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管道振动的阀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109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降低管道振动的阀门,其中,内管内为左右贯通的第一腔体,内阀板和第一腔体相匹配。内管和中管间构成左右贯通的第二腔体,中阀板和第二腔体相匹配。中管和外管间构成左右贯通的第三腔体,外阀板与第三腔体相匹配。内阀板、中阀板和外阀板同心设置在外管内,并且,均位于内管和中管左端端部。外阀杆自上而下穿过外管,并与外阀板相连。中阀杆自上而下穿过外阀杆和外阀板,并与中阀板相连。内阀杆自上而下穿过中阀杆和中阀板,并与内阀板相连。三阀杆同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阀门结构类似三个同轴的蝶阀组合结构,其在调节过程中,相邻的阀板开口方向相反,可弥补阀板调节过程中产生的不对称力,达到减小管路振动的目的。

A valve which can reduce the vibration of pipelin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低管道振动的阀门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阀门
,涉及一种可降低管道振动的阀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管道是电力系统的“动脉”,诸如水、汽、油、空气等介质均通过管道输送,而管道必然涉及许多的控制阀门。工质流过阀门时,由于节流作用,控制阀门会使管内流体产生复杂的周期性的压力脉动,通过流固相互作用而造成管道振动。管道的振动将使管道的结构及其元件产生疲劳破坏、连接部位发生松动和破裂、动力设备的寿命降低,管路系统的测量仪表失真甚至损毁等。同时,管道振动还会引起噪声污染,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过大振动甚至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降低管道振动的阀门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降低管道振动的阀门,包括内阀板、中阀板、外阀板、外阀杆、中阀杆和内阀杆,以及自内而外同轴设置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中管左端平齐,且均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外管左端超出所述内管和所述中管;所述内管内为左右贯通的第一腔体,所述内阀板和所述第一腔体相匹配;所述内管和所述中管间构成左右贯通的第二腔体,所述中阀板和所述第二腔体相匹配;所述中管和所述外管间构成左右贯通的第三腔体,所述外阀板与所述第三腔体相匹配;所述内阀板、所述中阀板和所述外阀板同心设置在所述外管内,并且,均位于所述内管和所述中管左端端部;所述外阀杆自上而下穿过所述外管,并与所述外阀板相连;所述中阀杆自上而下穿过所述外阀杆和所述外阀板,并与所述中阀板相连;所述内阀杆自上而下穿过所述中阀杆和所述中阀板,并与所述内阀板相连;所述外阀杆、所述中阀杆和所述内阀杆同轴;所述外阀杆上端与所述中阀杆的接合位置、所述中阀杆上端与所述内阀杆的接合位置分别通过相应的密封垫圈和密封螺栓密封,所述外阀杆底部与所述外阀板的接合位置也设有密封垫圈。进一步地,所述外阀杆和所述中阀杆之间、所述中阀杆和所述内阀杆之间均设置有轴承。进一步地,所述外阀杆内设置的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上下各一;所述中阀杆内设置的轴承的数量同样为两个,上下各一。进一步地,所述中管右端超出所述内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内分别均匀地垂直设置有若干阻尼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内管和所述中管上均匀分布若干小孔。进一步地,小孔的孔径为0.5-2mm。一种阀门使用方法,所述内阀板、所述中阀板和所述外阀板可分别单独使用,亦可两两或三个配合使用;当使用其中任意两个阀板时,两阀板的开口方向相反;当使用三个阀板时,相邻的阀板开口方向保持相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单个阀板调整开度时,会导致流体发生偏转,通过阀门的流体会产生一个垂直于管道轴向的力,这是管道产生振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本专利技术的阀门结构类似三个同轴的蝶阀组合结构,在调节过程中,相邻的阀板开口方向相反,可弥补阀板调节过程中产生的不对称力,达到减小管路振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阀门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附图标记:1-内阀板,2-中阀板,3-外阀板,4-外阀杆,5-中阀杆,6-内阀杆,7-密封螺栓,8-密封垫圈,9-轴承,10-阻尼弹簧,11-内管,12-中管,13-外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可降低管道振动的阀门及其使用方法作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可降低管道振动的阀门,包括内阀板1、中阀板2、外阀板3、外阀杆4、中阀杆5和内阀杆6,以及自内而外同轴设置的内管11、中管12和外管13。内管11和中管12左端平齐,且均位于外管13内,外管13左端超出内管11和中管12,中管12右端超出内管11右端。内管11内为左右贯通的第一腔体,内阀板1和第一腔体相匹配。内管11和中管12间构成左右贯通的第二腔体,中阀板2和第二腔体相匹配。中管12和外管13间构成左右贯通的第三腔体,外阀板3与第三腔体相匹配。内阀板1、中阀板2和外阀板3同心设置在外管13内,并且,均位于内管11和中管12左端端部,三阀板分别用于开闭对应的腔体。外阀杆4自上而下穿过外管13,并与外阀板3相连。中阀杆5自上而下穿过外阀杆4和外阀板3,并与中阀板2相连。内阀杆6自上而下穿过中阀杆5和中阀板2,并与内阀板1相连。外阀杆4、中阀杆5和内阀杆6同轴。外阀杆4上端与中阀杆5的接合位置、中阀杆5上端与内阀杆6的接合位置分别通过相应的密封垫圈8和密封螺栓7密封,外阀杆4底部与外阀板3的接合位置也设有密封垫圈8,避免阀门内工质的泄漏。此外,外阀杆4和中阀杆5之间、中阀杆5和内阀杆6之间均设置有轴承9。外阀杆4内设置的轴承9的数量为两个,上下各一。中阀杆内设置的轴承9的数量同样为两个,上下各一。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分别均匀地垂直设置有若干阻尼弹簧10,阻尼弹簧10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的两管壁上,阻尼弹簧10能够削弱流体节流后的脉动的能量。内管11和中管12上都均匀分布若干小孔,小孔的孔径为0.5-2mm。小孔能够使流体尽量保持均匀,同时,还能够消减流体经过阀门后形成的涡流,进一步降低阀后流体流动的脉动,降低管路的振动。一种阀门使用方法:内阀板1、中阀板2和外阀板3可分别单独使用,亦可两两或三个配合使用。当使用其中任意两个阀板时,两阀板的开口方向相反。当使用三个阀板时,相邻的阀板开口方向保持相反,调节时,内阀板1作为精调阀,中阀板2和外阀板3作为粗调阀。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法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替换或变换方法,都应该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低管道振动的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阀板(1)、中阀板(2)、外阀板(3)、外阀杆(4)、中阀杆(5)和内阀杆(6),以及自内而外同轴设置的内管(11)、中管(12)和外管(13);内管(11)和中管(12)左端平齐,且均位于外管(13)内,外管(13)左端超出内管(11)和中管(12);内管(11)内为左右贯通的第一腔体,内阀板(1)和所述第一腔体相匹配;内管(11)和中管(12)间构成左右贯通的第二腔体,中阀板(2)和所述第二腔体相匹配;中管(12)和外管(13)间构成左右贯通的第三腔体,外阀板(3)与所述第三腔体相匹配;内阀板(1)、中阀板(2)和外阀板(3)同心设置在外管(13)内,并且,均位于内管(11)和中管(12)左端端部;外阀杆(4)自上而下穿过外管(13),并与外阀板(3)相连;中阀杆(5)自上而下穿过外阀杆(4)和外阀板(3),并与中阀板(2)相连;内阀杆(6)自上而下穿过中阀杆(5)和中阀板(2),并与内阀板(1)相连;外阀杆(4)、中阀杆(5)和内阀杆(6)同轴;外阀杆(4)上端与中阀杆(5)的接合位置、中阀杆(5)上端与内阀杆(6)的接合位置分别通过相应的密封垫圈(8)和密封螺栓(7)密封,外阀杆(4)底部与外阀板(3)的接合位置也设有密封垫圈(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低管道振动的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阀板(1)、中阀板(2)、外阀板(3)、外阀杆(4)、中阀杆(5)和内阀杆(6),以及自内而外同轴设置的内管(11)、中管(12)和外管(13);内管(11)和中管(12)左端平齐,且均位于外管(13)内,外管(13)左端超出内管(11)和中管(12);内管(11)内为左右贯通的第一腔体,内阀板(1)和所述第一腔体相匹配;内管(11)和中管(12)间构成左右贯通的第二腔体,中阀板(2)和所述第二腔体相匹配;中管(12)和外管(13)间构成左右贯通的第三腔体,外阀板(3)与所述第三腔体相匹配;内阀板(1)、中阀板(2)和外阀板(3)同心设置在外管(13)内,并且,均位于内管(11)和中管(12)左端端部;外阀杆(4)自上而下穿过外管(13),并与外阀板(3)相连;中阀杆(5)自上而下穿过外阀杆(4)和外阀板(3),并与中阀板(2)相连;内阀杆(6)自上而下穿过中阀杆(5)和中阀板(2),并与内阀板(1)相连;外阀杆(4)、中阀杆(5)和内阀杆(6)同轴;外阀杆(4)上端与中阀杆(5)的接合位置、中阀杆(5)上端与内阀杆(6)的接合位置分别通过相应的密封垫圈(8)和密封螺栓(7)密封,外阀杆(4)底部与外阀板(3)的接合位置也设有密封垫圈(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瑜杨超杨贤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