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66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设有挂环,下端设有支撑架,所述连接杆上设有混合管,所述混合管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长管和短管,所述长管和短管上均设有橡胶塞;所述混合管下端均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与混合管之间设置有控流阀;解决了交叉配血加样操作操作过程繁琐,消耗大量时间,同时在交叉配血过程中易出现感染,影响配血精确度的问题。

A cross matching blood sample ad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
技术介绍
输血是现代医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现如今输血前,患者必须与献血者进行交叉配血,主要是检查患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保证患者和供血者的血液间无可检出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保证输血安全;现在的各级医院采取的交叉配血过程繁琐,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同时在交叉配血过程中易出现感染,影响配血精确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解决了交叉配血加样操作操作过程繁琐,消耗大量时间,同时在交叉配血过程中易出现感染,影响配血精确度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设有挂环,下端设有支撑架,所述连接杆左端设有混合管2.1,右端设有混合管2.2,所述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长管和短管,所述长管和短管上均设有橡胶塞;所述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下端均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与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之间分别设置有控流阀。进一步,所述长管为血球悬液管,短管为血清管。进一步,所述混合管2.1上端长管为主血球悬液管,短管为次血清管。进一步,所述主血球悬液管和次血清管与混合管.为一体式连接。进一步,所述混合管2.2上端长管为次血球悬液管,短管为主血清管。进一步,所述次血球悬液管和主血清管与混合管.为一体式连接。进一步,所述混合管2.2外壁上设有贴条。进一步,所述橡胶塞包含棕色、藏青色、黄色和绿色并分别对应主血球悬液管、次血清管、次血球悬液管和主血清管。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与连接杆之间设有可旋转托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支撑架与连接杆之间设置的可旋转托盘来调整加液的角度,不需移动装置,从而实现加液的过程;通过有色橡胶塞,使操作者能快速向装置内添加配液,缩短配血操作时间,通过连接杆上端设置的挂环来实现装置的一个配血操作前后的放置,同时也能在实验过程中将其悬挂在操作架上,增加了本技术的可操作性,本技术的混合管采用玻璃材质,便于二次消毒利用,相对于一次性配血装置节约资源;通过长管和短管上设置的橡胶塞,使配血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避免长时间接触空气,影响配血的质量和精确度,其中混合管2.2外设有贴条,便于在配血调整加液过程中,区分各混合液;本技术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解决了交叉配血加样操作操作过程繁琐,消耗大量时间,同时在交叉配血过程中易出现感染,影响配血精确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交叉配血加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杆,3-控流阀,4-挂环,5-主血球悬液管,6-次血球悬液管,7-主血清管,8-次血清管,9-橡胶塞,10-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介绍本技术,但本技术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可以预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实施情况可能产生种种变化。如图1所述,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包括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上端设有挂环4,下端设有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与连接杆1之间设有可旋转托盘,便于在配血过程中调整加液角度;所述连接杆1左端设有混合管2.1,右端设有混合管2.2,所述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长管和短管,所述长管和短管上均设有橡胶塞9,所述长管为血球悬液管,短管为血清管;所述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下端均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与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之间分别设置有控流阀3;所述混合管2.1上端长管为主血球悬液管5,短管为次血清管8,所述主血球悬液管5和次血清管8与混合管2.1为一体式连接;所述混合管2.2上端长管为次血球悬液管6,短管为主血清管7,所述次血球悬液管6和主血清管7与混合管2.2为一体式连接,所述混合管2.2外壁上设有贴条,便于区分混合液。所述橡胶塞9包含棕色、藏青色、黄色和绿色并分别对应主血球悬液管5、次血清管8、次血球悬液管6和主血清管7,操作人员通过橡胶塞9的颜色来加入相应的液体。配血操作前,将交叉配血装置置于操作台上,关掉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下端的控流阀3,依次打开不同颜色橡胶塞9,向其中加入相应的配液后,盖上橡胶塞9,再将装置放入恒温箱中反应5-8分钟,然后取出装置,对其进行中高速离心45秒,取出分别观察上清液是否溶血和凝集现象发生,若无溶血和凝集现象发生,则摇匀并打开控流阀3,将反应液滴在消毒玻璃片上,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细小凝集现象发生;若检测均无溶血和凝集现象发生,则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上述公开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技术方案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包括连接杆(1),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1)上端设有挂环(4),下端设有支撑架(10),所述连接杆(1)左端设有混合管(2.1),右端设有混合管(2.2),所述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长管和短管,所述长管和短管上均设有橡胶塞(9);所述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下端均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与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之间分别设置有控流阀(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包括连接杆(1),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1)上端设有挂环(4),下端设有支撑架(10),所述连接杆(1)左端设有混合管(2.1),右端设有混合管(2.2),所述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长管和短管,所述长管和短管上均设有橡胶塞(9);所述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下端均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与混合管(2.1)和混合管(2.2)之间分别设置有控流阀(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长管为血球悬液管,短管为血清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混合管(2.1)上端长管为主血球悬液管(5),短管为次血清管(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配血加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血球悬液管(5)和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红亚郑兴平付谦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