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粉垃圾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319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粉垃圾袋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石粉垃圾袋体型较大,不适用于家庭使用,同时不便于拿放,在使用时,由于垃圾袋与垃圾桶不能密切接触,导致其提手被污染,在存放时需要注意防止其与阳光接触,否则就会影响其使用效果,存放时间较短的问题,其包括第一垃圾袋,所述第一垃圾袋外侧一端固定有第二垃圾袋,第一垃圾袋与第二垃圾袋连接处开设有撕拉缝,第一垃圾袋远离第二垃圾袋一端安装有提拉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装置便于普通家庭使用,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与垃圾桶紧密接触,防止垃圾残物污染把手,影响使用效果,同时该装置可以防止垃圾袋受到阳光的直射,延长垃圾袋的存放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粉垃圾袋结构
本技术石粉垃圾袋
,具体为一种石粉垃圾袋结构。
技术介绍
石粉垃圾袋时由石粉加工制成,不存在回收价值,在阳光下暴晒三天就开始变脆分解,石粉垃圾袋在燃烧后不会出现塑料袋燃烧后的黑烟和黑色胶粒,最后只会留下一些灰白色粉末,变成加工前的石粉,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但是现有的石粉垃圾袋体型较大,不适用于家庭使用,同时不便于拿放,在使用时,由于垃圾袋与垃圾桶不能密切接触,导致其提手被污染,在存放时需要注意防止其与阳光接触,否则就会影响其使用效果,存放时间较短。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石粉垃圾袋结构,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石粉垃圾袋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石粉垃圾袋体型较大,不适用于家庭使用,同时不便于拿放,在使用时,由于垃圾袋与垃圾桶不能密切接触,导致其提手被污染,在存放时需要注意防止其与阳光接触,否则就会影响其使用效果,存放时间较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第一垃圾袋,所述第一垃圾袋外侧一端固定有第二垃圾袋,第一垃圾袋与第二垃圾袋连接处开设有撕拉缝,第一垃圾袋远离第二垃圾袋一端安装有提拉组件,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外部安装有保护组件。优选的,所述提拉组件包括收纳槽、松紧带和提手,第一垃圾袋远离第二垃圾袋一端安装有收纳槽,收纳槽内部一侧套接有松紧带,收纳槽内部另一侧套接有提手。优选的,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卡块、第一卡槽、固定块、转轴、第二卡块、第二卡槽、挡板和滑槽,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外部套接有第一外壳,第一外壳顶端铰接有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外侧上部固定有第一卡块,第二外壳内侧对应第一卡块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外壳内侧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内部铰接有转轴,转轴远离固定块一端安装有第二卡块,固定块对应第二卡块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外壳外侧下部嵌有挡板,第二外壳外侧对应挡板位置处开设有滑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底端一侧均固定有第一加强层,第一加强层中部固定有第二加强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垃圾袋、第二垃圾袋和提手均采用石粉结构,第一垃圾袋和第二垃圾袋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挡板均采用遮光材质构件,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挡板均呈圆弧状。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装置便于普通家庭使用,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与垃圾桶紧密接触,防止垃圾残物污染把手,影响使用效果,同时该装置可以防止垃圾袋受到阳光的直射,延长垃圾袋的存放时间。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垃圾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挡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卡块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垃圾袋;2、第二垃圾袋;3、撕拉缝;4、提拉组件;41、收纳槽;42、松紧带;43、提手;5、保护组件;51、第一外壳;52、第二外壳;53、第一卡块;54、第一卡槽;55、固定块;56、转轴;57、第二卡块;58、第二卡槽;59、挡板;510、滑槽;6、第一加强层;7、第二加强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给出,本技术包括第一垃圾袋1,第一垃圾袋1外侧一端固定有第二垃圾袋2,第一垃圾袋1与第二垃圾袋2连接处开设有撕拉缝3,便于分离第一垃圾袋1和第二垃圾袋2,第一垃圾袋1远离第二垃圾袋2一端安装有提拉组件4,第一垃圾袋1和第二垃圾袋2外部安装有保护组件5。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拉组件4包括收纳槽41、松紧带42和提手43,第一垃圾袋1远离第二垃圾袋2一端安装有收纳槽41,收纳槽41内部一侧套接有松紧带42,松紧带42使得垃圾袋与垃圾桶能够密切接触,收纳槽41内部另一侧套接有提手43,通过提手43提起垃圾袋。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和图3给出,保护组件5包括第一外壳51、第二外壳52、第一卡块53、第一卡槽54、固定块55、转轴56、第二卡块57、第二卡槽58、挡板59和滑槽510,第一垃圾袋1和第二垃圾袋2外部套接有第一外壳51,第一外壳51顶端铰接有第二外壳52,第一外壳51外侧上部固定有第一卡块53,第二外壳52内侧对应第一卡块53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卡槽54,第一外壳51内侧安装有固定块55,固定块55内部铰接有转轴56,垃圾袋缠绕在转轴56外侧,拉动垃圾袋时,转轴56带动其转动,转轴56远离固定块55一端安装有第二卡块57,固定块55对应第二卡块57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卡槽58,当垃圾袋用完之后,打开第二外壳52,将第二卡块57从第二卡槽58内部拔出,然后将新的垃圾袋套在转轴56外面继续使用,第二外壳52外侧下部嵌有挡板59,挡板59将垃圾袋露在外面的部分遮盖住,第二外壳52外侧对应挡板59位置处开设有滑槽510,便于挡板59的运动。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垃圾袋1和第二垃圾袋2底端一侧均固定有第一加强层6,第一加强层6中部固定有第二加强层7,使得垃圾袋在使用时更加牢固,承受重量更重。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垃圾袋1、第二垃圾袋2和提手43均采用石粉结构,避免了使用塑料袋产生污染的问题,第一垃圾袋1和第二垃圾袋2结构相同。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第一外壳51、第二外壳52和挡板59均采用遮光材质构件,延长该装置的存放时间,第一外壳51、第二外壳52和挡板59均呈圆弧状。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在垃圾袋生产过程中,第一垃圾袋1和第二垃圾袋2通过撕拉缝3连接在一起,之后第一垃圾袋1和第二垃圾袋2卷在转轴56的外面,由于松紧带42的安装,使得垃圾袋收纳起来时呈波浪状,该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顺着滑槽510打开挡板59,第二外壳52对应挡板59位置处开设有通孔,将垃圾袋从通孔内拉出,第一垃圾袋1拉出的同时第二垃圾袋2也会被带出,当第一垃圾袋1完全漏出之后,通过撕拉缝3分开第一垃圾袋1和第二垃圾袋2,然后滑下挡板59,将第二垃圾袋2露在外面部分遮盖住,防止没用完的垃圾袋受到太阳的照射而分解,将垃圾套在垃圾桶外面,松紧带42使得垃圾袋与垃圾桶紧密贴合,防止外漏的垃圾污染到提手43,当需要扔掉垃圾袋时,将提手43从收纳槽41内部抽出,提起即可,在提起垃圾袋的时候,垃圾自身的重力使得提手43将垃圾袋的入口封住,该中垃圾袋在太阳下暴晒三天后会自动降解,不会产生污染物。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装置便于普通家庭使用,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与垃圾桶紧密接触,防止垃圾残物污染把手,影响使用效果,同时该装置可以防止垃圾袋受到阳光的直射,延长垃圾袋的存放时间。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粉垃圾袋结构,包括第一垃圾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垃圾袋(1)外侧一端固定有第二垃圾袋(2),第一垃圾袋(1)与第二垃圾袋(2)连接处开设有撕拉缝(3),第一垃圾袋(1)远离第二垃圾袋(2)一端安装有提拉组件(4),第一垃圾袋(1)和第二垃圾袋(2)外部安装有保护组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粉垃圾袋结构,包括第一垃圾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垃圾袋(1)外侧一端固定有第二垃圾袋(2),第一垃圾袋(1)与第二垃圾袋(2)连接处开设有撕拉缝(3),第一垃圾袋(1)远离第二垃圾袋(2)一端安装有提拉组件(4),第一垃圾袋(1)和第二垃圾袋(2)外部安装有保护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粉垃圾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组件(4)包括收纳槽(41)、松紧带(42)和提手(43),第一垃圾袋(1)远离第二垃圾袋(2)一端安装有收纳槽(41),收纳槽(41)内部一侧套接有松紧带(42),收纳槽(41)内部另一侧套接有提手(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粉垃圾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5)包括第一外壳(51)、第二外壳(52)、第一卡块(53)、第一卡槽(54)、固定块(55)、转轴(56)、第二卡块(57)、第二卡槽(58)、挡板(59)和滑槽(510),第一垃圾袋(1)和第二垃圾袋(2)外部套接有第一外壳(51),第一外壳(51)顶端铰接有第二外壳(52),第一外壳(51)外侧上部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聪陈慧聪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范特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