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对射装置
本技术涉及红外收发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对射装置。
技术介绍
红外对射全名叫“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Activeinfraredintrusiondetectors),其基本的构造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光束强度指示灯、光学透镜等。其侦测原理是利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红外射线,再经过光学透镜做聚焦处理,使光线传至很远距离,最后光线由接收端的光敏晶体管接收。当有物体挡住发射端发射的红外射线时,由于接收端无法接收到红外线,所以会发出警报。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而且会扩散。红外对射探测器由收、发两部分组成。因为传统红外发射探测器的发射端信号发射不稳定造成相应红外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失真,从而造成红外信号输送和接收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红外对射装置,红外发射端能稳定运行并将红外信号发送到红外接收端,以实现红外数据的传输。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红外对射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端、红外接收端和单片机,红外发射端与单片机的功能引脚连接,红外接收端与单片机的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对射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端(1)、红外接收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片机(3),红外发射端(1)与单片机(3)的功能引脚连接,红外接收端(2)与单片机(3)的数模转换接口引脚连接;/n红外发射端(1)包括放大电路(11)、分流电路(12)、发射保护电路(13)和红外发射端子J21,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3)的功能引脚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分流电路与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流电路(12)的输出端分别接入红外发射端子J2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对射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端(1)、红外接收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片机(3),红外发射端(1)与单片机(3)的功能引脚连接,红外接收端(2)与单片机(3)的数模转换接口引脚连接;
红外发射端(1)包括放大电路(11)、分流电路(12)、发射保护电路(13)和红外发射端子J21,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3)的功能引脚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分流电路与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流电路(12)的输出端分别接入红外发射端子J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放大电路(11)包括三极管Q13和基极偏置电阻R51,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基极偏置电阻R51连接到单片机(3)的功能引脚上,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到红外发射端子J21上,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保护电路(13)包括电阻R99和二极管D1,电阻R99的一端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电阻R9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3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Q13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电路(12)包括分流电阻R3、R4和R22,分流电阻R3、R4、R22彼此并联后连接到红外发射端子J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红外接收端(2)包括电压保护电路(21)和电流保护电路(22),电压保护电路(21)与电流保护电路(22)并联后接入单片机(3)的数模转换接口引脚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压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善英,贾旱雷,阮宏义,余恒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汉云智能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