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29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包括拉杆、后壳、中框结构和前壳,所述中框结构包括转轴结构和一对中框,其中一个中框与所述后壳连接,另一个中框与所述前壳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包括一对转轴和一芯轴,其中一个转轴卡合连接在一个中框上,另一个转轴卡合连接在另一个中框上,一对转轴通过所述芯轴活动连接,一对中框之间通过联动锁组件锁合,所述拉杆箱底部的四角处设置有避震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不易变形,在拉动行走时更加顺畅,减轻了人手腕的力度,并且在装满行李时可以轻松关合,给人轻便的体验感。

A kind of pull rod box for separating frame rotating shaft in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杆箱,特别是涉及一种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
技术介绍
拉杆箱是指具有拉杆和滚轮的行李箱,因其使用方便,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必备物品,而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出行市场的增长带来消费者与日俱增的拉杆箱需求,为拉杆箱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市场上的拉杆箱,一部分缺乏避震功能,另一部分虽然通过设置弹簧来实现避震动能,但其组装复杂,成本高,另外,普通的拉链行李箱易变形,导致轮座活动不灵活,常规的中框箱又太重,加重了行李的重量,需要更大的力去拖动,此外,市面上常规的锁在装满行李后需要很大力气去按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包括拉杆、后壳、中框结构和前壳,所述中框结构包括转轴结构和一对中框,其中一个中框与所述后壳连接,另一个中框与所述前壳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包括一对转轴和一芯轴,其中一个转轴卡合连接在一个中框上,另一个转轴卡合连接在另一个中框上,一对转轴通过所述芯轴活动连接,一对中框之间通过联动锁组件锁合,所述拉杆箱底部的四角处设置有避震轮。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筋部,所述中框上设置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底面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筋部相配合的挡台部,所述挡台部的后侧形成一与所述凸筋部相适配的缺口,当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中框上时,所述挡台部的底面抵挡在所述凸筋部的顶面上,所述连接部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连接设置有若干个轴套部,所述轴套部上开设有与所述芯轴相适配的轴孔,一对转轴的轴套部通过所述芯轴铰接。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凹槽部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卡接部插入所述插槽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扣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插槽的顶部开设有卡孔,所述第一卡接部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卡孔相配合的卡凸。更进一步地,所述凸筋部的顶面为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所述挡台部的底面为倾斜设置的第二斜面,并且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当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中框上时,所述第二斜面抵挡在所述第一斜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联动锁组件包括主锁,两个中框分别为中框一和中框二,所述主锁设置在所述中框一的与所述转轴结构所在一侧相对的一侧上,所述中框二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主锁相配合的锁钩。更进一步地,所述主锁包括主锁壳、控制机构和一对主锁芯组件,所述控制机构和一对主锁芯组件均设置在所述主锁壳上,并且一对主锁芯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控制机构的两侧,所述控制机构动作时能够控制一对主锁芯组件的启闭。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海关锁,所述海关锁和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主锁壳内。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推置件、减速齿轮、齿条一和齿条二,所述推置件滑动设置在所述主锁壳内,并且所述推置件的推扭突出所述主锁壳的锁盖上的通孔,所述推置件顶部设有顶板部,所述顶板部的下部设有齿条部,所述齿条一滑动设置在所述主锁壳内,所述齿条一与一个主锁芯组件连接,所述齿条二滑动设置在所述主锁壳内,并且所述齿条二与另一个主锁芯组件连接,所述顶板部通过所述减速齿轮驱动控制所述齿条一和所述齿条二。更进一步地,所述主锁芯组件包括扣键一、齿轮一和弹簧一,所述锁钩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个凸齿,所述齿轮一转动设置在所述主锁壳内,所述齿轮一能够与所述锁钩上的若干个凸齿相啮合,所述扣键一转动设置在所述主锁壳内,所述扣键一的一端临近所述齿轮一的一侧上设置有齿槽部,所述扣键一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一或所述齿条二活动连接,所述弹簧一连接设置在所述扣键一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一或所述齿条二之间,所述弹簧一能够使得所述扣键一的齿槽部卡合连接在所述齿轮一的齿上。更进一步地,所述主锁还包括碰珠和碰珠弹簧,所述碰珠活动设置在所述主锁壳内,所述碰珠弹簧设置在所述碰珠与所述主锁壳之间,且所述碰珠弹簧使得所述碰珠抵压在所述推置件上,所述推置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碰珠相配合的指示孔一和指示孔二。更进一步地,所述联动锁组件还包括若干个与所述主锁联动设置的边锁,至少一个边锁设置在所述中框一的上侧上,至少一个边锁设置在所述中框一的下侧上,所述中框二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边锁相配合的锁钩,所述控制机构在控制一对主锁芯组件启闭的同时能够控制若干个边锁的启闭。更进一步地,所述边锁包括边锁壳和设置在所述边锁壳内的边锁芯组件,所述边锁芯组件包括扣键二、齿轮二和弹簧二,所述锁钩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个凸齿,所述齿轮二转动设置在所述边锁壳内,所述齿轮二能够与所述锁钩上的若干个凸齿相啮合,所述扣键二转动设置在所述边锁壳内,所述弹簧二连接设置在所述扣键二与所述边锁壳之间,所述扣键二的一端通过一缆绳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在所述弹簧二的作用下,所述扣键二的另一端能够扣接在所述齿轮二的齿上。进一步地,所述避震轮包括轮座组合和滚轮,所述轮座组合的下部具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二次注塑成型有缓冲垫,所述缓冲腔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座,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滚轮座上。更进一步地,所述轮座组合包括轴座,所述轴座的下部向后延伸形成一尾座,所述缓冲腔设置在所述尾座上,所述滚轮座连接设置在所述尾座的下部。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垫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缓冲孔或者至少一个缓冲凹槽。更进一步地,所述轮座组合包括轴座,所述轴座的中部向后延伸形成一后座,所述轴座的下部枢接有一摆轴,所述摆轴的另一端向所述后座的下方延伸并与所述滚轮座连接,所述摆轴、所述滚轮座与所述后座之间围成所述缓冲腔。更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座抵撑在所述缓冲垫中部的底部的主承载面上,所述后座尾部的托举部抵撑在所述缓冲垫后部的底部的限位底面上,所述滚轮座与所述托举部之间形成一开口,所述缓冲垫底部的凸起嵌设在所述开口内,所述摆轴抵撑在所述缓冲垫前部的底部的辅承载面上。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拉杆箱采用避震轮、多级联动锁和分离式转轴中框结构,带有轻便简易的中框结构的拉杆箱,使得拉杆箱结构稳定不易变形,加上避震结构,在拉动行李行走更加顺畅,减轻了人手腕的力度,再加上多级联动锁结构,使得在装满行李时轻松关合,给人轻便的体验感,并且本结构组装简单,节约人工组装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转轴与中框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包括拉杆(2)、后壳(3)、中框结构(5)和前壳(9),所述中框结构(5)包括转轴结构和一对中框(51),其中一个中框(51)与所述后壳(3)连接,另一个中框(51)与所述前壳(9)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包括一对转轴(52)和一芯轴,其中一个转轴(52)卡合连接在一个中框(51)上,另一个转轴(52)卡合连接在另一个中框(51)上,一对转轴(52)通过所述芯轴活动连接,一对中框(51)之间通过联动锁组件锁合,所述拉杆箱底部的四角处设置有避震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包括拉杆(2)、后壳(3)、中框结构(5)和前壳(9),所述中框结构(5)包括转轴结构和一对中框(51),其中一个中框(51)与所述后壳(3)连接,另一个中框(51)与所述前壳(9)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包括一对转轴(52)和一芯轴,其中一个转轴(52)卡合连接在一个中框(51)上,另一个转轴(52)卡合连接在另一个中框(51)上,一对转轴(52)通过所述芯轴活动连接,一对中框(51)之间通过联动锁组件锁合,所述拉杆箱底部的四角处设置有避震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2)具有连接部(521),所述连接部(521)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筋部(5211),所述中框(51)上设置有凹槽部(511),所述凹槽部(511)的底面上开设有连接槽(5111),所述连接槽(511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筋部(5211)相配合的挡台部(5112),所述挡台部(5112)的后侧形成一与所述凸筋部(5211)相适配的缺口(5113),当所述转轴(52)安装在所述中框(51)上时,所述挡台部(5112)的底面抵挡在所述凸筋部(5211)的顶面上,所述连接部(521)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连接设置有若干个轴套部(522),所述轴套部(522)上开设有与所述芯轴相适配的轴孔(5221),一对转轴(52)的轴套部(522)通过所述芯轴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521)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卡接部(523),所述凹槽部(511)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卡接部(512),所述第二卡接部(512)上开设有插槽(5121),所述第一卡接部(523)插入所述插槽(5121)与所述第二卡接部(512)卡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5121)的顶部开设有卡孔(5122),所述第一卡接部(523)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卡孔(5122)相配合的卡凸(5231)。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部(5211)的顶面为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52111),所述挡台部(5112)的底面为倾斜设置的第二斜面(51121),并且所述第二斜面(51121)与所述连接槽(5111)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当所述转轴(52)安装在所述中框(51)上时,所述第二斜面(51121)抵挡在所述第一斜面(521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锁组件包括主锁(7),两个中框(51)分别为中框一(51a)和中框二(51b),所述主锁(7)设置在所述中框一(51a)的与所述转轴结构所在一侧相对的一侧上,所述中框二(51b)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主锁(7)相配合的锁钩(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7)包括主锁壳(71)、控制机构(73)和一对主锁芯组件(72),所述控制机构(73)和一对主锁芯组件(72)均设置在所述主锁壳(71)上,并且一对主锁芯组件(72)分别位于所述控制机构(73)的两侧,所述控制机构(73)动作时能够控制一对主锁芯组件(72)的启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73)包括驱动组件和海关锁(737),所述海关锁(737)和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主锁壳(7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推置件(731)、减速齿轮(732)、齿条一(733)和齿条二(734),所述推置件(731)滑动设置在所述主锁壳(71)内,并且所述推置件(731)的推扭(7311)突出所述主锁壳(71)的锁盖(712)上的通孔(7121),所述推置件(731)顶部设有顶板部(7311),所述顶板部(7311)的下部设有齿条部(7312),所述齿条一(733)滑动设置在所述主锁壳(71)内,所述齿条一(733)与一个主锁芯组件(72)连接,所述齿条二(734)滑动设置在所述主锁壳(71)内,并且所述齿条二(734)与另一个主锁芯组件(72)连接,所述顶板部(7311)通过所述减速齿轮(732)驱动控制所述齿条一(733)和所述齿条二(73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避震结构中框转轴分离拉杆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议顺余群
申请(专利权)人:美律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