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照明装置、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6983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透镜、照明装置、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其中,所述透镜本体上对称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自所述透镜本体的侧面向其中心处延伸,所述缺口从所述透镜本体的顶面贯穿至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所述透镜与灯珠配合安装后,所述缺口处发出的光线数量减少,而使多数光线向所述缺口两侧区域集中,使得多个灯珠成排安装时,相邻两个灯珠之间光线交叠区域光线数量减少,光亮度减弱,减弱所述透镜出射光线时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亮度差异,提升显示模组的视效均匀性。

A lens,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镜、照明装置、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照明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透镜、照明装置、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显示模组包括PCB板,PCB板上设置有灯珠,灯珠上安装透镜,通过透镜来增大灯珠的发光角度,实现显示模组的均匀出光,但是由于两个灯珠发射光线的叠加,会使得相邻两个灯珠之间区域(亮度增强区域)内光线强度高,透镜接收灯珠发射的光线后将光线向外发射时就导致透镜中心亮度低,而边缘亮度高,中心亮度与边缘亮度差异大,最终视觉效果表现为亮暗不均匀。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透镜、照明装置、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显示模组视效亮暗不均的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透镜,其包括透镜本体,其中,所述透镜本体上对称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自所述透镜本体的侧面向其中心处延伸,所述缺口从所述透镜本体的顶面贯穿至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所述透镜,其中,所述透镜本体的顶面的直径小于其底面的直径。所述透镜,其中,所述透镜本体的顶面中心处朝向其底面凹陷。所述透镜,其中,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向其顶面凹陷形成容纳槽。所述透镜,其中,所述缺口为三角形缺口,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朝向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所述透镜,其中,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为5°~95°。所述透镜,其中,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和底角处均具有拔模斜度。所述透镜,其中,所述缺口为弧形缺口。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如上任一所述透镜。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PCB板,多个灯珠以及多个如上任一所述透镜,所述灯珠设置在所述PCB板上,所述透镜与所述灯珠一一对应,并设置在所述灯珠上方,每一排所述透镜的缺口均位于一条直线上。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显示模组。有益效果:所述透镜与灯珠配合安装后,所述缺口处发出的光线数量减少,而使多数光线向所述缺口两侧区域集中,使得多个灯珠成排安装时,相邻两个灯珠之间光线交叠区域光线数量减少,光亮度减弱,减弱所述透镜出射光线时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亮度差异,提升显示模组的视效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所述透镜的第一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所述透镜的第二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所述缺口为三角形缺口时,所述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所述PCB板与所述灯珠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所述PCB板、所述灯珠以及所述透镜的装配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所述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所述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所述透镜与所述灯珠装配后光线分布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所述透镜与所述灯珠装配后光亮度值变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同时参阅图1-图9。本技术提供一种透镜,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透镜本体1,所述透镜本体1包括顶面11、底面12和侧面13,所述侧面13位于所述顶面11和所述底面12之间,并分别与所述顶面11的边缘和所述底面12的边缘连接。所述透镜本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进一步的,所述透镜本体1上对称设置有缺口2,所述缺口2自所述透镜本体1的侧面13向其中心处延伸,所述缺口2从所述透镜本体的顶面贯穿至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每个灯珠上方均设置所述透镜,并使两个所述缺口2的连线方向沿PCB板上一排灯珠的排列方向设置,即所述透镜与灯珠配合安装后,所述缺口处发出的光线数量减少,而使多数光线向所述缺口2两侧区域集中。这使得多个灯珠成排安装时,相邻两个灯珠之间光线交叠区域光线数量减少,光亮度减弱,进而缩小所述透镜出射光线时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亮度差异,提升显示模组的视效均匀性。当所述透镜将其对应的照明装置的视效提高时,便可以减少灯珠的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如图8所示,以所述透镜安装至一个灯珠上为例(周围无其他灯珠),进行所述透镜发射光线亮度的展示,其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右两侧的三角形缺口处光线亮度小,位于两个三角形缺口之间区域的光线亮度强。如图9所示,图9用于展示所述透镜发射光线亮度值的变化,明显可以看出,所述透镜中心处光线亮度值最高,越靠近左右两侧三角形缺口区域,光线亮度值越小。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的,在PCB板4上安装所述透镜时,多个灯珠5沿一条横线排列设置,则每个灯珠5上方均设置一个所述透镜,并使每个灯珠5上方的透镜所具有的左侧缺口朝向其左侧相邻的灯珠,每个灯珠5上方的透镜所具有的右侧缺口朝向其右侧相邻的灯珠。本技术中,如图1所示,所述透镜本体1的顶面11中心处朝向其底面12凹陷设置,使得所述透镜本体1的中心处厚度最小,并且所述透镜本体1的厚度从其中心处向其侧面13方向逐渐增加。经过所述顶面11的反射和折射,从所述透镜本体1底面12向上发射的光线可以向除所述缺口之外的区域均匀分布,避免光束集中在所述透镜本体1的中心而造成中心区域过亮的现象。进一步的,本技术中,如图2所示,所述透镜本体1的底面12向其顶面11凹陷形成容纳槽3,所述容纳槽3用于收容灯珠;较佳的,所述容纳槽3位于所述透镜本体1的中心轴线上,且所述容纳槽3的深度与所述透镜本体1顶面11朝向其底面12凹陷的深度之和小于所述透镜本体1的整体厚度。所述容纳槽3的深度大于灯珠的高度,使得灯珠能够完全放置于所述容纳槽3内,从而使所述透镜本体1可以覆盖灯珠的所有的出光面,以接收灯珠发出的所有光线,提升所述透镜对灯珠发射光线的均匀效果,将点光源转化为尽可能大的面光源,充分利用灯珠的光效。较佳的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本技术中所述缺口为三角形缺口,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朝向所述透镜本体1的中心,所述透镜本体1的中心位于两个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点之间的连线上;两个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的中心线位于一条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所述三角形缺口内光线的数量,当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越大时,所述三角形缺口内光线数量越少,所述三角形缺口两侧的光线增多;当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越小时,所述三角形缺口内光线数量越多,所述三角形缺口两侧的光线减少。较佳的,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为5°~95°,若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小于5°,则会导致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过小,所述三角形缺口内的光线集中过多,并不能够达到减弱灯珠左右两侧与其前后两侧及中心区域的光亮度差异;若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大于95°,则会导致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过大,所述三角形缺口内几乎无光线,所有光线全部集中到两个三角形缺口之间的区域内,反而造成灯珠左右两侧光亮度弱,而灯珠前后两侧及中心区域光亮过强的现象,引起亮度差异,影响光效均匀性。因此,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其包括透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上对称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自所述透镜本体的侧面向其中心处延伸,所述缺口从所述透镜本体的顶面贯穿至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其包括透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上对称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自所述透镜本体的侧面向其中心处延伸,所述缺口从所述透镜本体的顶面贯穿至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的顶面的直径小于其底面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的顶面中心处朝向其底面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向其顶面凹陷形成容纳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三角形缺口,所述三角形缺口的顶角朝向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林石梦莲姚黎晓刘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