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4102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包括:移动平台,底部设置有移动轮;燃料电池模组,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用于发电;电网输入模组,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用于连接国家电网;储能模组,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用于存储电能;输出模组,设置在移动平台上,分别与外部用电器、燃料电池模组、电网输入模组、储能模组连接,用于将燃料电池模组或电网输入模组或储能模组的电能输送到外部用电器使用,用于将燃料电池模组或电网输入模组的电能输送到储能模组中存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采用燃料电池模组作为电能产生部件,完全规避天气的影响,通过移动平台实现灵活变换位置,方便用户的使用。

A mobile micro grid system of fuel c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
,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微网发电系统以太阳能发电为主,发电功率受天气影响较大,难以一直以满功率发电,而且单位功率所需太阳能板空间较大,限制了个人用户的功率大小,并且由于结构问题,整个系统为不可移动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采用燃料电池模组作为电能产生部件,完全规避天气的影响,并且可以满足用户的所有用电需求,通过移动平台实现灵活变换位置,方便用户的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包括:移动平台,底部设置有移动轮;燃料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于发电;电网输入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于连接国家电网;储能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于存储电能;输出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分别与外部用电器、所述燃料电池模组、所述电网输入模组、所述储能模组连接,用于将所述燃料电池模组或所述电网输入模组或所述储能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移动平台,底部设置有移动轮;/n燃料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于发电;/n电网输入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于连接国家电网;/n储能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于存储电能;/n输出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分别与外部用电器、所述燃料电池模组、所述电网输入模组、所述储能模组连接,用于将所述燃料电池模组或所述电网输入模组或所述储能模组的电能输送到外部用电器使用,用于将所述燃料电池模组或所述电网输入模组的电能输送到所述储能模组中存储;/n电源管理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分别与所述输出模组、所述燃料电池模组、所述电网输入模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平台,底部设置有移动轮;
燃料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于发电;
电网输入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于连接国家电网;
储能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于存储电能;
输出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分别与外部用电器、所述燃料电池模组、所述电网输入模组、所述储能模组连接,用于将所述燃料电池模组或所述电网输入模组或所述储能模组的电能输送到外部用电器使用,用于将所述燃料电池模组或所述电网输入模组的电能输送到所述储能模组中存储;
电源管理模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分别与所述输出模组、所述燃料电池模组、所述电网输入模组、所述储能模组连接,用于对所述输出模组、所述燃料电池模组、所述电网输入模组、所述储能模组进行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模组包括:
第一输出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电网输入模组连接,其输出端用于与外部用电器连接;
第二输出模块,其输入端与电堆连接,其输出端用于连接汽车蓄电池或所述储能模组;
第三输出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储能模组连接,其输出端用于连接外部用电器;
第四输出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电网输入模组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储能模组连接;
第五输出模块,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输出模块、所述储能模组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第六输出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电堆连接,其输出端用于连接外部用电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与所述电堆连接的直流电压变换电路、与所述直流变换电路连接的直流稳压电路和与所述直流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一直流充电电路;
所述第三输出模块包括:
DC-DC变压电路,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储能模组的直流电压的变换;
DC-AC逆变电路,与所述DC-DC变压电路连接,用于将所述储能模组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
所述第四输出模块包括:
整流电路,与所述国家电网连接,用于将国家电网的交流转换为直流电;
功率因素控制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四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的电压电流;
第二直流充电电路,与所述功率因素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对所述储能模组充电;
所述第五输出模块包括并网逆变器;
所述第六输出模块包括:
逆变电路,与所述电堆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堆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输入模组包括:
开关控制器,与国家电网连接;
过流保护电路,与所述开关控制器连接,用于过流保护;
电压电流检测电路,与所述过流保护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电网输入模组的电压、电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组包括:
锂电池组,用于存储电能;
充放电管理模块,与所述锂电池组连接,用于对所述锂电池组的充放电进行管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包括:
甲醇燃料罐,用于存放甲醇;
重整室,与所述甲醇燃料罐连接,用于采用甲醇与水制备富氢混合气;
电堆,与所述重整室连接,用于采用富氢混合气发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讯模组,与所述电源管理模组连接,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的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包括采用所述储能模组供电、所述燃料电池模组供电、所述国家电网和所述储能模组并网供电、所述国家电网供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组还执行如下步骤:
将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发电后直接经过所述输出模组输出,作为第一电源状态;
将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发电输入所述储能模组,作为第二电源状态;
将所述电网输入模组直接经过所述输出模组输出,作为第三电源状态;
将所述电网输入模组向所述储能模组输送电能,作为第四电源状态;
将所述电网输入模组与所述储能模组并网后通过所述输出模组输出,作为第五电源状态;
将所述储能模组通过所述输出模组输出,作为第六电源状态;
在国家电网用电低谷时段内,优先采用第四电源状态,对所述储能模组充电;在国家电网用电高峰时段内,优先采用第六电源状态,采用所述储能模组放电;
当连接到国家电网时,优先采用第三电源状态,当国家电网掉电时,切换为第六电源状态并启动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当燃料电池模组正常工作时,切换为第一电源状态,当拔除外接用电器时,切换为第二电源状态,将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剩余电能存储到所述储能模组;
当所述储能模组经过预设时间长度未放电时,优先采用第五电源状态,当所述储能模组放电完时,切换为第三电源状态或第一电源状态;当拔除外接用电器时,切换为第二电源状态或第四电源状态,进行储能;
当未连接到国家电网时,优先采用第一电源状态;当所述燃料电池模组的燃料使用完毕后,切换为第六电源状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可移动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模组还包括:
空气过滤系统,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得到过滤空气并将所述过滤空气输送到所述电堆;
无焰燃烧室,通过管路与所述电堆连接,用于采用所述电堆内未完全反应的重整混合气进行无焰燃烧产生高温气体;
第二风机,通过管路与所述无焰燃烧室连接,用于为所述无焰燃烧室的无焰燃烧提供空气;
热能管路和第一开关阀,所述热能管路通过第一开关阀与所述无焰燃烧室连接,所述热能管路将所述高温气体通入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强杨二辉李浩然沈辉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