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用降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645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用降解装置。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方形料斗将垃圾湿料输入输料通道中,在方形料斗与输料通道之间增设过渡仓,利用第一电动推杆驱动平板在进料的路径上转动,从而可对进料的速率和进程起到控制作用;进入输料通道的垃圾湿料,受螺旋板向前推送,由于输料辊末端直径逐渐增大,因此垃圾在输送过程中得到挤压,垃圾渗滤液从通孔落入收集仓,从而在封闭状态下经排液管输送至处理池中。基于以上结构,可实现垃圾渗滤液收集的机械化和封闭化,降低了对外界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在输料通道末端,垃圾干料经第二电动推杆下推,从出料口进入排料仓,进而从排料仓下端排出,当排出不畅时,可利用气泵增压以促进排料。

Degradation device for landfill leach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渗滤液用降解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用降解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相当复杂,一般含有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盐、SS及氨氮,垃圾渗滤液不仅污染土壤及地表水源,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于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去除已有许多研究,一般多采用生物法处理,但是处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且运行成本相对较高。此外,由于垃圾渗滤液渗透于垃圾内部,因此难以如同一般污水直接输入处理池中,而需要前置的收集作业。现有技术中,对垃圾渗滤液的收集环节独立于处理过程,也就是说,需要将垃圾中的液体先进行沥除或压除,再集中输入至处理池中。这种处理模式首先对垃圾渗滤液的收集效率较低,难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而且,由于收集环节与处理环节相对独立,因此收集的垃圾渗滤液需要进行单独进行输送,这一过程对外界环境污染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垃圾渗滤液用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料通道(1),圆管(2),过渡仓(3),方形料斗(4),平板(5),第一转轴(6),第一电动推杆(7),阀门(8),第二转轴(9),电机(10),输料辊(11),螺旋板(12),通孔(13),收集仓(14),排料仓(15),仓门(16),气泵(17),凸出仓(18),第二电动推杆(19),其中,在输料通道(1)一端的上部连接有圆管(2),在所述圆管(2)的顶端连接有过渡仓(3),在所述过渡仓(3)的顶端连接有方形料斗(4),所述方形料斗(4)、过渡仓(3)、圆管(2)、输料通道(1)相互连通,平板(5)通过第一转轴(6)铰接在过渡仓(3)中,第一电动推...

【技术特征摘要】
1.垃圾渗滤液用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料通道(1),圆管(2),过渡仓(3),方形料斗(4),平板(5),第一转轴(6),第一电动推杆(7),阀门(8),第二转轴(9),电机(10),输料辊(11),螺旋板(12),通孔(13),收集仓(14),排料仓(15),仓门(16),气泵(17),凸出仓(18),第二电动推杆(19),其中,在输料通道(1)一端的上部连接有圆管(2),在所述圆管(2)的顶端连接有过渡仓(3),在所述过渡仓(3)的顶端连接有方形料斗(4),所述方形料斗(4)、过渡仓(3)、圆管(2)、输料通道(1)相互连通,平板(5)通过第一转轴(6)铰接在过渡仓(3)中,第一电动推杆(7)的一端与过渡仓(3)铰接,第一电动推杆(7)的另一端铰接在平板(5)的末端,在圆管(2)上连接有阀门(8);电机(10)与第二转轴(9)传动连接,输料辊(11)连接在第二转轴(9)上,所述输料辊(11)的一端直径小于其另一端直径,在所述输料辊(11)的外周固定连接有螺旋板(12),所述输料辊(11)位于输料通道(1)中,在输料通道(1)的表面下部开设有若干通孔(13),在输料通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仓(14),若干通孔(13)均笼罩于收集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月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得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