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药颗粒茶的浸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323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中药颗粒茶的浸泡装置,涉及浸泡装置领域,包括杯体侧壁,杯体侧壁的上端设置有杯盖,杯盖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密封圈,杯体侧壁的下端设置有杯底,杯底包括螺纹座,螺纹座的下端设置有底盘,螺纹座的上端设置有圆柱形凹槽,圆柱形凹槽中安装有颗粒茶放置仓,颗粒茶放置仓包括螺纹接头,螺纹接头的上端设置为颗粒茶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杯盖、杯体侧壁和杯底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便于对整个杯子进行全面清洗,通过颗粒茶放置仓的设置,方便了中药颗粒茶的存放和茶叶取出,通过将颗粒茶网设置成内茶网和伸缩茶网,实现容量的调节,本装置结构简单,有效的解决了杯子难以清洗和茶叶进嘴的问题,防滑隔热,实用性高。

A soaking device for granule te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药颗粒茶的浸泡装置
本技术涉及浸泡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药颗粒茶的浸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喝茶的人群日益增大,使用茶杯泡茶者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用茶杯来泡制中药颗粒茶也是越来越常见。传统的茶杯泡茶时,茶叶往往漂浮在茶水上层,饮用时容易进入口中,很不方便。有的茶杯在口部加装一个茶叶过滤网,虽然能够避免茶叶进入口中,但是滤网容易漂浮,同时也增加了茶杯口部的壁厚,使人感觉不舒服。另外,目前的茶杯大都为细长结构,刷洗时手无法刷洗茶杯底部,缺乏安全卫生。茶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滑落或者烫手的现象,当然对于中药颗粒茶的泡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茶的用量,不同的中药的用量也是有讲究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药颗粒茶的浸泡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中药颗粒茶的浸泡装置,包括杯体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侧壁的上端设置有杯盖,所述杯盖与杯体侧壁螺纹装配,杯盖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杯体侧壁的下端设置有杯底,杯底包括螺纹座,螺纹座的下端设置有底盘,底盘的上侧设置橡胶环,所述螺纹座的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圆柱形凹槽,圆柱形凹槽中安装有颗粒茶放置仓,颗粒茶放置仓与圆柱形凹槽螺纹连接,颗粒茶放置仓包括螺纹接头,所述螺纹接头的上端设置为颗粒茶网。通过将杯盖、杯体侧壁和杯底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便于对整个杯子进行全面清洗,通过颗粒茶放置仓的设置,方便了中药颗粒茶的存放,螺纹接头和圆柱形凹槽的配合,便于将颗粒茶放置仓中的茶叶取出,密封圈和橡胶环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整个杯体的密封性。优选的,所述颗粒茶网为圆柱形的不锈钢材质,颗粒茶网上的网洞小于颗粒茶的大小。不锈钢材质保证颗粒茶网长期浸泡在茶水中不会被腐蚀,颗粒茶网上的网洞小于颗粒茶的大小是为了防止颗粒茶从网洞中漏出。优选的,所述杯体侧壁为中间凹陷的弧形结构,所述杯体侧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滑套,防滑套上设置有凸起的防滑圈,所述防滑圈从上到下均匀排布。中间凹陷的弧形结构杯体,当人们握住杯子时,不会发生滑落,通过防滑套和防滑圈的设置,一是为了进一步的防滑,第二是为了隔热,防止手烫伤。优选的,所述防滑圈的凸起截面为三角形,防滑圈和防滑套为一体式结构。增大手与防滑圈之间的摩擦力,一体式结构保证防滑圈不会与防滑套发生相对位置的滑动。优选的,所述颗粒茶网为双层结构,包括内茶网,所述内茶网为上下不封口的管体结构,内茶网的外部套有伸缩茶网,所述内茶网的外侧壁上竖向对称设置有两个滑槽,所述伸缩茶网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滑杆,滑杆的下端设置有螺孔,螺孔中安装有定位螺丝,所述内茶网a的外侧壁上竖向设置有刻度尺。通过将颗粒茶网设置成内茶网和伸缩茶网,当泡制不同中药茶时,根据不同的量,来调节颗粒茶网的容量大小,通过滑槽和滑杆的配合,实现容量的调节,刻度尺的设置是为了直接看出调节的多少,通过定位螺丝的设置,方便伸缩茶网随时移动和固定,根据设置好的容量,每次都能做到定量放置中药颗粒茶。优选的,所述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设置在下端。只要将伸缩茶网移动,便可直接观察出移动的距离,便于计算出总容量的大小。优选的,所述刻度尺和定位螺丝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保证刻度尺和定位螺丝不被茶水侵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杯盖、杯体侧壁和杯底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便于对整个杯子进行全面清洗,通过颗粒茶放置仓的设置,方便了中药颗粒茶的存放和茶叶取出,中间凹陷的弧形结构杯体,当人们握住杯子时,不会发生滑落,通过将颗粒茶网设置成内茶网和伸缩茶网,当泡制不同中药茶时,根据不同的量,来调节颗粒茶网的容量大小,通过滑槽和滑杆的配合,实现容量的调节,本装置结构简单,有效的解决了杯子难以清洗和茶叶进嘴的问题,防滑隔热,实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杯底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颗粒茶放置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颗粒茶网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杯体侧壁;2-杯盖;3-密封圈;4-杯底;401-螺纹座;402-底盘;403-橡胶环;404-圆柱形凹槽;5-颗粒茶放置仓;51-螺纹接头;52-颗粒茶网;52a-内茶网;52b-伸缩茶网;6-防滑套;7-防滑圈;8-滑槽;9-滑杆;10-螺孔;11-定位螺丝;12-刻度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中药颗粒茶的浸泡装置,包括杯体侧壁1,杯体侧壁1的上端设置有杯盖2,杯盖2与杯体侧壁1螺纹装配,杯盖2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密封圈3,杯体侧壁1的下端设置有杯底4,杯底4包括螺纹座401,螺纹座401的下端设置有底盘402,底盘402的上侧设置橡胶环403,螺纹座401的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圆柱形凹槽404,圆柱形凹槽404中安装有颗粒茶放置仓5,颗粒茶放置仓5与圆柱形凹槽404螺纹连接,颗粒茶放置仓5包括螺纹接头51,螺纹接头51的上端设置为颗粒茶网52。将颗粒茶放置仓5从圆柱形凹槽404取下,向颗粒茶放置仓5中放入中药颗粒茶,然后再将颗粒茶放置仓5螺紧,然后将螺纹座401与杯体侧壁1的下端螺紧,最后向杯子里面倒入热水,盖上杯盖2,便可对中药颗粒茶进行浸泡;当需要对杯子进行清洗时,将杯盖2、杯体侧壁1和杯底4分别拆开,然后取下颗粒茶放置仓5,分别对各个部分进行清洗。实施例2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中药颗粒茶的浸泡装置,包括杯体侧壁1,杯体侧壁1的上端设置有杯盖2,杯盖2与杯体侧壁1螺纹装配,杯盖2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密封圈3,杯体侧壁1的下端设置有杯底4,杯底4包括螺纹座401,螺纹座401的下端设置有底盘402,底盘402的上侧设置橡胶环403,螺纹座401的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圆柱形凹槽404,圆柱形凹槽404中安装有颗粒茶放置仓5,颗粒茶放置仓5与圆柱形凹槽404螺纹连接,颗粒茶放置仓5包括螺纹接头51,螺纹接头51的上端设置为颗粒茶网52。杯体侧壁1为中间凹陷的弧形结构,杯体侧壁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滑套6,防滑套6上设置有凸起的防滑圈7,防滑圈7从上到下均匀排布。颗粒茶网52为双层结构,包括内茶网52a,内茶网52a为上下不封口的管体结构,内茶网52a的外部套有伸缩茶网52b,内茶网52a的外侧壁上竖向对称设置有两个滑槽8,伸缩茶网52b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槽8配合的滑杆9,滑杆9的下端设置有螺孔10,螺孔10中安装有定位螺丝11,内茶网52a的外侧壁上竖向设置有刻度尺12。将防滑套6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中药颗粒茶的浸泡装置,包括杯体侧壁(1),其特征在于:/n所述杯体侧壁(1)的上端设置有杯盖(2),所述杯盖(2)与杯体侧壁(1)螺纹装配,杯盖(2)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密封圈(3),所述杯体侧壁(1)的下端设置有杯底(4),杯底(4)包括螺纹座(401),螺纹座(401)的下端设置有底盘(402),底盘(402)的上侧设置橡胶环(403),所述螺纹座(401)的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圆柱形凹槽(404),圆柱形凹槽(404)中安装有颗粒茶放置仓(5),颗粒茶放置仓(5)与圆柱形凹槽(404)螺纹连接,颗粒茶放置仓(5)包括螺纹接头(51),所述螺纹接头(51)的上端设置为颗粒茶网(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药颗粒茶的浸泡装置,包括杯体侧壁(1),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体侧壁(1)的上端设置有杯盖(2),所述杯盖(2)与杯体侧壁(1)螺纹装配,杯盖(2)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密封圈(3),所述杯体侧壁(1)的下端设置有杯底(4),杯底(4)包括螺纹座(401),螺纹座(401)的下端设置有底盘(402),底盘(402)的上侧设置橡胶环(403),所述螺纹座(401)的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圆柱形凹槽(404),圆柱形凹槽(404)中安装有颗粒茶放置仓(5),颗粒茶放置仓(5)与圆柱形凹槽(404)螺纹连接,颗粒茶放置仓(5)包括螺纹接头(51),所述螺纹接头(51)的上端设置为颗粒茶网(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药颗粒茶的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茶网(52)为圆柱形的不锈钢材质,颗粒茶网(52)上的网洞小于颗粒茶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药颗粒茶的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侧壁(1)为中间凹陷的弧形结构,所述杯体侧壁(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滑套(6),防滑套(6)上设置有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学才尹梦丽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源和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