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34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包括外盖组件及不锈钢盖组件,外盖组件与锅体铰接,不锈钢盖组件转动安装于外盖组件,外盖组件设有泄气孔,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还包括浮子,浮子活动安装于不锈钢盖组件并能在泄气孔内上下移动,当电压力锅内气压使浮子升起时,浮子端部位于泄气孔内,使不锈钢盖组件与外盖组件锁定并无法相对转动,防止锅盖被打开;当浮子回落时,浮子端部脱离泄气孔,不锈钢盖组件与外盖组件解锁并能相对转动,使锅盖被打开,通过上述设计,使锅内还有压力时,能够防止锅盖打开,起到预防事故的保险作用。

An open cover safety structure of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压力锅,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
技术介绍
电压力锅的锅盖与锅体有些是采用铰链连接,有些是直接采用卡扣的方式连接。采用铰链的就是面盖与锅体不能分开,但不锈钢盖又要以绕锅体中心轴转动的方式与锅体中的中间套的扣合错开,才能开盖。但目前市场上的电压力锅,内盖和不锈钢盖一般都是相对紧固在一起的,手柄与面盖或内盖与不锈钢盖紧固在一起,当转动手柄时,面盖或内盖与不锈钢盖一起转动,这种结构不利于铰链开盖的方式,另外当锅内还有压力时,无法防止锅盖打开,起不到预防事故的保险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铰链式开盖并且预防锅内压力较大时锅盖被打开的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包括外盖组件及不锈钢盖组件,所述外盖组件与锅体铰接,所述不锈钢盖组件转动安装于外盖组件,所述外盖组件设有泄气孔,所述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还包括浮子,所述浮子活动安装于所述不锈钢盖组件并能在所述泄气孔内上下移动,当电压力锅内气压使所述浮子升起时,所述浮子端部位于所述泄气孔内,使所述不锈钢盖组件与所述外盖组件锁定并无法相对转动,防止锅盖被打开;当所述浮子回落时,所述浮子端部脱离所述泄气孔,所述不锈钢盖组件与所述外盖组件解锁并能相对转动,使锅盖被打开。进一步地,所述浮子设有止口,所述止口的位于所述浮子的下端部,防止所述浮子脱离所述不锈钢盖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不锈钢盖组件卡扣,所述浮子活动安装于所述密封圈上。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盖组件包括不锈钢盖主体及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于所述不锈钢盖主体,所述外盖组件包括内盖,所述内盖设有空槽,所述固定柱端部位于所述空槽内并能够沿所述空槽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空槽呈圆弧形。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盖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固定柱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不锈钢盖主体及所述内盖抵触。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盖组件还包括辅助圈,所述辅助圈套设于所述固定柱,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辅助圈与所述内盖抵触。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盖组件还包括挡块及开口挡圈,所述开口挡圈及所述挡块安装于所述固定柱并位于所述空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挡块位于所述开口挡圈及所述辅助圈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外盖组件还包括面盖及装饰边,所述面盖与所述装饰边卡扣,所述装饰边与所述内盖卡扣。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的外盖组件设有泄气孔,浮子活动安装于不锈钢盖组件并能在泄气孔内上下移动,当电压力锅内气压使浮子升起时,浮子端部位于泄气孔内,使不锈钢盖组件与外盖组件锁定并无法相对转动,防止锅盖被打开;当浮子回落时,浮子端部脱离泄气孔,不锈钢盖组件与外盖组件解锁并能相对转动,使锅盖被打开,通过上述设计,使锅内还有压力时,能够防止锅盖打开,起到预防事故的保险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铰链式开盖的电压力锅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的分解图;图3为图2的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的外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的内盖与不锈钢盖组件的剖视图;图5为图4的A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2的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的浮子升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的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的浮子落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外盖组件;11、面盖;12、装饰边;13、内盖;130、空槽;14、泄气孔;20、不锈钢盖组件;21、不锈钢盖主体;22、固定柱;23、弹性件;24、辅助圈;25、挡块;26、开口挡圈;30、浮子;31、止口;40、密封圈;100、锅盖;200、锅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组件,通过中间组件固定。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能够铰链式开盖的电压力锅包括锅盖100及锅体200。锅盖100转动安装于锅体200。本技术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应用于上述能够铰链式开盖的电压力锅中。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7,本技术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包括外盖组件10、不锈钢盖组件20、浮子30以及密封圈40。外盖组件10包括面盖11、装饰边12以及内盖13。面盖11与装饰边12通过扣合的方式紧密扣合在一起,面盖11与装饰边12扣合后再与内盖13扣合。内盖13上设有三空槽130。每一空槽130呈圆弧状,并且中心对称。外盖组件10还设有泄气孔14。不锈钢盖组件20包括不锈钢盖主体21、固定柱22、弹性件23、辅助圈24、挡块25、开口挡圈26。固定柱22的数量为三个,每一固定柱22固定于不锈钢盖主体21。弹性件23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内盖13与不锈钢盖主体21外形匹配。三个固定柱22上分别放置弹性件23及辅助圈24后,与内盖13配合放置。此时弹性件23两端分别与不锈钢盖主体21及辅助圈24抵触。不锈钢盖主体21与内盖13配合放置后再在三个固定柱22上分别放置挡块25,最后放置开口挡圈26。开口挡圈26放置完成后,不锈钢盖组件20与内盖13不能再分开,不锈钢盖组件20悬挂于内盖13内,并能绕锅盖100的中心轴转动。此时固定柱22在空槽130内。浮子30端部设有止口31。密封圈40有硅胶制成并且内部设有平台。密封圈40卡扣于不锈钢盖主体21上,浮子30活动安装于平台。使用电压力锅时,当电压力锅内气压使浮子30升起时,浮子30端部位于泄气孔14内,使不锈钢盖组件20与外盖组件10锁定并无法相对转动,防止锅盖100被打开,此时止口31限制浮子30的上升高度,防止浮子30脱离不锈钢盖主体21。当浮子30回落时,浮子30端部脱离泄气孔14,不锈钢盖组件20与外盖组件10解锁并能相对转动,使锅盖100被打开,通过上述设计,使锅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包括外盖组件及不锈钢盖组件,所述外盖组件与锅体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盖组件转动安装于外盖组件,所述外盖组件设有泄气孔,所述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还包括浮子,所述浮子活动安装于所述不锈钢盖组件并能在所述泄气孔内上下移动,当电压力锅内气压使所述浮子升起时,所述浮子端部位于所述泄气孔内,使所述不锈钢盖组件与所述外盖组件锁定并无法相对转动,防止锅盖被打开;当所述浮子回落时,所述浮子端部脱离所述泄气孔,所述不锈钢盖组件与所述外盖组件解锁并能相对转动,使锅盖被打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包括外盖组件及不锈钢盖组件,所述外盖组件与锅体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盖组件转动安装于外盖组件,所述外盖组件设有泄气孔,所述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还包括浮子,所述浮子活动安装于所述不锈钢盖组件并能在所述泄气孔内上下移动,当电压力锅内气压使所述浮子升起时,所述浮子端部位于所述泄气孔内,使所述不锈钢盖组件与所述外盖组件锁定并无法相对转动,防止锅盖被打开;当所述浮子回落时,所述浮子端部脱离所述泄气孔,所述不锈钢盖组件与所述外盖组件解锁并能相对转动,使锅盖被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设有止口,所述止口的位于所述浮子的下端部,防止所述浮子脱离所述不锈钢盖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不锈钢盖组件卡扣,所述浮子活动安装于所述密封圈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保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盖组件包括不锈钢盖主体及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于所述不锈钢盖主体,所述外盖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波卢鸿坤李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鸿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