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42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支架,包括内支架和外支架,所述内支架和外支架均为管状结构,管体由若干弹性条形件沿支架的轴向螺旋排列形成,各弹性条形件的旋向相同且依次排列,并在周向通过弹性连接件限位,所述弹性条形件的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分别形成内支架和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的旋向相反,在支架释放后,内支架和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之间形成内外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心线向支架轴心线的一端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简单,释放更为容易,能保持血液在支架内外的流通的同时,大大降低血液流动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提高对血管内膜的保护性,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S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血管支架是在病变血管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扩大血管真腔、隔绝病变,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利用腔内隔绝原理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它是用一套管径较细的输送系统,将被压缩状态的带支撑的支架送达血管病变位置,在准确定位后,将其释放并撑开病变血管,支架一般有覆膜支架和裸支架两种,现有技术中的裸支架多为丝网结构,网孔处血液流动依然对血管内膜造成较大的冲击,对内膜的保护性较差,治疗效果不佳;覆膜支架隔绝病变效果较为可靠,但是存在释放困难,容易阻塞分支血管、内漏、破坏局部血管内皮功能等难以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支架,能保持血液在支架内外的流通,同时大大降低血液流动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提高对血管内膜的保护性,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技术一种血管支架,包括内支架和外支架,所述内支架和外支架均为管状结构,管体由若干弹性条形件沿支架的轴向螺旋排列形成,各弹性条形件的旋向相同且依次排列,并在周向通过弹性连接件限位,所述弹性条形件的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分别形成内支架和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的旋向相反,在支架释放后,内支架和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之间形成内外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心线向支架轴心线的一端倾斜。进一步,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第一弹性连接件和第二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分别与形成内支架的弹性条形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分别与形成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为固定设置在外支架一端内侧的回弹圈。进一步,所述回弹圈由条形的回弹块卷曲形成,所述回弹块的两端扣合成一体。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内径小于内支架的外径,用于在支架释放前在轴向形成内支架端部限位的限位结构。进一步,与第二弹性连接件对应在外支架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第三弹性连接件。进一步,所述第三弹性连接件的内径大于内支架的外径。进一步,分别形成内支架和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的截面大小相同。进一步,分别形成内支架和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的螺旋角相同,角度范围为40°~5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血管支架,内支架和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之间形成内外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心线向支架轴心线的一端倾斜,通过设置通孔,在分支血管处能保持血液在支架内外的流通,同时通孔的孔心线向支架本体轴向一端倾斜,将血管腔内的支架以通孔内端朝血液流向倾斜的方式放置,避免了血流直接冲击血管内膜,且促进血液在支架内以层流的形式流动,不在通孔处产生涡流,大大降低血液流动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提高对血管内膜的保护性。由于血流冲击斜向的通孔后,产生扩张血管的力,有利于支架与相应节段的血管紧密贴服;由于斜向的通孔的设计,使进入支架与血管之间的血液易于回流入支架管腔内,减小了支架外、内的压差,避免了覆膜支架的并发症“内漏”的发生条件。本技术装置简单,释放更为容易,能保持血液在支架内外的流通的同时,大大降低血液流动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提高对血管内膜的保护性,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血管支架释放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血管支架释放后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弹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血管支架释放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血管支架释放后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弹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血管支架,包括内支架1和外支架2,所述内支架1和外支架2均为管状结构,管体由若干弹性条形件沿支架的轴向螺旋排列形成,各弹性条形件的旋向相同且依次排列,并在周向通过弹性连接件3限位,所述弹性条形件3的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分别形成内支架1和外支架2的弹性条形件的旋向相反,本实施例中,内支架1由右旋的若干弹性条形件101螺旋排列形成,外支架2由左旋的若干弹性条形件201螺旋排列形成,本处所述的螺旋排列,指的是每一根弹性条形件均为螺旋状,并且螺旋的方向和角度都是相同的,如图所示呈规则的螺旋排列,内支架1和外支架2在卷曲状态下,各弹性条形件组成支架的管体。在支架释放后,相邻两个弹性条形件10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相邻两个弹性条形件201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距,别形成内支架1和外支架2的弹性条形件的旋向相反,这样,内支架1和外支架2的弹性条形件之间形成内外相通的通孔4,所述通孔4的孔心线向支架轴心线的一端倾斜。通过设置通孔4,在分支血管处能保持血液在支架内外的流通,同时通,4的孔心线向支架本体轴向一端倾斜,将血管腔内的支架以通孔内端朝血液流向倾斜的方式放置,避免了血流直接冲击血管内膜,且促进血液在支架内以层流的形式流动,不在通孔4处产生涡流,大大降低血液流动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提高对血管内膜的保护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第一弹性连接件30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302,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301分别与形成内支架1的弹性条形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302分别与形成外支架2的弹性条形件连接。当然内支架1和外支架2可以是同一弹性连接件连接的,比如内支架1可以直接穿过第二弹性连接件302的内圈,再与第二弹性连接件302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302为固定设置在外支架2一端内侧的回弹圈。第二弹性连接件302的外圈与外支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在支架释放前可采用粘接的形式,支架释放后,粘接力失效,第二弹性连接件302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本实施例所述回弹圈由条形的回弹块卷曲形成,所述回弹块的两端扣合成一体,方便回弹圈的置放。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302的内径小于内支架1的外径,用于在支架释放前在轴向形成内支架1端部限位的限位结构。方便整个支架植入血管,进行释放。本实施例中,与第二弹性连接件302对应在外支架2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第三弹性连接件。设置第三弹性连接件与第二弹性连接件302配合,可以对外支架2在释放过程中,进行辅助回弹,进一步保证支架的回弹性能,增大对血管内壁的支撑力,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使血管腔内支架定位稳定。第一弹性连接件301、第二弹性连接件302和第三弹性连接件均可以同时起到连接和辅助回弹的作用,装置简单。通过在外支架2轴向两端端部设置弹性连接件能使支架本体轴向两端端部紧贴于血管内壁,抵抗血流冲击作用,避免血管腔内支架与血管剥离。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弹性连接件的内径大于内支架1的外径,方便内支架1置入外支架2。本实施例中,分别形成内支架1和外支架2的弹性条形件的截面大小相同,形成各通孔4的形状规则,分别形成内支架1和外支架2的弹性条形件的螺旋角相同,角度范围为40°~50°。使血液流动均匀,促进血液在支架内以层流的形式流动,不在通孔处产生涡流,大大降低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支架和外支架,所述内支架和外支架均为管状结构,管体由若干弹性条形件沿支架的轴向螺旋排列形成,各弹性条形件的旋向相同且依次排列,并在周向通过弹性连接件限位,所述弹性条形件的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分别形成内支架和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的旋向相反,在支架释放后,内支架和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之间形成内外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心线向支架轴心线的一端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支架和外支架,所述内支架和外支架均为管状结构,管体由若干弹性条形件沿支架的轴向螺旋排列形成,各弹性条形件的旋向相同且依次排列,并在周向通过弹性连接件限位,所述弹性条形件的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分别形成内支架和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的旋向相反,在支架释放后,内支架和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之间形成内外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心线向支架轴心线的一端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第一弹性连接件和第二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分别与形成内支架的弹性条形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分别与形成外支架的弹性条形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为固定设置在外支架一端内侧的回弹圈。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童孙寒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