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浅埋地下防漏管道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3715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23
一种新型浅埋地下防漏管道及其工作方法,包括PLC控制器、外管、内管、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出水口水压传感器、电磁阀和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PLC控制器设置地面上,外管和内管均沿水平方向浅埋敷设在地下,内管同轴线设置在外管内部,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和电磁阀均设置在内管的进水口处,出水口水压传感器设置在内管的出水口处,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设置在外管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压差—湿度检测法实现浅埋地下管道发生泄露时止漏以及漏液点检测的装置,从而实现液体输送期间的止漏、查漏,用以减小地下浅埋管道发生泄露时的液体损失以及方便后期对漏液点的修补与相关管道的更换等,从而节约更多资源,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A new type of shallow underground leak proof pipeline and its work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浅埋地下防漏管道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浅埋地下防漏管道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管道是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根据《2019-2024年中国塑料管道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前景规划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2019年中国对塑料管道的需求仍将以9%左右的年增长率上涨。而目前,大多数液体管道都埋在地下,所处环境复杂,易受腐蚀,因此,泄露时有发生。管道的泄露常常会带来一系列损失,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有污染环境的风险。鉴于当下市场上的管道大都无法从源头上做到及时止漏、查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新型浅埋地下防漏管道及其工作方法,不仅能及时防止泄露损失,还能准确查明漏液点,便于及时修补和更换,从而节约更多资源,延长管道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浅埋地下防漏管道,包括PLC控制器、外管、内管、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出水口水压传感器、电磁阀和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PLC控制器设置地面上,外管和内管均沿水平方向浅埋敷设在地下,内管同轴线设置在外管内部,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和电磁阀均设置在内管的进水口处,出水口水压传感器设置在内管的出水口处,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设置在外管底部,PLC控制器通过信号线分别与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出水口水压传感器和电磁阀连接,PLC控制器通过暂存在外管内部的控制线与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连接。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包括导管、壳体、微型湿度传感器和微型电机,导管平行于外管并设置在外管的底部,导管顶部与外管底部上下贯通,壳体设置在导管内,微型湿度传感器和微型电机均设置壳体内,微型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微型电机上方,微型电机的主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连接有沿导管滚动的滚轮,微型湿度传感器和微型电机分别通过所述的控制线与PLC控制器连接。一种新型浅埋地下防漏管道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过程,水从内管的进水口流入,由内管的出水口流出;当内管某点发生泄露时,漏出的水会顺着内管外壁向下流入外管内部,最后流入到导管内,PLC控制器接收到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和出水口水压传感器的压差不一致的信号,PLC控制器对电磁阀发出命令信号,电磁阀将内管的进水口切断,阻断水流入内管;同时PLC控制器向微型电机发出信号,微型电机启动,微型电机通驱动滚轮在导管内向出水口方向移动,当微型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槽管内有的漏水时,将漏水点的信号传输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命令微型电机停止,并将漏水点的位置确定;下一步将漏水点处的地面挖开,处理内管漏水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内管输水或其他液体,外管起到汇集漏水和在施工时保护内管的作用,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和出水口水压传感器分别监测内管的进水和出水水压,电磁阀用于切断进水,外管底部的导管用于收集漏液,微型电机用于驱动滚轮沿导管移动,微型湿度传感器检测漏液及其所在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压差—湿度检测法实现浅埋地下管道发生泄露时止漏以及漏液点检测的装置,从而实现液体输送期间的止漏、查漏,用以减小地下浅埋管道发生泄露时的液体损失以及方便后期对漏液点的修补与相关管道的更换等,从而节约更多资源,延长管道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进水口处的横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浅埋地下防漏管道,包括PLC控制器、外管1、内管2、进水口水压传感器3、出水口水压传感器4、电磁阀5和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PLC控制器设置地面上(图中未示出),外管1和内管2均沿水平方向浅埋敷设在地下,内管2同轴线设置在外管1内部,进水口水压传感器3和电磁阀5均设置在内管2的进水口处,出水口水压传感器4设置在内管2的出水口处,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设置在外管1底部,PLC控制器通过信号线分别与进水口水压传感器3、出水口水压传感器4和电磁阀5连接,PLC控制器通过暂存在外管1内部的控制线与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连接。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包括导管6、壳体7、微型湿度传感器和微型电机(图中未示出),导管6平行于外管1并设置在外管1的底部,导管6顶部与外管1底部上下贯通,壳体7设置在导管6内,微型湿度传感器和微型电机均设置壳体7内,微型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微型电机上方,微型电机的主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连接有沿导管6滚动的滚轮,微型湿度传感器和微型电机分别通过所述的控制线8与PLC控制器连接。一种新型浅埋地下防漏管道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过程:水从内管2的进水口流入,由内管2的出水口流出;当内管2某点发生泄露时,漏出的水会顺着内管2外壁向下流入外管1内部,最后流入到导管6内,PLC控制器接收到进水口水压传感器3和出水口水压传感器4的压差不一致的信号,PLC控制器对电磁阀5发出命令信号,电磁阀5将内管2的进水口切断,阻断水流入内管2;同时PLC控制器向微型电机发出信号,微型电机启动,微型电机通驱动滚轮在导管6内向出水口方向移动,当微型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槽管内有的漏水时,将漏水点的信号传输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命令微型电机停止,并将漏水点的位置确定;下一步将漏水点处的地面挖开,处理内管2漏水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内管2输水或其他液体,外管1起到汇集漏水和在施工时保护内管2的作用,进水口水压传感器3和出水口水压传感器4分别监测内管2的进水和出水水压,电磁阀5用于切断进水,外管1底部的导管6用于收集漏液,微型电机用于驱动滚轮沿导管6移动,微型湿度传感器检测漏液及其所在位置。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浅埋地下防漏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器、外管、内管、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出水口水压传感器、电磁阀和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PLC控制器设置地面上,外管和内管均沿水平方向浅埋敷设在地下,内管同轴线设置在外管内部,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和电磁阀均设置在内管的进水口处,出水口水压传感器设置在内管的出水口处,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设置在外管底部,PLC控制器通过信号线分别与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出水口水压传感器和电磁阀连接,PLC控制器通过暂存在外管内部的控制线与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浅埋地下防漏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器、外管、内管、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出水口水压传感器、电磁阀和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PLC控制器设置地面上,外管和内管均沿水平方向浅埋敷设在地下,内管同轴线设置在外管内部,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和电磁阀均设置在内管的进水口处,出水口水压传感器设置在内管的出水口处,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设置在外管底部,PLC控制器通过信号线分别与进水口水压传感器、出水口水压传感器和电磁阀连接,PLC控制器通过暂存在外管内部的控制线与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浅埋地下防漏管道,其特征在于:移动式漏水检测装置包括导管、壳体、微型湿度传感器和微型电机,导管平行于外管并设置在外管的底部,导管顶部与外管底部上下贯通,壳体设置在导管内,微型湿度传感器和微型电机均设置壳体内,微型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微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华袁纪锋郭寿松神文龙苏发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