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近距离立体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6336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近距离立体运输系统,包括主体框架、料箱、提升系统、转运溜槽和动力系统;转运溜槽包括主溜槽收集槽、与所述主溜槽收集槽相连的主溜槽下溜槽和与主溜槽下溜槽相连的加长槽;加长槽的中下部位置处的槽体底面上开设有用于混凝土卸料的卸料开口,且加长槽的中下部位置处设置有可沿加长槽槽体滑动的滑动挡板,滑动挡板的底部上还开设有与加长槽槽体底面外表面的凸起相配合的凹槽;主溜槽收集槽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支座,转动支座包括铰接在溜槽平台上的水平转动轴和设置在水平转动轴与主溜槽收集槽底部之间的垂直转动轴。很好地解决了混凝土近距离立体运输的问题,填补了传统罐车自卸和泵车泵送之间运输距离的空档期。

A concrete short distance three-dimensi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近距离立体运输系统
本技术属于基础建设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近距离立体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基础建设工程领域,通常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近距离的垂直和水平运输。例如,桥梁桩基水下混凝土浇筑、承台混凝土浇筑、桥墩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挡土墙浇筑等。此时,由于施工场地条件限制、混凝土浇筑位置与罐车卸料口高差或距离限制,混凝土罐车无法完成直接卸料浇筑,而采用混凝土泵车浇筑又显得大材小用,浪费资源。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956557B、授权公告日20120328)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运输系统,包括搅拌站、调度绞车、底卸吊桶、吊盘和分灰器,搅拌站设置在井口,吊盘设置在井筒内的下部,该混凝土运输系统还包括有固定盘、带有溜灰管的漏斗、溜灰槽和接灰漏斗,固定盘设置在井筒封口盘的下方,底卸吊桶放置在固定盘井盖门上,漏斗安装在井筒封口盘上,漏斗下部的溜灰管延伸到底卸吊桶口上方,若干个溜灰槽分别设置在搅拌站的漏灰口下方以及分灰器下端的各开口处,接灰漏斗安装在吊盘上层盘上,分灰器安装在吊盘下层盘上。这种混凝土运输系统不适合近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近距离立体运输系统,包括主体框架(1)、料箱、提升系统(3)、转运溜槽(4)和动力系统,所述主体框架(1)包括底板(1.2)、置于所述底板(1.2)上表面的框架本体(1.3)、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1.3)上部的溜槽平台(1.4)及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1.3)顶部的顶部平台(1.5);其特征在于:/n所述转运溜槽(4)包括主溜槽收集槽(4.1)、与所述主溜槽收集槽(4.1)相连的主溜槽下溜槽(4.2)和与所述主溜槽下溜槽相连的加长槽(4.3);所述加长槽(4.3)的中下部位置处的槽体底面上开设有用于混凝土卸料的卸料开口(4.6),且所述加长槽(4.3)的中下部位置处设置有可沿所述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近距离立体运输系统,包括主体框架(1)、料箱、提升系统(3)、转运溜槽(4)和动力系统,所述主体框架(1)包括底板(1.2)、置于所述底板(1.2)上表面的框架本体(1.3)、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1.3)上部的溜槽平台(1.4)及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1.3)顶部的顶部平台(1.5);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运溜槽(4)包括主溜槽收集槽(4.1)、与所述主溜槽收集槽(4.1)相连的主溜槽下溜槽(4.2)和与所述主溜槽下溜槽相连的加长槽(4.3);所述加长槽(4.3)的中下部位置处的槽体底面上开设有用于混凝土卸料的卸料开口(4.6),且所述加长槽(4.3)的中下部位置处设置有可沿所述加长槽(4.3)槽体滑动的滑动挡板(4.5),所述滑动挡板(4.5)的底部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加长槽(4.3)槽体底面外表面的凸起(4.7)相配合的凹槽(4.8);
所述主溜槽收集槽(4.1)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支座,所述转动支座包括铰接在所述溜槽平台(1.4)上的水平转动轴(4.10)和设置在所述水平转动轴(4.10)与所述主溜槽收集槽(4.1)底部之间的垂直转动轴(4.11);
水平转动轴(4.10)的上平行板和下平行板夹住溜槽支撑板(1.4.2),竖直轴依次穿过上平行板、溜槽支撑板和下平行板;垂直转动轴(4.11)的下底座固定在上平行板上,垂直转动轴(4.11)的上底座固定在主溜槽收集槽(4.1)的底部,垂直转动轴(4.11)的水平轴衬在下底座和上底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近距离立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挡板(4.5)包括截面轮廓与所述加长槽(4.3)截面轮廓一致的滑动挡板本体(4.5.1),所述滑动挡板本体(4.5.1)的两端边沿均设置有翻边(4.5.2),所述翻边(4.5.2)与所述滑动挡板本体(4.5.1)之间形成供所述加长槽(4.3)槽壁插入的间隙(4.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近距离立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槽(4.3)末端的底部设置有支腿(4.9),所述支腿(4.9)与所述加长槽(4.3)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近距离立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系统(3)包括两个底部转轮(3.1)、两个顶部转轮(3.2)、两根链条(3.3)和若干个料斗(3.4),两个所述底部转轮(3.1)均套置在所述底板(1.2)的底部转轮转轴(1.7)上,两个所述顶部转轮(3.2)均套置在所述顶部平台(1.5)的顶部转轮转轴(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郑万林张效磊熊君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