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缓冲装置、从板组件、从板及磨耗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618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钩缓冲装置、从板组件、从板及磨耗板,从板组件包括一从板及一磨耗板,从板组件由从板与磨耗板装配组成,板状部的底面承载于板体上,第一防脱位与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从板的前后两侧位于前立挡与后立挡之间,前立挡用于限位配合部的底部,后立挡用于限位板状部的底部,以限制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纵向位移,从板的左右两侧位于两个侧立挡之间,以限制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横向位移,因此,从板与磨耗板组装好后,垂向、纵向和横向都被限位,可以有效防止磨耗板从从板上脱落,进而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延长检修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钩缓冲装置、从板组件、从板及磨耗板
本技术涉及铁道车辆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钩缓冲装置、从板组件、从板及磨耗板。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铁路货运列车重载、提速技术的日趋成熟,以成熟的路网为依托,铁路货运作为清洁、高效的运输组织模式在货物流通方面的优势愈发凸显。而车钩、钩尾框、缓冲器等作为其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对车辆的安全有效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典型的车钩缓冲装置包括从板和钩尾框,在不断的牵引、压缩转换过程中,从板的底面与钩尾框的内底面不断的接触、往复摩擦,在接触表面上的磨损非常严重,极大的提高了钩尾框和从板的检修维护费用。为解决接触表面的磨损问题,传统技术中通过在从板的上下两面各增加一块磨耗板的方案。然而,此种方案会造成在从板与磨耗板作为整体往钩尾框内组装、拆卸的过程中,磨耗板容易从从板上脱落,无形中增加检修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磨耗板从从板上脱落从而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的车钩缓冲装置、从板组件、从板及磨耗板。一种从板,包括板状部及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板状部的一侧面,所述板状部的底部形成有第一防脱位,所述第一防脱位用于与磨耗板上的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所述磨耗板与所述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状部底部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一卡槽组成所述第一防脱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板状部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导向面。r>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状部背向于所述配合部的一侧面还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板状部的底面。一种磨耗板,包括板体、前立挡、后立挡、两个侧立挡及第二防脱位,所述前立挡与所述后立挡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侧立挡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另外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防脱位用于与从板上的第一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所述磨耗板与所述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脱位形成于两个所述侧立挡的相向面,两个所述侧立挡的相向面分别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二卡槽组成所述第二防脱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侧立挡的顶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导向面。一种从板组件,包括一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从板及一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磨耗板,所述磨耗板设置于所述从板的底部,所述第一防脱位与所述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上述从板组件、从板及磨耗板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从板组件由从板与磨耗板装配组成,板状部的底面承载于板体上,第一防脱位与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从板的前后两侧位于前立挡与后立挡之间,前立挡用于限位配合部的底部,后立挡用于限位板状部的底部,以限制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纵向位移,从板的左右两侧位于两个侧立挡之间,以限制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横向位移,因此,从板与磨耗板组装好后,垂向、纵向和横向都被限位,可以有效防止磨耗板从从板上脱落,进而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延长检修周期。一种车钩缓冲装置,包括钩尾框及如上所述的从板组件,所述钩尾框上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贯穿所述钩尾框的左右相对两侧,所述从板组件装配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磨耗板位于所述从板与所述钩尾框的底板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车钩、钩尾销及缓冲器,所述车钩的尾端通过所述钩尾销与所述钩尾框的前端连接,且所述车钩的尾端面与所述从板的配合部相接触,所述缓冲器装配于所述收容槽内且与所述从板的板状部相接触。上述车钩缓冲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从板与磨耗板组装好后形成从板组件,从板组件再与钩尾框装配,装配时,从板组件装配于收容槽内,磨耗板位于从板与钩尾框的底板之间,在不断的牵引、压缩转换过程中,从板不直接与钩尾框的底板接触,而通过磨耗板与钩尾框的底板接触,因此,可以防止从板与钩尾框之间的磨耗问题。而从板组件由从板与磨耗板装配组成,板状部的底面承载于板体上,第一防脱位与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从板的前后两侧位于前立挡与后立挡之间,前立挡用于限位配合部的底部,后立挡用于限位板状部的底部,以限制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纵向位移,从板的左右两侧位于两个侧立挡之间,以限制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横向位移,因此,从板与磨耗板组装好后,垂向、纵向和横向都被限位,可以有效防止磨耗板从从板上脱落,进而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延长检修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车钩缓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方式中的从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从板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从板的正视图;图6为图5所示从板的侧视图;图7为图5所示从板的仰视图;图8为图3中磨耗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磨耗板的正视图;图10为图8所示磨耗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方式中的车钩缓冲装置10,主要应用于铁道车辆上,在铁道车辆的运行过程中传递纵向牵引力和圧缩力。具体地,车钩缓冲装置10包括车钩100、钩尾销200、钩尾框300、从板组件400及缓冲器500。如图1中所示,建立三维坐标系O-xyz,定义x轴方向为横向(即左右方向),定义y轴方向为纵向(即前后方向),定义z轴方向为垂向(即上下方向)。y轴方向即为车钩的牵引力方向。车钩100的尾端通过钩尾销200与钩尾框300的前端连接。具体地,车钩100的尾端开设有第一通孔110,钩尾框300的前端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10相对应的第二通孔310,钩尾框300的前端面还具有敞口320。当车钩100与钩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从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部及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板状部的一侧面,所述板状部的底部形成有第一防脱位,所述第一防脱位用于与磨耗板上的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所述磨耗板与所述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部及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板状部的一侧面,所述板状部的底部形成有第一防脱位,所述第一防脱位用于与磨耗板上的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所述磨耗板与所述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底部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一卡槽组成所述第一防脱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板状部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导向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背向于所述配合部的一侧面还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板状部的底面。


5.一种磨耗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前立挡、后立挡、两个侧立挡及第二防脱位,所述前立挡与所述后立挡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侧立挡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另外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防脱位用于与从板上的第一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所述磨耗板与所述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磨耗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凤伟李权福王洪昆王蒙孟庆民丛盛国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