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藏式组合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680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藏式组合柱,其包括钢骨、纵向钢筋及箍筋,所述钢骨为十字形并纵向设置在组合柱的中心位置,纵向钢筋设置在钢骨的周边,箍筋包裹纵向钢筋并将钢骨包围,箍筋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钢骨由相互垂直的腹板组成,腹板的两端设置有翼缘;所述纵向钢筋为多个,其沿两个相互垂直的矩形分布并在四角形成一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藏式组合柱,其结构合理,在组合柱的中心位置设置十字形钢骨,并在十字形钢骨的外周设置由箍筋包围的纵向钢筋,在组合柱的四角形成凹口结构,以达到藏式建筑的要求,同时提高了组合柱的承载力,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A Tibetan composit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藏式组合柱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藏式组合柱。
技术介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经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结构,其充分发挥了钢材抗拉强度高、塑性好和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优点,弥补彼此各自的缺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中的楼面梁、桁架、板、柱,屋盖结构中的屋面板、梁、桁架,厂房中的柱及工作平台梁、板以及桥梁,在中国还用于厂房中的吊车梁。藏式建筑中的组合柱是常用的建筑构件,其需要在组合柱的四周设置凹口以具备藏式建筑的特点;现有技术中,藏式组合柱的承载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藏式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藏式组合柱,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藏式组合柱,其结构合理,在组合柱的中心位置设置十字形钢骨,并在十字形钢骨的外周设置由箍筋包围的纵向钢筋,在组合柱的四角形成凹口结构,以达到藏式建筑的要求,同时提高了组合柱的承载力,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藏式组合柱,其具体包括钢骨、纵向钢筋及箍筋,所述钢骨为十字形并纵向设置在组合柱的中心位置,纵向钢筋设置在钢骨的周边,箍筋包裹纵向钢筋并将钢骨包围,箍筋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钢骨由相互垂直的腹板组成,腹板的两端设置有翼缘;所述纵向钢筋为多个,其沿两个相互垂直的矩形分布并在四角形成一凹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口的横向尺寸及纵向尺寸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骨上一对腹板的垂直交汇点与藏式组合柱的中心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箍筋为多层,其包裹纵向钢筋并将钢骨包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层箍筋的间距为200-5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箍筋与纵向钢筋的交汇处由钢丝捆扎。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钢筋为热轧带肋钢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腹板与翼缘的厚度相同,翼缘的长度是腹板长度的2/3-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口的横向尺寸及纵向尺寸为150mm。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藏式组合柱,其结构合理,在组合柱的中心位置设置十字形钢骨,并在十字形钢骨的外周设置由箍筋包围的纵向钢筋,在组合柱的四角形成凹口结构,以达到藏式建筑的要求,同时提高了组合柱的承载力,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藏式组合柱的截面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0.钢骨;10-1.腹板;10-2.翼缘;20.纵向钢筋;30.箍筋;40.凹口。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申请所述一种藏式组合柱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申请所述一种藏式组合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具体包括钢骨10、纵向钢筋20及箍筋30,所述钢骨10为十字形并纵向设置在组合柱的中心位置,纵向钢筋20设置在钢骨10的周边,箍筋30包裹纵向钢筋20并将钢骨10包围,箍筋30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钢骨10由相互垂直的腹板10-1组成,腹板10-1的两端设置有翼缘10-2;所述钢骨10上一对腹板10-1的垂直交汇点与藏式组合柱的中心重合。所述腹板10-1与翼缘10-2的厚度相同,翼缘10-2的长度是腹板10-1长度的2/3-4/5。这样,能够有效提高藏式组合柱的承载力,延长藏式建筑的使用寿命。本申请中,所述纵向钢筋20为多个,其沿两个相互垂直的矩形分布并在四角形成一凹口40,这样可以是的组合柱具备藏式建筑的特点。本申请中,所述凹口40的横向尺寸及纵向尺寸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口40的横向尺寸及纵向尺寸为150mm。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箍筋30为多层,其包裹纵向钢筋20并将钢骨10包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层箍筋30的间距为200-500mm。所述箍筋30与纵向钢筋20的交汇处由钢丝捆扎。本申请中,所述纵向钢筋20为热轧带肋钢筋,以保证组合柱的承载能力。下面简要介绍藏式组合柱的施工过程:首先,搭建藏式组合柱,钢骨10设置在中央位置,其周边设置纵向钢筋20,箍筋30包裹纵向钢筋20并将钢骨10包围。接着,安装组合柱施工模板,具体采用18mm厚多层板,模板接缝处使用海绵条粘贴;模板外侧凹口40采用木方填充,使整根组合柱架设钢管背楞时呈矩形,便于对拉螺栓加固。具体地,模板支设完成后,必须检查垂直度;模板加固牢固,防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出现变形。最后,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藏式组合柱,其结构合理,在组合柱的中心位置设置十字形钢骨,并在十字形钢骨的外周设置由箍筋包围的纵向钢筋,在组合柱的四角形成凹口结构,以达到藏式建筑的要求,同时提高了组合柱的承载力,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藏式组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骨(10)、纵向钢筋(20)及箍筋(30),所述钢骨(10)为十字形并纵向设置在组合柱的中心位置,纵向钢筋(20)设置在钢骨(10)的周边,箍筋(30)包裹纵向钢筋(20)并将钢骨(10)包围,箍筋(30)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钢骨(10)由相互垂直的腹板(10-1)组成,腹板(10-1)的两端设置有翼缘(10-2);所述纵向钢筋(20)为多个,其沿两个相互垂直的矩形分布并在四角形成一凹口(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藏式组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骨(10)、纵向钢筋(20)及箍筋(30),所述钢骨(10)为十字形并纵向设置在组合柱的中心位置,纵向钢筋(20)设置在钢骨(10)的周边,箍筋(30)包裹纵向钢筋(20)并将钢骨(10)包围,箍筋(30)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钢骨(10)由相互垂直的腹板(10-1)组成,腹板(10-1)的两端设置有翼缘(10-2);所述纵向钢筋(20)为多个,其沿两个相互垂直的矩形分布并在四角形成一凹口(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藏式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40)的横向尺寸及纵向尺寸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藏式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10)上一对腹板(10-1)的垂直交汇点与藏式组合柱的中心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彬彬沈益国杜运郭应军王一琼田子剑耿越侯旭东陈志鹏武凯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