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背部清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33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背部清洗机,包括箱体、减速电机、步进电机、搓洗机构、主动齿轮、长方形底座、减震弹簧、升降支架,所述搓洗机构包括球笼万向节、柔性搓头、万向轴、从动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步进电机带动柔性刷头上下、左右、快慢等多方位多种搓背动作,工作时刷头能够时刻贴合人体背部曲线,且万向轴与减震弹簧相连接,起吸收、缓冲背部搓力的作用,不会因背部与刷头摩擦阻力过大而堵转步进电机,使用背部挡板固定于墙面,通过减速电机控制升降机构控制其高度,方便不同身高或是采用坐姿的使用者使用,搓背十分方便,适用于不同人群的使用,效果良好。

A back cleaning machine based on Ergonom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背部清洗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背部清洗装置,属于清洗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搓背机的搓头太少,只是简单的采用电机的旋转来带动搓头旋转,并不能实现多方位的旋转,而且其分布没有按照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来设计,使得清洗效率低,人体背部受力不均匀,这就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实现对人体背部的彻底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背部清洗机,该装置结合人体工程学相关知识,采用柔性旋转刷头包裹,贴合人体背部线条的人性化设计,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清洗效果,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好感。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背部清洗机,包括箱体、减速电机、步进电机、搓洗机构、主动齿轮、长方形底座、减震弹簧、升降支架,所述搓洗机构包括球笼万向节、柔性搓头、万向轴、从动齿轮,其中:所述长方形底座上设置有升降导轨,所述升降支架一端安装在升降导轨上,且所述升降支架与升降导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箱体固定安装;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长方形底座上,且所述减速电机的驱动端与升降支架传动连接;所述步进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安装在箱体内,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轴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万向轴安装在箱体上,且所述万向轴与箱体滑动连接,所述万向轴一端通过传动杆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球笼万向节传动连接,所述柔性搓头安装在球笼万向节上;所述减震弹簧安装在传动杆上,且所述减震弹簧一端与万向轴连接,另一端与从动齿轮连接。优选的:所述步进电机的外侧设置有电机保护套。优选的:所述长方形底座上设置有护板滑道,所述升降支架穿过护板滑道与箱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升降支架与护板滑道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清洗机构的个数为六个。优选的:六个柔性搓头中四个柔性搓头的直径大于另外两个柔性搓头的直径。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向步进电机与减速电机发出信号,驱使步进电机带动柔性刷头上下、左右、快慢等多方位多种搓背动作,工作时刷头能够时刻贴合人体背部曲线,且万向轴与减震弹簧相连接,起吸收、缓冲背部搓力的作用,不会因背部与刷头摩擦阻力过大而堵转步进电机,使用背部挡板固定于墙面,通过减速电机控制升降机构控制其高度,方便不同身高或是采用坐姿的使用者使用,搓背十分方便,适用于不同人群的使用,效果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箱体内部工作左视图;图2为本技术箱体正面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箱体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搓头旋转图其中,1箱体、2减速电机、3步进电机、4球笼万向节、5柔性搓头、6万向轴、7控制器、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长方形底座、11减震弹簧、12升降支架、13护板滑道、14电机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一种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背部清洗机,如图1-4所示,包括箱体1、减速电机2、步进电机3、搓洗机构、主动齿轮8、长方形底座10、减震弹簧11、升降支架12,所述搓洗机构包括球笼万向节4、柔性搓头5、万向轴6、从动齿轮9,其中:所述步进电机3、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安装在箱体1内,所述步进电机3的驱动轴与主动齿轮8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9啮合传动连接,所述万向轴6安装在箱体1上,且所述万向轴6与箱体1滑动连接,所述万向轴6一端通过传动杆与从动齿轮9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球笼万向节4传动连接,所述柔性搓头5安装在球笼万向节4上;所述减震弹簧11安装在传动杆上,且所述减震弹簧11一端与万向轴6连接,另一端与从动齿轮9连接。万向轴6与球笼万向节4自身可作120度转动,可带动固定在球笼万向节4上的柔性搓头5做左、右、上、下扫动,这样,柔性搓头5就能做出上、下、左、右扫动等动作,并由控制器7控制步进电机3转速的快慢,实现快、慢等多种模拟人手的搓背动作。所述清洗机构的个数为六个。六个柔性搓头5中四个柔性搓头的直径大于另外两个柔性搓头的直径。所述步进电机3的外侧设置有电机保护套14。所述长方形底座10上设置有护板滑道13,所述升降支架12穿过护板滑道13与箱体1固定连接,且所述升降支架12与护板滑道13滑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靠背采用曲面结构;所述长方形底座10上设置有升降导轨,所述升降支架12一端安装在升降导轨上,且所述升降支架12与升降导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箱体1固定安装;所述减速电机2安装在长方形底座10上,且所述减速电机2的驱动端与升降支架12传动连接;升降支架12的上下两端通过弹簧连接长方形底座,减速电机2的前端安装在升降支架12内,可控制升降支架12的升降,升降支架12由两端弹簧支撑,起吸收、缓冲背部搓力的作用,不会因背部与柔性搓头5摩擦阻力过大而堵转步进电机3,箱体1的背面内部通过升降支架12活动固定在靠墙板上,可调节搓背机固定于墙面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人使用,搓背十分方便,效果良好。使用时,启动减速电机2,减速电机2带动升降支架1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箱体1上下移动,从而将箱体1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此时人背靠在柔性搓头5上,启动步进电机3,步进电机3驱动主动齿轮8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9转动,从动齿轮9带动万向轴6转动,万向轴6带动球笼万向节4转动,进而带动柔性搓头5转动,进行人背清洗。此外,为了更智能化,箱体1的内部左侧中央设有控制器7,控制器7为单片机控制器,其输出端分别连接减速电机2、步进电机3,通过控制器7的统一驱动下,步进电机3带动万向轴6做正向、反向、快速、慢速转动,此转动牵引柔性搓头5做或快或慢的上、下运动,采用控制器7对搓背机进行全自动智能控制,使用者只需轻轻靠在搓背机正面,让柔性搓头5紧贴背部,控制系统便会自动分析判断压力并向步进电机和减速电机发出信号,驱动步进电机带动齿轮轴旋转从而带动球笼万向节120°旋转使柔性搓头5工作,驱使步进电机3带动万向轴与球笼万向节根据控制系统里设定的程序模拟人手做上下、左、右、快慢等多种搓背动作。本技术采用控制器对搓背机进行全自动智能控制,使用者只需轻轻靠在搓背机正面,让刷头紧贴背部,控制系统包含压力传感模块,可以对接受到的压力进行分析判断,并向步进电机与减速电机发出信号,驱使步进电机带动柔性刷头上下、左右、快慢等多方位多种搓背动作,工作时刷头能够时刻贴合人体背部曲线,且万向轴与减震弹簧相连接,起吸收、缓冲背部搓力的作用,不会因背部与刷头摩擦阻力过大而堵转步进电机,使用背部挡板固定于墙面,通过减速电机和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控制其高度,方便不同身高或是采用坐姿的使用者使用,搓背十分方便,适用于不同人群的使用,效果良好。通过控制器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背部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减速电机、步进电机、搓洗机构、主动齿轮、长方形底座、减震弹簧、升降支架,所述搓洗机构包括球笼万向节、柔性搓头、万向轴、从动齿轮,其中:/n所述长方形底座上设置有升降导轨,所述升降支架一端安装在升降导轨上,且所述升降支架与升降导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箱体固定安装;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长方形底座上,且所述减速电机的驱动端与升降支架传动连接;/n所述步进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安装在箱体内,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轴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万向轴安装在箱体上,且所述万向轴与箱体滑动连接,所述万向轴一端通过传动杆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球笼万向节传动连接,所述柔性搓头安装在球笼万向节上;所述减震弹簧安装在传动杆上,且所述减震弹簧一端与万向轴连接,另一端与从动齿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背部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减速电机、步进电机、搓洗机构、主动齿轮、长方形底座、减震弹簧、升降支架,所述搓洗机构包括球笼万向节、柔性搓头、万向轴、从动齿轮,其中:
所述长方形底座上设置有升降导轨,所述升降支架一端安装在升降导轨上,且所述升降支架与升降导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箱体固定安装;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长方形底座上,且所述减速电机的驱动端与升降支架传动连接;
所述步进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安装在箱体内,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轴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万向轴安装在箱体上,且所述万向轴与箱体滑动连接,所述万向轴一端通过传动杆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球笼万向节传动连接,所述柔性搓头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林姜迪薛仲岭李松林陈浩波王伟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