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流净化床增氧降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646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流净化床增氧降污系统,包括若干围堰,从进水端到出水端每一个围堰高度依次降低,两个围堰之间构成一个U形空间,所有围堰的堰体上设置有贯穿围堰的通道使得该围堰两侧的U形空间连通,所述U形空间内填充有颗粒状滤水介质,所述所有围堰和围堰底部的连接部分为一体结构;与传统的拦水围堰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围堰分为多级,可以有效的增加围堰顶层的面积,从而增加河水与围堰的接触面,增加水流被分割的概率从而实现对河水的增氧。

A system of increasing oxygen and reducing pollution in shallow flow purification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流净化床增氧降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浅流净化床增氧降污系统。
技术介绍
乡村河道一般都属于浅流水域,除了在降雨时节,一般来说河道的水流量都比较小。而对于乡村的河道,其水域中主要的污染来自于村民的生活排污以及自然界中落叶和枯枝。对于水域的治污,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是采用水生植物进行生物降解技术,这种技术对于部分无机污染非常有效果。但是其实施的环境受到很大限制,一般主要用于大面积水域,而且水深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用,该技术如果用于浅流水域,明显会导致水生植物疯狂繁殖铺满河道,从而导致流水不畅通进一步会恶化水域。因此这种技术是不适用于浅流水域。还有一种常用的降污系统就是设置拦水围堰,这种常规的设计一般是采用单一的围堰使得上下河道出现水位差,从而实现增氧。但是这种设计有一个弊端,就是当进入降雨期,大量的河水出现在上游,而这种结构不能快速的排水,且阻挡河道,较高的水位落差会导致下游产生大量的漩涡,从而带来不可控制的风险。因此这种结构也不是浅流水域净水的最优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浅流净化床增氧降污系统,用于在浅流河道中通过设置拦水围堰增加水位差,通过围堰上设置不同的滤水结构和增加围堰的顶面面积,从而实现对流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和对河水进行过滤并打散,从而增加流水中的含氧量。一种浅流净化床增氧降污系统,包括若干围堰,从进水端到出水端每一个围堰高度依次降低,两个围堰之间构成一个U形空间,所有围堰的堰体上设置有贯穿围堰的通道使得该围堰两侧的U形空间连通,所述U形空间内填充有颗粒状滤水介质,所述所有围堰和围堰底部的连接部分为一体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端的围堰外侧设置有倾斜坡体,所述坡体与围堰为一体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倾斜坡体的坡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口,与倾斜坡体连接的围堰侧面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出水方向面向U形空间内,进水口与出水口通过设置在倾斜坡体内的水道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倾斜坡体的坡面上设置一层可以分离的网格层状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网格层状物或为柔性网,或为刚性通孔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个围堰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交错的凸起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物沿着水流方向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U形空间内填充有不同直径的滤水介质颗粒。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U形空间下部填充的颗粒直径大于上部填充的颗粒直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U形空间滤水介质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层可以分离的网格层状物,所述网格层状物或为柔性网,或为刚性通孔板。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的拦水围堰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围堰分为多级,可以有效的增加围堰顶层的面积,从而增加河水与围堰的接触面,增加水流被分割的概率从而实现对河水的增氧;而采用U形结构内填充滤水介质,可以使得部分河水将会从围堰的底板流出,底部流出的河水与上部流出的河水交汇时产生的涡流可以极大的增加河水的含氧量;而滤水介质会大量的过滤掉水中的漂浮物,并通过围堰顶面的网格进行清理;本专利技术的对于乡村河道的环境治理非常理想,可以一次性投入就能长期的治理河道。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示意图;图2是围堰堰体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围堰堰体,2是网格层,3是通道,4是滤水颗粒介质。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的一个轴向剖面示意图,其中围堰堰体用于将河道拦截,沿着河道方向依次设置四个围堰堰体,每两个围堰堰体之间构成一个U形空间,在U形空间内填充滤水介质,每个围堰堰体上设置有贯穿的通道,便于河水的流通。本实施例中,迎水面为倾斜的坡体,用于阻挡上游河水对围堰堰体的压力,第二个围堰堰体的高度要低于第一个围堰堰体的高度,第三个围堰堰体的高度低于第二个围堰堰体,依次类推,围堰堰体逐步降低。每个围堰堰体的顶部如图2所示,沿着河流方向设置有若干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的作用用于将水流分为若干股,可以使得水流被打散,从而增加河水的含氧量。河水沿着围堰堰体依次从上游流向下游,一方面因为采用多个围堰堰体可以减少水流的落差,通过阶梯式的结构,使得流水在下落过程中被各级围堰堰体的凸起结构分割,实现对流水的增氧。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围堰堰体之间的U形空间内填充滤水介质,滤水介质分为两部分,下部分的介质为大直径的,比如说鹅卵石、碎石块等,上部分的滤水介质为小直径的鹅卵石颗粒、碎石颗粒等;河水从围堰堰体冲下到滤水介质上,可以被滤水介质切割成无数的小水珠,增加水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现对河水的增氧。同时,因为滤水介质的存在,可以使得河水中的漂浮物,比如说杂草、生活垃圾等直接掉落在滤水介质上,而滤水介质起到了过滤降污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阻挡下的杂草和生活垃圾等,在围堰堰体的斜坡面和滤水介质上部设置有一层可更换移动的网格层,网格层可以采用不易腐烂的绳网,也可以采用钢丝网;当有较多的垃圾堆积物依附在网格层上,通过人为手动将网格层拉出水面,从而实现对废物垃圾的集中处理。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河水的含氧量,在每一个围堰堰体上设置有贯穿的通水道,当上游来的河水有一部分可通过通水道流入到下一级的U形空间内,通过U形空间内的滤水介质打散流水,增加含氧量。因为每一个围堰堰体的高度不一致,而且是逐步递减的,因此从上游来的河水就会逐步通过落差留向下一级,滤水介质的顶部不会出现积水。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各种乡村的浅流河道,不但能起到降污增氧的功效,而且在枯水期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并且通过美观设计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功能。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流净化床增氧降污系统,包括若干围堰,其特征在于从进水端到出水端每一个围堰高度依次降低,两个围堰之间构成一个U形空间,所有围堰的堰体上设置有贯穿围堰的通道使得该围堰两侧的U形空间连通,所述U形空间内填充有颗粒状滤水介质,所述所有围堰和围堰底部的连接部分为一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流净化床增氧降污系统,包括若干围堰,其特征在于从进水端到出水端每一个围堰高度依次降低,两个围堰之间构成一个U形空间,所有围堰的堰体上设置有贯穿围堰的通道使得该围堰两侧的U形空间连通,所述U形空间内填充有颗粒状滤水介质,所述所有围堰和围堰底部的连接部分为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流净化床增氧降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的围堰外侧设置有倾斜坡体,所述坡体与围堰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浅流净化床增氧降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坡体的坡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口,与倾斜坡体连接的围堰侧面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出水方向面向U形空间内,进水口与出水口通过设置在倾斜坡体内的水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浅流净化床增氧降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坡体的坡面上设置一层可以分离的网格层状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群威周世平毛世丽王岩赵玉连董净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千路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