端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电阻R9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3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Q13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进一步地,分流电路包括分流电阻R3、R4和R22,分流电阻R3、R4、R22彼此并联后连接到红外发射端子J21上。进一步地,红外接收端包括电压保护电路和电流保护电路,电压保护电路与电流保护电路并联后接入单片机的数模转换接口引脚上。进一步地,电压保护电路包括上拉电阻R136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10,瞬态抑制二极管TV10的一端与上拉电阻R136的一端连接后接入单片机的数模转换接口引脚上,瞬态抑制二极管TV10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地,红外接收端还包括红外接收端子J10,电流保护电路包括自恢复熔断器F10,自恢复熔断器F10的一端连接到瞬态抑制二极管TV10和上拉电阻R136之间,自恢复熔断器F10的另一端连接到红外接收端子J10上;红外接收端子J10连接红外接收管。进一步地,单片机外接有主控脉冲产生电路,所述主控脉冲产生电路包括晶振Y1和电容C1、C2,电容C1一端与晶振Y1一端连接后接入单片机的功能引脚上,电容C2另一端与晶振Y1另一端连接后接入单片机的功能引脚上,电容C1和电容C2另一端接地。进一步地,还包括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包括整流电路、DC-DC降压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DC12V,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依次连接DC-DC降压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红外接收端、单片机上。进一步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D12和电感L7,所述DC-DC降压电路包括LM2576-ADJ降压器,所述LM2576-ADJ降压器的第1引脚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LM2576-ADJ降压器的第2引脚通过电感L7连接到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二极管D12的正极接地、负极连接到LM2576-ADJ降压器的第2引脚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红外对射装置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中提供的一种红外对射装置,成本低、稳定性高;发射保护电路13为放大电路11起保护作用,使得放大电路11的中的元器件稳定运行,进而使得对射装置的另一的红外接收端2稳定接收该红外发射端1发射的信号,实现红外信号的稳定输送;基极偏置电阻R51的设置使得三极管Q13始终处于放大状态,避免三极管Q13对电压过低的信号不进行放大处理而造成信号严重失真;二极管D1为三极管Q13提供保护,避免三极管Q13被瞬时高压击穿;而通过多个分流电阻并联,以对电流进行分流,避免发射端电流过大,造成发射端烧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红外对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红外发射端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红外接收端的电路示意图;图4为单片机引脚示意图;图5为供电电源的电路示意图;其中,1-红外发射端,2-红外接收端,3-单片机,11-放大电路,12-分流电路,13-发射保护电路,21-电压保护电路,22-电流保护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红外对射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端1、红外接收端2和单片机3,红外发射端1与单片机3的功能引脚连接,红外接收端2与单片机3的数模转换接口引脚连接;红外发射端1包括放大电路11、分流电路12、发射保护电路13和红外发射端子J21,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3的功能引脚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分流电路与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流电路12的输出端分别接入红外发射端子J21上;红外发射端子J21连接红外发射管。具体地,红外发射端1连接到单片机3的SEND3引脚(67引脚)上,红外接收端2连接到单片机3的数模转换接口引脚(15引脚)上。单片机3采用芯片为STM32F207的单片机。发射保护电路13为放大电路11起保护作用,使得放大电路11的中的元器件稳定运行,进而使得对射装置的另一的红外接收端2稳定接收该红外发射端1发射的信号,实现红外信号的稳定输送。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放大电路11包括三极管Q13和基极偏置电阻R51,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基极偏置电阻R51连接到单片机3的SEND3引脚(67引脚)上,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到红外发射端子J21上,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R51是基极偏置电阻,使得三极管Q13始终处于放大状态,避免三极管Q13对电压过低的信号不进行放大处理而造成信号严重失真。当SEND3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红外发射端1将信号发送到红外接收端2。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发射保护电路13包括电阻R99和二极管D1,电阻R99的一端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电阻R9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3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Q13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1为三极管Q13提供保护作用,当三极管Q13的负载为感性时,当三极管Q13截止时,由于流过感性负载的电流不能突变,将会在感性负载两端产生一个瞬时高压,在这个高压作用下二极管D1导通,及时将瞬时能量吸收,避免三极管Q13被瞬时高压击穿。R9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对射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端(1)、红外接收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片机(3),红外发射端(1)与单片机(3)的功能引脚连接,红外接收端(2)与单片机(3)的数模转换接口引脚连接;/n红外发射端(1)包括放大电路(11)、分流电路(12)、发射保护电路(13)和红外发射端子J21,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3)的功能引脚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分流电路与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流电路(12)的输出端分别接入红外发射端子J2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对射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端(1)、红外接收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片机(3),红外发射端(1)与单片机(3)的功能引脚连接,红外接收端(2)与单片机(3)的数模转换接口引脚连接;
红外发射端(1)包括放大电路(11)、分流电路(12)、发射保护电路(13)和红外发射端子J21,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3)的功能引脚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分流电路与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流电路(12)的输出端分别接入红外发射端子J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放大电路(11)包括三极管Q13和基极偏置电阻R51,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基极偏置电阻R51连接到单片机(3)的功能引脚上,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到红外发射端子J21上,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保护电路(13)包括电阻R99和二极管D1,电阻R99的一端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电阻R9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3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Q13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电路(12)包括分流电阻R3、R4和R22,分流电阻R3、R4、R22彼此并联后连接到红外发射端子J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红外接收端(2)包括电压保护电路(21)和电流保护电路(22),电压保护电路(21)与电流保护电路(22)并联后接入单片机(3)的数模转换接口引脚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压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善英贾旱雷阮宏义余恒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汉云智能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