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98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功率偏低、光通量输出不足、容易失效报警以及影响LED的光衰程度和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不受安装处尺寸限制且散热量好、产热低、转化效率高的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包括车体,还包括:透明面罩,与车体固定连接,塑料透明材质;LED灯珠及智能板,安装与透明面罩的腔内,与透明面罩固定连接;固体散热器,与LED灯珠及智能板固定连接;强制对流风扇,与LED灯珠及智能板电连接,安装在固定散热器上,与固定散热器固定连接;泡棉,用于牌照灯与车辆安装时,密封填充及缓冲减震。

A kind of intelligent air-cooled full power LED license plate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
本技术属于汽车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
技术介绍
当前市面上的LED牌照灯很多,但局限于原安装尺寸及汽车ECU对灯具的检测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和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安装尺寸受限,无充足的空间设计散热机构,且后腔的通风条件不佳,使得LED牌照灯的实际功率偏低与原车卤素光源的功率值不符。光效一定的情况下,整灯的光通量输出不足。2、原车牌照灯通常为W5W卤素光源,额定功率5W。由前述1可知,受制种种困难,当前LED牌照灯的实际功率偏低,无法与原车卤素光源的功率值匹配,中高档车使用时会产生牌照灯失效的报警情况。为解决此类问题,现有技术中使用于直插式功率电阻并联接入牌照灯的电源输入端以增加其功率值,防止汽车ECU检测时产生牌照灯失效的报警情况。而功率电阻为耗能发热元件,会直接导致LED的工作温度及周围的坏境温度上升,对LED的光衰程度及使用寿命产生重大影响,若跟车体塑件部件距离过近,热辐射会使其热熔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实际功率偏低、光通量输出不足、容易失效报警以及影响LED的光衰程度和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不受安装处尺寸限制且散热量好、产热低、转化效率高的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为了实现上诉目的,本技术所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包括车体,还包括:透明面罩,与车体固定连接,塑料透明材质;LED灯珠及智能板,安装与透明面罩的腔内,与透明面罩固定连接;固体散热器,与LED灯珠及智能板固定连接;强制对流风扇,与LED灯珠及智能板电连接,安装在固定散热器上,与固定散热器固定连接;泡棉,用于牌照灯与车辆安装时,密封填充及缓冲减震。作为优选,所述的透明面罩,为LED牌照灯的主体构件,用于各部件的组装,并通过安装螺丝与车体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LED灯珠与智能控制板,为LED颗粒、阻容元件、MCU、温度传感器及PCB电路板的组装而成,安装于透明面罩的相应固定腔内,螺丝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固体散热器为铝合金材质,本色氧化,呈山型条状,通过高导热双面胶带固定于LED灯珠及智能控制板的背面,为LED灯珠及智能控制板的第一级散热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的强制对流风扇,为微型旋转风扇,安装于固体散热器上面,并通过螺丝与透明面罩固定,为LED灯珠及智能控制板的第二级散热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的LED灯珠及智能控制板的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HT48R002的单片机U4、型号为DS18B20的数字温度传感器U5。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电路为: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6的第一端与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5的第一端接电压源;电阻R3的第一端与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20的正极与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20的负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接地,电容C4的第二端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U4的VDD引脚与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U4的RES引脚与二极管D20的正极连接,U4的VSS引脚接地,U4的PA2/int引脚与温度传感器连接;U4的PA6、PA5和PA1引脚空接,U4的PA0引脚与MOS管Q1的栅极连接,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漏极与强制对流风扇连接。本技术有益效果:(1)本申请采用了强制对流的散热机构及智能温控系统,大大的提升空气流通速度及热量的释散速度,且结构简洁不局限于原牌照灯的安装尺寸。(2)智能温控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LED的工作温度,并根据温度值动态调速强制对流风扇的速度,以保证LED工作具有理想温度环境。(3)同时LED全功率5W输出,将电能尽可能转化为光能,提升整灯光效的同时匹配原牌照灯功率值,不产生牌照灯失效的报警情况,不增加假负载,不产生额外的热量。附图说明图1: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机构示意图图2:控制电路图图中:1、透明面罩,2、泡棉,3、LED灯珠及智能控制板,4、固定散热器,5、强制对流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包括车体,还包括:透明面罩1,与车体固定连接,塑料透明材质;LED灯珠及智能板,安装与透明面罩1的腔内,与透明面罩1固定连接;固体散热器,与LED灯珠及智能板固定连接;强制对流风扇5,与LED灯珠及智能板电连接,安装在固定散热器4上,与固定散热器4固定连接;泡棉2,用于牌照灯与车辆安装时,密封填充及缓冲减震。所述的透明面罩1,为LED牌照灯的主体构件,用于各部件的组装,并通过安装螺丝与车体固定。所述的LED灯珠与智能控制板,为LED颗粒、阻容元件、MCU、温度传感器及PCB电路板的组装而成,安装于透明面罩1的相应固定腔内,螺丝固定。所述的固体散热器为铝合金材质,本色氧化,呈山型条状,通过高导热双面胶带固定于LED灯珠及智能控制板3的背面,为LED灯珠及智能控制板3的第一级散热机构。所述的强制对流风扇5,为微型旋转风扇,安装于固体散热器上面,并通过螺丝与透明面罩1固定,为LED灯珠及智能控制板3的第二级散热机构。所述的LED灯珠及智能控制板3的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HT48R002的单片机U4、型号为DS18B20的数字温度传感器U5。所述的控制电路为: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6的第一端与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5的第一端接电压源;电阻R3的第一端与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20的正极与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20的负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接地,电容C4的第二端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U4的VDD引脚与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U4的RES引脚与二极管D20的正极连接,U4的VSS引脚接地,U4的PA2/int引脚与温度传感器连接;U4的PA6、PA5和PA1引脚空接,U4的PA0引脚与MOS管Q1的栅极连接,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漏极与强制对流风扇5连接。本申请采用了强制对流的散热机构及智能温控系统,大大的提升空气流通速度及热量的释散速度,且结构简洁不局限于原牌照灯的安装尺寸。智能温控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LED的环境温度,并根据温度值动态调速强制对流风扇5的速度,以保证LED工作具有理想温度环境。同时LED全功率5W输出,将电能尽可能转化为光能,提升整灯光效的同时匹配原牌照灯功率值,不产生牌照灯失效的报警情况,不增加假负载,不产生额外的热量。本申请的工作原理:直接将LED牌照灯的整灯功率值推至5W,提升光效获得足够的光通量输出。因功率值与原车牌照灯功率值相匹配,所以不会产生牌照灯失效的报警情况。也无需增加假负载,不会有多余热量产生。同时通过第一级固体散热,第二级强制对流散热的机构,并结合智能温控系统为LED工作提供理想的温度环境,且不局限于原车牌照灯的安装尺寸。在工作时,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透明面罩,与车体固定连接,塑料透明材质;/nLED灯珠及智能板,安装与透明面罩的腔内,与透明面罩固定连接;/n固体散热器,与LED灯珠及智能板固定连接;/n强制对流风扇,与LED灯珠及智能板电连接,安装在固定散热器上,与固定散热器固定连接;/n泡棉,用于牌照灯与车辆安装时,密封填充及缓冲减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透明面罩,与车体固定连接,塑料透明材质;
LED灯珠及智能板,安装与透明面罩的腔内,与透明面罩固定连接;
固体散热器,与LED灯珠及智能板固定连接;
强制对流风扇,与LED灯珠及智能板电连接,安装在固定散热器上,与固定散热器固定连接;
泡棉,用于牌照灯与车辆安装时,密封填充及缓冲减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面罩,为LED牌照灯的主体构件,用于各部件的组装,并通过安装螺丝与车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灯珠与智能控制板,为LED颗粒、阻容元件、MCU、温度传感器及PCB电路板的组装而成,安装于透明面罩的相应固定腔内,螺丝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风冷的全功率LED牌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散热器为铝合金材质,本色氧化,呈山型条状,通过高导热双面胶带固定于LED灯珠及智能控制板的背面,为LED灯珠及智能控制板的第一级散热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风冷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军童诚周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正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