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模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4908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模块系统,包括相连接的热交换模块一和热交换模块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热交换模块实现压榨设备的温度控制,可应用于不同形状、大小的设备。能适用于长度不一的压榨设备;能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都能很好的适配;能实现回流通路的路径调整,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加热制冷需求。

A heat exchange modul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 module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connected heat exchange module 1 and a heat exchange module 2.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heat exchange module to realiz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of the pressing equipment,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equipment of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press equipment with different length; it can be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and it can be well adapted to be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it can realize the path adjustment of the return path, so that it can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heating and cooling n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模块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具体为一种热交换模块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植物油压榨工艺可分为冷榨和热榨两大类。冷榨工艺一般不需对油料进行加热而直接压榨,或将油料加热至较低温度(例如80℃以下)后再进行压榨;热榨工艺需对油料进行加热处理,且加热温度一般较高(例如130℃左右),再进行压榨。冷榨工艺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植物油中的有益成分,减少热榨工艺中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有害物质含量;而热榨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油料的出油率,且产生更多的特有风味。但现有压榨技术一般不对压榨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控制,而压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其内部温度会不断变化,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实现稳定控温效果的热交换模块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热交换模块系统,包括相连接的热交换模块一和热交换模块二;所述热交换模块一包括:导热外壳,所述导热外壳为截面为长方形的弧形导热外壳;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模块一的内部;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连接头,设置在所述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的两端;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导热外壳的外侧面,并穿过所述导热外壳与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连通;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开关,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上;所述热交换模块二包括:主管道;主管道连接头,设置在所述主管道的环形面上,并与所述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连接。本技术还提供如下优化方案:优选的,所述主管道一端设置有主管道开关。优选的,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热交换模块一。更优选的,所述热交换模块一之间通过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连接头连接。更优选的,所述热交换模块二设置两个,并分别通过主管道连接头连接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更优选的,所述热交换模块一的两侧面设置有对应卡合的卡合结构。更优选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卡合结构一和卡合结构二。更优选的,所述卡合结构一为沿热交换模块一的曲线延伸的截面为梯形的凹槽;所述卡合结构二为与所述凹槽适配的梯形的凸块。更优选的,所述热交换模块一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更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设置有两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热交换模块实现压榨设备的温度控制,可应用于不同形状、大小的设备。2、本技术的热交换模块系统采用模块连接,能适用于长度不一的压榨设备。3、本技术的热交换模块系统能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都能很好的适配。4、本技术的热交换模块系统能实现回流通路的路径调整,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加热制冷需求。5、本技术的热交换模块系统还能实现其他需要加热而没有能有效控温的设备,如挤出机、食品膨化机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一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一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一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一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一的右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系统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系统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系统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系统的立体图;具体的附图标记为:1热交换模块一;2热交换模块二;11导热外壳;12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13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连接头;14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15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开关;16卡合结构;17固定块;21主管道;22主管道连接头;23主管道开关;161卡合结构一;162卡合结构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热交换模块系统,包括相连接的热交换模块一1和热交换模块二2;所述热交换模块一1包括:导热外壳11,所述导热外壳11为截面为长方形的弧形导热外壳;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12,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模块一1的内部;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连接头13,设置在所述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12的两端;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14,设置在所述导热外壳11的外侧面,并穿过所述导热外壳11与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12连通;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开关15,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14上;所述热交换模块二2包括:主管道21;所述主管道21优选为圆筒形的输送管;主管道连接头22,设置在所述主管道21的环形面上,并与所述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14连接。为了能调控主管道21的热交流介质的流速,使换热效率改变,所述主管道21一端设置有主管道开关23;为了能更好的实现对热交流介质的流速的控制,主管道21的两端设置为更细的细管道,主管道开关23设置在所述细管道上,这样能使主管道开关23更好的调控热交流介质的流速。所述热交流介质优选为油或者水类热交流介质。为了使换热效率更好,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热交换模块一1。所述热交换模块一1之间通过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连接头13连接。所述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连接头13通过螺纹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连接。为了使通路循环,所述热交换模块二2设置两个,并分别通过主管道连接头22连接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14。所述热交换模块二2连接在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14上,使热交换介质从一热交换模块二2的主管道21中流入,再经过两个热交换模块一1后,再从另一个热交换模块二2的主管道21中流出。为了使热交换模块一1能和另一个热交换模块一1相互间连接起来,所述热交换模块一1的两侧面设置有对应卡合的卡合结构16。所述卡合结构16包括卡合结构一161和卡合结构二162。所述卡合结构一161为沿热交换模块一1的曲线延伸的截面为梯形的凹槽;所述卡合结构二162为与所述凹槽适配的梯形的凸块。这样设置的情况下,可以不经过其他连接结构,直接将两块热交换模块一1连接起来,并且相互间基本没有间距,这样能使散热效果在两个热交换模块一1之间平稳过渡。为了配合在需要热交换的管道上设置更多的热交换模块,在所述热交换模块一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17。所述固定块17上设置有螺纹通孔,可以使用一螺纹杆将管道两侧的热交换模块一1固定起来。所述固定块17设置有两块。本技术的热交换模块系统的使用方法为:将两个热交换模块一1的一端相互连接,连接时可以使用螺纹管连接或者软管插合。然后将连接好的热交换模块一1的两个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14与两个热交换模块二2的主管道连接头22连接好,这样连接好后,再将相邻的两个热交换模块一1也这样连接好后,通过卡合结构16的卡合结构一161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模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热交换模块一和热交换模块二;/n所述热交换模块一包括:/n导热外壳,所述导热外壳为截面为长方形的弧形导热外壳;/n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模块一的内部;/n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连接头,设置在所述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的两端;/n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导热外壳的外侧面,并穿过所述导热外壳与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连通;/n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开关,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上;/n所述热交换模块二包括:/n主管道;/n主管道连接头,设置在所述主管道的环形面上,并与所述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模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热交换模块一和热交换模块二;
所述热交换模块一包括:
导热外壳,所述导热外壳为截面为长方形的弧形导热外壳;
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模块一的内部;
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连接头,设置在所述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的两端;
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导热外壳的外侧面,并穿过所述导热外壳与热交换介质流通管道连通;
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开关,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上;
所述热交换模块二包括:
主管道;
主管道连接头,设置在所述主管道的环形面上,并与所述热交换模块一连接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模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一端设置有主管道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模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热交换模块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晓丹姚英政贺红宇宣朴梁强熊伟曾诗琴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