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包线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763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漆包线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漆包线检测装置,包括操作台,操作台顶部的侧面与第一绕线部件的底部焊接,通电池的底部放置在操作台的顶部,且通电池的顶部开设有电解槽,电解槽的内壁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通电池顶部的右侧与第二转动轮的底部支架焊接,操作台顶部位于通电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烘干机构,操作台顶部位于烘干机构的右侧焊接有绕线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绕线机构方便了漆包线在通电池内部的浸泡和移动,通过烘干机构对漆包线表面的电解液进行烘干,方便操作员工对漆包线表面进行观察,具有只需人工观察,无需手持浸泡,检测效率较高,且劳动强度较低的优点。

A testing device for enameled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漆包线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漆包线检测
,具体为一种漆包线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由导体和漆层两部分组成,其制造流程主要包括放线、退火、涂漆、烘焙、冷却、润滑和收线,漆包线漆层的表面缺陷主要包括漆瘤、漆泡和针孔等形式,其中,表面针孔,即漆层不连续,会直接影响漆包线的绝缘性能,容易形成不良品。现有的漆层连续性检测装置一般是将漆包线置于导电液体中,在导电液体和漆包线上加电压,通过检测电压差来检测是否有漆层不连续的现象,但是现有的漆包线漆层监测装置大多采用人工手持漆包线浸泡进行监测,监测的劳动强度较大,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漆包线检测装置,该漆包线检测装置,无需人工手持便可对漆包线漆层进行传动浸泡,增加检测的效率且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漆包线检测装置,包括操作台、第一绕线部件和通电池,所述操作台顶部的侧面与第一绕线部件的底部焊接,所述通电池的底部放置在操作台的顶部,且通电池的顶部开设有电解槽,所述电解槽的内壁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漆包线检测装置,包括操作台(1)、第一绕线部件(2)和通电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顶部的侧面与第一绕线部件(2)的底部焊接,所述通电池(3)的底部放置在操作台(1)的顶部,且通电池(3)的顶部开设有电解槽(4),所述电解槽(4)的内壁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5),所述通电池(3)顶部的右侧与第二转动轮(6)的底部支架焊接,所述操作台(1)顶部位于通电池(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烘干机构(7),所述操作台(1)顶部位于烘干机构(7)的右侧焊接有绕线机构(8),所述第一绕线部件(2)上的漆包线依次穿过第一转动轮(5)的下表面、第二转动轮(6)的上表面、烘干机构(7)的进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漆包线检测装置,包括操作台(1)、第一绕线部件(2)和通电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顶部的侧面与第一绕线部件(2)的底部焊接,所述通电池(3)的底部放置在操作台(1)的顶部,且通电池(3)的顶部开设有电解槽(4),所述电解槽(4)的内壁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5),所述通电池(3)顶部的右侧与第二转动轮(6)的底部支架焊接,所述操作台(1)顶部位于通电池(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烘干机构(7),所述操作台(1)顶部位于烘干机构(7)的右侧焊接有绕线机构(8),所述第一绕线部件(2)上的漆包线依次穿过第一转动轮(5)的下表面、第二转动轮(6)的上表面、烘干机构(7)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并固定连接在绕线机构(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包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7)包括烘干箱(701)、热风机(702)、导风管(703)、转动杆(704)、高速旋转电机(705)、扇叶(707)和出风管(708),所述烘干箱(701)的底部焊接在操作台(1)的顶部,所述热风机(702)固定连接在烘干箱(701)的顶部,所述热风机(702)的侧面与导风管(703)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导风管(703)的另一端贯穿烘干箱(701)的顶部并延伸到烘干箱(701)的内腔中,所述转动杆(704)贯穿烘干箱(701)顶部的中部并通过轴承与烘干箱(701)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704)的顶部与高速旋转电机(70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振祥洪一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亿正电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