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162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浓缩池,包括上、下两层分级池,每一层分级池均设有独立的出水区和刮泥区,上层分级池的顶部设有驱动装置和进水管,下层分级池底部设有浓缩区域和与浓缩区域相对应的集泥坑,驱动装置连接有贯穿整个上、下分级池的驱动杆,上层分级池的底部与下层分级池的顶部相连通,上、下分级池共用一个浓缩区域。实现了各层浓缩池独立出水,独立刮泥,统一浓缩,提高浓缩效率,节约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减少50%。同时,上层底泥进入下层浓缩池时,污泥含固率已经较高,因此更易沉降,底泥含固率大于3%。

A kind of thicke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浓缩池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净水、污泥处理的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浓缩池,尤其涉及一种上、下两层的高效浓缩池。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的逐年增强,自来水厂的生产废水排放问题受到广泛重视。通常情况,自来水厂生产废水采用浓缩工艺使废水含固率达到污泥脱水设备进水要求。重力浓缩池由于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水量水质适应能力较强,是公认的稳定性最好的浓缩池池型,也是目前自来水厂主流的污泥浓缩工艺池型。但是,重力浓缩池占地面积较大,减少浓缩池的用地十分必要。针对重力浓缩池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有些工程中使用了斜管浓缩池。斜管沉淀池可以提高沉淀效率,减少了占地面积,但由于浓缩池内污泥浓度较高,运行过程中斜管较易堵塞,增加日常维护工作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研究一种高效浓缩池,以便解决高效浓缩、占地小同时避免管道堵塞,污泥板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浓缩池,通过设置上、下两层结构,实现各层出水、刮泥独立,而统一浓缩,提高了浓缩效率,避免底部污泥板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浓缩池包括上、下两层分级池,每一层分级池均设有独立的出水区和刮泥区,上层分级池的顶部设有驱动装置和进水管,下层分级池底部设有浓缩区域和与浓缩区域相对应的集泥坑,驱动装置连接有贯穿整个上、下分级池的驱动杆,上层分级池的底部与下层分级池的顶部相连通,上、下分级池共用一个浓缩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浓缩池包括上、下两层分级池,每一层分级池均设有独立的出水区和刮泥区,上层分级池的顶部设有驱动装置和进水管,下层分级池底部设有浓缩区域和与浓缩区域相对应的集泥坑,驱动装置连接有贯穿整个上、下分级池的驱动杆,上层分级池的底部与下层分级池的顶部相连通,上、下分级池共用一个浓缩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缩池,其特征在于,上、下层分级池的顶部均设有出水区,出水区设有一圈沿着分级池顶部设置的上清液穿孔管,浓缩池的外侧部设有上清液排放管,上清液穿孔管的一侧通过连接管与上清液排放管相连通,上清液排放管的末端设有上清液水量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缩池,其特征在于,刮泥区设置于上、下分级池的底部,刮泥区包括设在分级池底部的导流基层和与导流基层相配合的刮板,刮板与驱动杆相连接,刮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40度,下层分级池的刮板上设有与刮板形状相配合的栅条,导流基层为四周高中间低的斜坡型结构,上、下层分级池的中心处均设有污泥导流孔,导流基层的最低点与污泥导流孔相接,上、下层分级池的污泥导流孔对应设置,下层污泥导流孔的下方设有集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