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07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该温度可调的羽绒服,包括羽绒服主体,所述羽绒服主体设置有若干组交错的竖边道与横边道,所述竖边道与横边道之间设置有羽绒包,所述羽绒服主体的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可以压缩羽绒包,所述竖边道与横边道均位于羽绒服主体的背部位置,所述竖边道覆压于横边道的表面,两侧开口,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号拉绳与二号拉绳,所述一号拉绳与二号拉绳分别位于相邻的竖边道内,所述一号拉绳位于一号边道内沿边道移动,所述二号拉绳位于二号边道内沿边道移动;该温度可调的羽绒服,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便于人们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环境温度来调节使用,且该服装制备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A down jacket with adjustable temper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
本专利技术属于羽绒服
,具体涉及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
技术介绍
羽绒服在冬天使用具有抗寒保暖的效果,羽绒服的保暖效果是通过阻隔外界寒冷空气的方式实现的,空气是相对隔热的,能隔热,就能阻止体温的流失,自然也就觉得暖和了,但是,在羽绒服的使用中,即时在冬天也同样有艳阳高照的室外活动时刻,以及其他在不寒冷的环境下生活的可能,羽绒服穿在身上同样会使人们感受到闷热,此时脱下,人们会觉得持拿羽绒服较为麻烦不便,因此人们常常打开拉链或纽扣以达到散热效果,但打开拉链或纽扣的方式的散热性并不,因为人体的构造问题,上衣穿在人们身上时,由于肩膀的作用,背部才是与羽绒服贴近的位置,背部发热容易让人们感受到烦躁,因此针对羽绒服的散热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温度可调的羽绒服。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包括羽绒服主体,所述羽绒服主体设置有若干组交错的竖边道与横边道,所述竖边道与横边道之间设置有羽绒包,所述羽绒服主体的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可以压缩羽绒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竖边道与横边道均位于羽绒服主体的背部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竖边道覆压于横边道的表面,两侧开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号拉绳与二号拉绳,所述一号拉绳与二号拉绳分别位于相邻的竖边道内,所述一号拉绳位于一号边道内沿边道移动,所述二号拉绳位于二号边道内沿边道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一号边道与二号边道延伸至羽绒服主体的胸口位置设为上调节口,所述一号拉绳与二号拉绳分别从上调节口处伸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羽绒包的底部设置包边底线,所述包边底线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拉绳、二号拉绳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羽绒包的上端与横边道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羽绒包的表面设置有定位片,所述一号拉绳与二号拉绳之间的羽绒包的定位片均由下调节拉绳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羽绒服主体的内表面靠近尾部的地方设置有下调节口,所述下调节拉绳从下调节口处伸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一号拉绳、二号拉绳以及下调节拉绳,在感受热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拉扯一号拉绳与二号拉绳将,来提高包边底线的位置,压缩羽绒包,之后再在该上调节口的位置直接将拉绳打节,以放置羽绒包复位,该技术手段可以达到降低羽绒包的覆盖面,从而提高羽绒服主体的透气性,便于散热,以达到调节羽绒服主体内温度的效果,在人们感受到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解除该绳节,向下拉动下调节拉绳即可将羽绒包复位;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便于人们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环境温度来调节使用,且该服装制备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羽绒服主体背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竖边道延伸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下调节拉绳与定位片的相配合视图。图中:1、羽绒服主体;2、上调节口;31、一号边道;32、二号边道;41、一号拉绳;42、二号拉绳;5、羽绒包;6、包边底线;7、下调节拉绳;8、定位片;9、横边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包括羽绒服主体1,所述羽绒服主体1设置有若干组交错的竖边道与横边道9,所述竖边道与横边道9之间设置有羽绒包5,所述羽绒服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可以压缩羽绒包5。所述竖边道与横边道9均位于羽绒服主体1的背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竖边道与横边道9均设置于羽绒服主体1的背部位置,即人们着穿时羽绒服时,背部最容易积累热量;所述竖边道覆压于横边道9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调节背部一竖直位置的所有羽绒包5的压缩情况,来调节羽绒服主体1背部的散热情况,从而调节羽绒服内的温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需要调节某一竖直位置的羽绒包5来说,其相邻的竖边道的相对侧面开口即可,对于调节多竖直位置的羽绒包5的话,可以使竖边道的两侧开口,在竖边道内装有两组拉绳即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号拉绳41与二号拉绳42,所述一号拉绳41与二号拉绳42分别位于相邻的竖边道内,所述一号拉绳41位于一号边道31内沿边道移动,所述二号拉绳42位于二号边道32内沿边道移动;即对于本实施例来说,设置一组相邻的一号边道31与二号边道32,将一号边道31与二号边道32内的羽绒包5利用调节机构进行压缩;所述一号边道31与二号边道32延伸至羽绒服主体1的胸口位置设为上调节口2,所述一号拉绳41与二号拉绳42分别从上调节口2处伸出;所述羽绒包5的底部设置包边底线6,所述包边底线6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拉绳41、二号拉绳42固定连接;所述羽绒包5的上端与横边道9固定连接;所述羽绒包5的表面设置有定位片8,定位片8可以选用软性塑料片,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软片,所述一号拉绳41与二号拉绳42之间的羽绒包5的定位片8均由下调节拉绳7固定连接;所述羽绒服主体1的内表面靠近尾部的地方设置有下调节口,所述下调节拉绳7从下调节口处伸出。需要说明的是,该温度可调的羽绒服,在使用时,使用者在穿戴羽绒服主体1时,若是感受到较热的情况,可以将直接拉拽从上调节口2伸出的一号拉绳41与二号拉绳42的端头(同时拉拽),必要时可以将一号拉绳41与二号拉绳42的上端头(即窜出上调节口2处的拉绳)直接固定,便于人们直接使用,由于羽绒包5的包边底线6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拉绳41、二号拉绳42固定,所以人们可以通过直接拉扯一号拉绳41与二号拉绳42将,来提高包边底线6的位置,压缩羽绒包5,之后再在该上调节口2的位置直接将拉绳打节,以放置羽绒包5复位,该技术手段可以达到降低羽绒包5的覆盖面,从而提高羽绒服主体1的透气性,便于散热,以达到调节羽绒服主体1内温度的效果,在人们感受到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解除该绳节,向下拉动下调节拉绳7即可将羽绒包5复位,整个装置较为实用。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包括羽绒服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主体(1)设置有若干组交错的竖边道与横边道(9),所述竖边道与横边道(9)之间设置有羽绒包(5),所述羽绒服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可以压缩羽绒包(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包括羽绒服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主体(1)设置有若干组交错的竖边道与横边道(9),所述竖边道与横边道(9)之间设置有羽绒包(5),所述羽绒服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可以压缩羽绒包(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边道与横边道(9)均位于羽绒服主体(1)的背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边道覆压于横边道(9)的表面,两侧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号拉绳(41)与二号拉绳(42),所述一号拉绳(41)与二号拉绳(42)分别位于相邻的竖边道内,所述一号拉绳(41)位于一号边道(31)内沿边道移动,所述二号拉绳(42)位于二号边道(32)内沿边道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温度可调的羽绒服,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昆明张传贵李伟嵇文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碗碗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