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凤鸣专利>正文

一种焚烧废气烟尘处理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63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焚烧废气烟尘处理炉,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焚烧炉外壁顶端焊接有外环管,且外环管内部两侧均嵌接有阀体,阀体内部开有通道,且通道内部设置有弹簧,氧气可直接排到燃烧器所喷出的火焰中被燃烧,接口位置不易受到高温影响,避免补氧管道被熔,内管的数量为两个,且内管分别固定连接在外环管两末端,内管贯穿设置于焚烧炉,气体可从阀体进入到内管,而内管中气体不能进入到接口,可防止废气内有毒气体从接口跑出排向外界,解决了补氧装置的排氧口角度单一,氧气输送很容易受到焚烧炉的高温影响被熔,由于送氧管道与焚烧炉内部相通,焚烧炉内部的废气很容易通过送氧管道排到外界的问题。

A kind of flue gas treatment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焚烧废气烟尘处理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焚烧废气烟尘处理炉,特别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废电路板焚烧废气烟尘处理炉,焚烧炉内大多加装有补氧装置,补氧装置的排氧口角度单一,进入焚烧炉内的氧气无法被充分利用,且氧气输送管道距离焚烧炉较近,很容易受到焚烧炉的高温影响被熔,并且由于送氧管道与焚烧炉内部相通,焚烧炉内部的废气很容易通过送氧管道排到外界,故而,我们提出氧气可直接排到燃烧器所喷出的火焰中被燃烧,接口位置不易受到高温影响,避免补氧管道被熔,气体可从阀体进入到内管,而内管中气体不能进入到接口,可防止废气内有毒气体从接口跑出排向外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补氧装置的排氧口角度单一,氧气输送很容易受到焚烧炉的高温影响被熔,由于送氧管道与焚烧炉内部相通,焚烧炉内部的废气很容易通过送氧管道排到外界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焚烧废气烟尘处理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焚烧废气烟尘处理炉,包括焚烧炉和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嵌入设置在焚烧炉顶端中部,所述焚烧炉外壁顶端焊接有外环管,且外环管内部两侧均嵌接有阀体,所述阀体内部开有通道,且通道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右侧的固定块与通道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左侧的固定块上下两端均嵌入设置有滑块,且通道末端下方开有与其为一体的小开口,所述阀体内部右侧开有出口;内管,所述内管的数量为两个,且内管分别固定连接在外环管两末端,所述内管贯穿设置于焚烧炉,且内管末端均开有补氧口。优选的,所述焚烧炉底端中部套接有入烟管,且焚烧炉内部底端左右两侧并位于入烟管两侧均嵌接有隔板,所述焚烧炉内部且位于隔板之间开有废气通道,且焚烧炉内部并位于隔板外侧均开有出烟通道,所述焚烧炉底端两侧均套接有贯穿设置于出烟通道的出烟管。优选的,所述入烟管、废气通道、出烟通道和出烟管之间相互贯通,且燃烧器位于废气通道正上方。优选的,所述外环管后端中部开有接口,且通道均与接口相互贯通。优选的,所述滑块外侧与通道相接触且滑动连接,且滑块和左侧的固定块共同覆盖通道内面,所述弹簧通过左侧的固定块伸缩。优选的,所述通道、小开口和出口之间相互贯通,且内管分别位于隔板正上方,所述补氧口分别位于燃烧器左右两端。优选的,所述焚烧炉前端正中心开有与废气通道相互贯通的连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当送风机停止工作,焚烧炉内部的废气进入到内管中时,左侧的固定块因为送风机停止工作,弹簧带动回弹,左侧的固定块位于小开口左侧,即使废气进入到小开口,通过左侧的固定块和滑块可共同覆盖通道内面,小开口无法与接口相通,气体可从阀体进入到内管,而内管中气体不能进入到接口,可防止废气内有毒气体从接口跑出排向外界。由补氧口将氧气排入到燃烧器底端两侧,由于补氧口均呈同一个角度,氧气可直接排到燃烧器所喷出的火焰中被燃烧,提高焚烧炉内部的温度,对废气燃烧的效果有显著效果,并且由于接口距离焚烧炉内部的高温较远,接口位置不易受到高温影响,避免补氧管道被熔。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环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阀体结构侧视示意图。图中结构:1焚烧炉;101入烟管;102废气通道;103隔板;2出烟通道;201出烟管;3连接口;4燃烧器;5外环管;501内管;502补氧口;6接口;7阀体;701通道;702固定块;703弹簧;704滑块;8小开口;801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3所示,一种焚烧废气烟尘处理炉,包括焚烧炉1和燃烧器4,燃烧器4嵌入设置在焚烧炉1顶端中部,焚烧炉1外壁顶端焊接有外环管5,且外环管5内部两侧均嵌接有阀体7,阀体7内部开有通道701,且通道701内部设置有弹簧703,弹簧703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02,且右侧的固定块702与通道701内壁右侧固定连接,左侧的固定块702上下两端均嵌入设置有滑块704,且通道701末端下方开有与其为一体的小开口8,阀体7内部右侧开有出口801,使用者在使用时,外部废电路板焚烧产出废气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入烟管101中,焚烧炉1底端中部套接有入烟管101,且焚烧炉1内部底端左右两侧并位于入烟管101两侧均嵌接有隔板103,焚烧炉1内部且位于隔板103之间开有废气通道102,且焚烧炉1内部并位于隔板103外侧均开有出烟通道2,焚烧炉1底端两侧均套接有贯穿设置于出烟通道2的出烟管201,废气被入烟管101输送到废气通道102中,且使用者可将外部电源接入到燃烧器4中,燃烧器4由送风系统、点火系统、监测系统、燃料系统、电控系统等组成,本技术中,燃烧器4结构优选采用BT17G型号,入烟管101、废气通道102、出烟通道2和出烟管201之间相互贯通,且燃烧器4位于废气通道102正上方,通过燃烧器4喷出火焰到废气通道102中,燃烧器4可对废电路板焚烧产出废气进行高温处理,废气受到高温影响后内部的VOCS被分解,对废气进行良好的处理,接着被燃烧后的废气分别进入到两侧的出烟通道2中,由出烟管201输出,出烟管201呈“Y形”,废气最后并入同一根管道中,废气后段将输入到光解设备中,通过光解设备将废气分解成C02和H20,焚烧炉1前端正中心开有与废气通道102相互贯通的连接口3,如废气因为气量过大或燃烧不充分,使用者可再次连接外部的管道,将出烟管201末端与连接口3一并连接,将废气再次进行燃烧处理;如图1-2所示,内管501,内管501的数量为两个,且内管501分别固定连接在外环管5两末端,内管501贯穿设置于焚烧炉1,且内管501末端均开有补氧口502,在焚烧过程中,如果焚烧炉1内因为氧气不足而出现火焰较小的情况,外环管5后端中部开有接口6,且通道701均与接口6相互贯通,使用者可将外部的送风机接入到接口6中,由送风机将外部的氧气送入到焚烧炉1内部;如图1-3所示,滑块704外侧与通道701相接触且滑动连接,且滑块704和左侧的固定块702共同覆盖通道701内面,弹簧703通过左侧的固定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焚烧废气烟尘处理炉,包括焚烧炉(1)和燃烧器(4),所述燃烧器(4)嵌入设置在焚烧炉(1)顶端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1)外壁顶端焊接有外环管(5),且外环管(5)内部两侧均嵌接有阀体(7),所述阀体(7)内部开有通道(701),且通道(701)内部设置有弹簧(703),所述弹簧(703)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02),且右侧的固定块(702)与通道(701)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左侧的固定块(702)上下两端均嵌入设置有滑块(704),且通道(701)末端下方开有与其为一体的小开口(8),所述阀体(7)内部右侧开有出口(801);/n内管(501),所述内管(501)的数量为两个,且内管(501)分别固定连接在外环管(5)两末端,所述内管(501)贯穿设置于焚烧炉(1),且内管(501)末端均开有补氧口(5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焚烧废气烟尘处理炉,包括焚烧炉(1)和燃烧器(4),所述燃烧器(4)嵌入设置在焚烧炉(1)顶端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1)外壁顶端焊接有外环管(5),且外环管(5)内部两侧均嵌接有阀体(7),所述阀体(7)内部开有通道(701),且通道(701)内部设置有弹簧(703),所述弹簧(703)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02),且右侧的固定块(702)与通道(701)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左侧的固定块(702)上下两端均嵌入设置有滑块(704),且通道(701)末端下方开有与其为一体的小开口(8),所述阀体(7)内部右侧开有出口(801);
内管(501),所述内管(501)的数量为两个,且内管(501)分别固定连接在外环管(5)两末端,所述内管(501)贯穿设置于焚烧炉(1),且内管(501)末端均开有补氧口(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焚烧废气烟尘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1)底端中部套接有入烟管(101),且焚烧炉(1)内部底端左右两侧并位于入烟管(101)两侧均嵌接有隔板(103),所述焚烧炉(1)内部且位于隔板(103)之间开有废气通道(102),且焚烧炉(1)内部并位于隔板(103)外侧均开有出烟通道(2),所述焚烧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凤鸣
申请(专利权)人:梁凤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