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028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扫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扫风组件包括:多个的扫风叶片;压板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壁上,多个的扫风叶片可转动地间隔设置在压板的第一侧面上;驱动装置设置在压板的第二侧面上,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为压板的相对的两个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扫风组件的驱动装置与扫风叶片分别设置在压板的两侧面,将驱动装置与冷空气隔离,防止冷空气接触电机,电机表面产生冷凝水,可以充分利用空调产品的内部空间,提高扫风组件及空调产品的结构紧凑性,适用于更小体积的空调产品。

Scavenge components, indoor air conditioners and air condition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扫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空调的功能和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升,相关技术中,空调的左右扫风叶片都是通过电机带动连杆,连杆带动扫风叶片摆动,通常将电机安装在风道侧壁外,但由于连杆需要穿过风道侧壁以连接电机,风道侧壁上设置连杆通道,且连杆需要在连杆通道内运动,所以连杆与连杆通道是间隙配合,两者之间存在缝隙。缝隙的存在,使风道内的冷风泄漏至电机处,会在电机表面凝露成水。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驱动扫风叶片的电机表面产生冷凝水造成安全隐患,从而提供一种扫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扫风组件,包括:多个的扫风叶片;压板,压板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壁上,多个的扫风叶片可转动地间隔设置在压板的第一侧面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在压板的第二侧面上,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为压板的相背的两个侧面。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地,设置在第一侧面的两端的两个扫风叶片分别为第一扫风叶片、第N扫风叶片,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扫风叶片与第N扫风叶片之间的第二侧面上。优选地,压板的两个长侧边分别设有与风道壁连接的连接装置。优选地,连接装置包括卡接部,压板通过卡接部与风道壁连接。优选地,卡接部包括阶梯搭接面,阶梯搭接面沿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凹陷,阶梯搭接面上设有密封垫。r>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连杆、电机,电机通过连杆驱动多个的扫风叶片转动,第二侧面设有安装柱,电机安装在安装柱上。优选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曲轴的转动端,电机曲轴的摆动端连接连杆,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电机曲轴转动端转动,电机曲轴的摆动端带动连杆往复移动;扫风叶片包括叶片本体、锁扣件,锁扣件用于将叶片本体安装在压板上,叶片本体能够与锁扣件一起转动;锁扣件的末端穿出第二侧面,并与叶片曲柄的转动端连接,叶片曲柄的摆动端连接至连杆,连杆沿压板长度方向活动,带动叶片曲柄的摆动端摆动,叶片曲柄的转动端带动锁扣件转动。一种采用上述的扫风组件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风道;风道包括风道壁,扫风组件安装在风道壁上,第一侧面与风道壁的内表面相齐平。优选地,风道壁包括底壳、装饰板;底壳、扫风组件、装饰板沿出风方向依次连接。优选地,底壳与扫风组件通过连接装置配合连接,压板的第一侧面与底壳的朝向风道的表面相齐平,和/或,装饰板与扫风组件通过连接装置配合连接,压板的第一侧面与装饰板的朝向风道的表面相齐平。优选地,底壳与扫风组件连接处设有底壳凹槽,卡接部与底壳凹槽插接配合;和/或,装饰板与扫风组件连接处设有装饰板凹槽,卡接部与装饰板凹槽插接配合。一种空调器,采用上述的扫风组件。本技术提供的扫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扫风组件用于空调出风通道内,通过扫风叶片的摆动,实现扫动出风。扫风组件的驱动装置与扫风叶片分别设置在压板的两侧面,当扫风叶片设在出风通道底部后,相应的,驱动装置则处于出风通道的下方,既能将驱动装置与冷空气隔离,防止冷空气接触电机,电机表面产生冷凝水,又可以充分利用空调产品的内部空间,提高扫风组件及空调产品的结构紧凑性,适用于更小体积的空调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扫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扫风叶片;2、压板;3、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第一扫风叶片;6、第N扫风叶片;8、连杆;9、电机;10、安装柱;11、电机盖;12、电机曲轴;13、叶片本体;14、锁扣件;15、叶片曲柄;16、阶梯搭接面;17、卡接部;18、扫风组件;19、风道壁;20、底壳;21、装饰板;22、底壳凹槽;23、装饰板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扫风组件18,包括:多个的扫风叶片1;压板2,压板2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壁19上,多个的扫风叶片1可转动地间隔设置在压板2的第一侧面3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在压板2的第二侧面4上,第二侧面4与第一侧面3为压板2的相背的两个侧面。其中,压板2通常为板件,板件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风道的宽度,第一侧面3、第二侧面4分别为压板2上、下的两个相对的表面。本实施例的扫风组件用于空调出风通道内,通过扫风叶片的摆动,实现扫动出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扫风组件的驱动装置与扫风叶片分别设置在压板的两个相对侧面,当扫风叶片设在出风通道内,相应的,驱动装置则处于出风通道的下方,根据现有空调产品的结构,出风通道下方为空腔,本实施例可以充分利用这处空间将驱动装置安装在此处,既可以将驱动装置与冷空气隔离,防止冷空气接触电机,在电机表面产生冷凝水,又可以提高扫风组件及空调产品的结构紧凑性,适用于更小体积的空调产品。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侧面3的两端的两个扫风叶片1分别为第一扫风叶片5、第N扫风叶片6,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扫风叶片5与第N扫风叶片6之间的第二侧面4上。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设置位置不超出第一扫风叶片5、第N扫风叶片6,因扫风叶片的范围需要布满整个风道,在扫风叶片体积固定的情况下,第一扫风叶片5、第N扫风叶片6的位置相对于压板2是固定的,且第一扫风叶片5到压板2端部的空间,或第N扫风叶片6到压板2端部的空间有限,都不足以安装驱动装置。因此本实施例将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扫风叶片5与第N扫风叶片6之间,与现有技术中的将驱动装置安装在扫风叶片外侧,或直接安装在空调底壳外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的扫风组件18体积小,结构紧凑,特别适用于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空调室内机。本实施例中,为了将扫风组件18安装在工作位置,在压板2的两长侧边分别设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具有阶梯搭接面16的卡接部17,压板2通过卡接部17与风道壁19连接,阶梯搭接面16上设有沿压板2长度方向布置的密封垫,阶梯搭接面16沿第一侧面3向第二侧面4的方向凹陷。压板2采用阶梯搭接面16限位,卡接部17卡接的方式,将扫风组件18安装在工作位置。为了实现较好的密封,阶梯搭接面16宽度至少3mm,阶梯搭接面16上加装密封垫,可以完全杜绝第一侧面3处的空气从连接缝隙处向第二侧面4泄漏。本实施例的扫风组件18通过将电机9、扫风叶片1分别安装在压板2的上下两面,杜绝了扫风叶片1一侧的空气接触电机9,压板2整体采用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的扫风叶片(1);/n压板(2),所述压板(2)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壁(19)上,所述多个的扫风叶片(1)可转动地间隔设置在所述压板(2)的第一侧面(3)上;/n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压板(2)的第二侧面(4)上,所述第二侧面(4)与所述第一侧面(3)为所述压板(2)的相背的两个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的扫风叶片(1);
压板(2),所述压板(2)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壁(19)上,所述多个的扫风叶片(1)可转动地间隔设置在所述压板(2)的第一侧面(3)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压板(2)的第二侧面(4)上,所述第二侧面(4)与所述第一侧面(3)为所述压板(2)的相背的两个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3)的两端的两个扫风叶片(1)分别为第一扫风叶片(5)、第N扫风叶片(6),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扫风叶片(5)与所述第N扫风叶片(1)之间的所述第二侧面(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的两个长侧边分别设有与所述风道壁(19)连接的连接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卡接部(17),所述压板(2)通过所述卡接部(17)与所述风道壁(1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7)包括阶梯搭接面(16),所述阶梯搭接面(16)沿所述第一侧面(3)向所述第二侧面(4)凹陷,所述阶梯搭接面(16)上设有密封垫。


6.根据权利要求4、5任一所述的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杆(8)、电机(9),所述电机(9)通过所述连杆(8)驱动所述多个的扫风叶片(1)转动,所述第二侧面(4)设有安装柱(10),所述电机(9)安装在所述安装柱(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扫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电机曲轴(12)的转动端,所述电机曲轴(12)的摆动端连接所述连杆(8),所述电机(9)输出轴转动,带动所述电机曲轴(12)转动端转动,所述电机曲轴(12)的摆动端带动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启龙暨文伟陈跃魏来高雄肖桥李双堇裴蓓蓓高泽铭吴一迪杨健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