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部件和照明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271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光学部件和照明器具,它们能够在抑制眩光的同时提高照明对象上的照度。光学部件(100)对来自光源(211)的光进行配光。光学部件(100)具备发散部(110)和聚光部(120)。从聚光部(120)射出的光与从发散部(110)射出的光相比,优选为从聚光部(120)射出的光射向更远离光源(211)的方向。聚光部(120)和发散部(110)优选为都与光源(211)相对。光源(211)优选为向下方照射光。聚光部(120)和发散部(110)优选为都配置在光源(211)的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部件和照明器具
本技术涉及光学部件和照明器具。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照明器具,竖立设置在地面上,用于地面照明(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述的照明器具具备光源和灯体。灯体使光源发出的光透过以及发生反射,使光照射到外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23215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照明器具是光从灯体向上方射出,因此有可能产生眩光。而且,在配光不充分的情况下,地面上的照度有可能变得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光学部件和照明器具,它们能够在抑制眩光的同时提高照明对象上的照度。本申请所公开的光学部件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配光。所述光学部件具备发散部和聚光部。本申请所公开的光学部件中,优选为:从所述聚光部射出的光与从所述发散部射出的光相比,从所述聚光部射出的光射向更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本申请所公开的光学部件中,所述聚光部和所述发散部优选为都与所述光源相对。本申请所公开的光学部件中,所述光源优选为向下方照射光。所述聚光部和所述发散部优选为配置在所述光源的下方。本申请所公开的光学部件中,优选为还具备环状部,所述环状部具有中心轴。所述光源优选为具有若干个光源元件。所述若干个光源元件优选为配置在对应于所述环状部的位置。相对于所述中心轴,所述发散部优选为配置在所述聚光部的外侧。本申请所公开的光学部件中,所述发散部优选为将光射向远离所述中心轴的方向。所述聚光部优选为将光射向朝向所述中心轴的方向。本申请所公开的光学部件中,优选为还具备直线部。所述光源优选为具有若干个光源元件。所述若干个光源元件优选为配置在对应于所述直线部的位置。所述发散部优选为配置在所述直线部的一侧。所述聚光部优选为配置在所述直线部的另一侧。本申请所公开的光学部件中,所述发散部优选为凹透镜。本申请所公开的光学部件中,所述聚光部优选为凸透镜。本申请所公开的照明器具具备上述光学部件和光源。根据本技术,能够在抑制眩光的同时提高照明对象上的照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截面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部的立体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部的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3的V-V线的截面图。图7是照明器具的截面图。图8a是照明器具的配光曲线图。图8b是现有的照明器具的配光曲线图。图9是光学部件的截面图。图10a是照明器具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0b是照明器具的示意性顶视图。图10c是光学部件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光学部件;110发散部;120聚光部;130环状部;160直线部;200照明器具;211光源;212光源元件;C中心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标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说明,而不再重复说明。参照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200进行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200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200的截面图。还有,本说明书中,三维正交坐标系的X轴和Y轴平行于水平线,Z轴平行于铅垂线。Z轴的正方向是重力方向的反方向,表示向上方向,Z轴的负方向是重力方向,表示向下方向。如图1所示,照明器具200是圆筒状。照明器具200例如设置在公园中。照明器具200竖立设置在地面上。照明器具200的照明对象例如是地面。照明器具200照亮照明器具200附近的地面。照明器具200的高度例如是300mm、600mm或900mm。照明器具200的直径例如是250mm。图1和图2所示,照明器具200具备发光部210、灯罩220、主体部230、盖子240、支柱250和电源部260。发光部210进行发光。发光部210具有光源。发光部210安装在支柱250上。关于发光部210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参照图3和图4进行叙述。灯罩220是圆筒状。灯罩220是使来自发光部210的光透过的部件。灯罩220例如由具有透光性的半透明丙烯酸类树脂材料形成。灯罩220配置在主体部230的上方。主体部230是圆筒状,主体部230例如由铝制成。主体部230的顶面232是黑色。因此,能够抑制由发光部210射出的光在顶面232发生反射。盖子240是圆盘状。盖子240是覆盖灯罩220上端部的部件。盖子240例如由铝制成。支柱250是圆筒状。支柱250的下端部安装在主体部230的顶面232上。支柱250的上端部安装在盖子240上。电源部260中,配置了电源。电源部260为发光部210提供电力。参照图3和图4,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部件100进行说明。图3是从上方观察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部210的立体图。图4从下方观察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部210的立体图。如图3和图4所示,发光部210具有光源211、基板214和光学部件100。另外,图3中,为了简化附图而省略了基板214。本实施方式中,光源211具有若干个光源元件212。光源元件212安装在基板214的下侧。光源元件212例如是LED(LightEmittingDiode)。若干个光源元件212配置成环状。若干个光源元件212等间隔配置。光源211向下方射出光。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光源211向下方射出光,不过光源211例如也可以向上方或向侧方射出光。光学部件100对来自光源211的光进行配光。光学部件100具有发散部110、聚光部120、环状部130、平坦部140和贯通孔150。发散部110和聚光部120都与光源211相对。发散部110和聚光部120配置在光源211的下方。因此,从光源211向下方射出的光到达发散部110和聚光部120。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发散部110和聚光部120配置在光源211的下方,但本技术不限于此。例如,在光源211向上方射出光的情况下,发散部110和聚光部120也可以配置在光源211的上方。环状部130具有中心轴C。环状部130是环状。若干个光源元件212配置在对应于环状部130的位置。平坦部140是平坦状。平坦部140与聚光部120相连。贯通孔150形成在平坦部140中。贯通孔150形成在光学部件100的中央。参照图5,进一步对光学部件100进行说明。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截面图。如图5所示,相对于中心轴C,发散部110配置在光源元件212的外侧。还有,相对于中心轴C,发散部110也配置在聚光部120的外侧。发散部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部件,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配光,其特征在于,/n具备发散部和聚光部,/n所述聚光部和所述发散部都与所述光源相对,/n所述光源向下方照射光,/n所述聚光部和所述发散部都配置在所述光源的下方,/n所述发散部是凹透镜,/n所述聚光部是凸透镜。/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29 JP 2018-0635671.一种光学部件,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配光,其特征在于,
具备发散部和聚光部,
所述聚光部和所述发散部都与所述光源相对,
所述光源向下方照射光,
所述聚光部和所述发散部都配置在所述光源的下方,
所述发散部是凹透镜,
所述聚光部是凸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聚光部射出的光与从所述发散部射出的光相比,从所述聚光部射出的光射向更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环状部,所述环状部具有中心轴,
所述光源具有若干个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田守
申请(专利权)人:小泉照明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