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脏手的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29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脏手的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套圈,所述套圈套在所述垃圾桶本体桶口,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套圈升降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主动调节杆、随动升降杆、齿轮、复位弹簧;所述主动调节杆、随动升降杆相向侧各设有一段齿条,所述齿轮位于主动调节杆、随动升降杆之间并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主动调节杆连接一踏板,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主动调节杆上用于完成复位调节;所述随动升降杆顶端与所述套圈固定连接,本方案通过设计一组机械升级结构,用于控制套圈的上下升降,从而完成垃圾袋的固定,避免了直接使用手固定套圈,从而实现不脏手的问题。

Garbage can without dirty ha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脏手的垃圾桶
本技术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脏手的垃圾桶。
技术介绍
垃圾桶是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之一,不管是家庭、教室、企业办公室、公共场合都会用到各式各类的垃圾桶。垃圾桶的使用使得环境变得更加卫生美好,垃圾桶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会套上垃圾袋,从而保证垃圾桶的卫生,垃圾回收时一般是手持垃圾袋进行回收,传统的垃圾桶套上垃圾袋以后在使用过程垃圾袋会滑落到垃圾桶内,从而造成垃圾桶边脏。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有设计在垃圾桶的桶口设计一个套圈,套上垃圾袋以后将套圈套在桶口从而压住垃圾袋,解决了垃圾袋滑落的问题。该方案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技术问题,那就是在公告场合,人多混杂,在扔垃圾时难免会出现乱扔的现象,使得套圈也变脏,使得扔垃时必须手动取下套圈,便会弄脏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脏手的垃圾桶,通过设计一组机械升级结构,用于控制套圈的上下升降,从而完成垃圾袋的固定,避免了直接使用手固定套圈,从而实现不脏手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不脏手的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套圈,所述套圈套在所述垃圾桶本体桶口,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套圈升降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主动调节杆、随动升降杆、齿轮、复位弹簧;所述主动调节杆、随动升降杆相向侧各设有一段齿条,所述齿轮位于主动调节杆、随动升降杆之间并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主动调节杆连接一踏板,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主动调节杆上用于完成复位调节;所述随动升降杆顶端与所述套圈固定连接。>本方案利用齿轮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左右反向运动的原理,设计用于脚踏的踏板以及用于定期套圈的随动升降杆,通过脚踏的方式将套圈顶起,取下垃圾袋以后,在重新装上垃圾袋,松下脚踏板则套圈下落压紧垃圾袋,整个过程避免了手直接与套圈接触,而取垃圾袋时,袋口被套圈压住形成遮挡,保证了其卫生,从而实现不脏手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还包括一外壳,所述主动调节杆、随动升降杆、齿轮、复位弹簧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随动升降杆的顶端伸出外壳顶部与所述套圈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侧面开设一条腰型孔,所述踏板连接端穿过腰型孔与所述主动调节杆固定连接。设计外壳的目的,是使得整体设计外观更加好看,同时也能保护调节部各零件不被外力轻易损坏。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调节杆、随动升降杆的反向侧各自设有第一挡块、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分别与各自所在侧的外壳内壁抵接。设计挡块的目的是保证主动调节杆、随动升降杆的齿条始终与齿轮啮合,以保证可靠的升降动作。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调节杆、随动升降杆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设计限位块的目的是防止脚踏用力过大,避免主动调节杆、随动升降杆与齿轮脱离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为拉簧,拉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顶部,其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调节杆顶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桶本体顶部设有一个限位部,所述随动升降杆顶端贯穿该限位部后与所述套圈固定连接,设计限位部的目的是保证随动升降杆始终垂直上升,以保证可靠的顶起套圈。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内安装滚珠,使得限位部与所述主动调节杆形成滚动连接,设计滚珠可减小摩擦,使得其上升更加顺畅。进一步的,所述套圈的套入口宽度大于所述垃圾桶本体侧壁厚度,即形成广口的目的,便于与桶口对接,而套圈与桶口之间夹持垃圾袋的力则有复位弹簧提供夹持力。进一步的,所述齿条的长度为5-8cm,所述腰型孔的长度为8-10cm,即套圈被顶起的高度为5-8厘米,以方便更换垃圾袋。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桶本体底部侧面开设有多个用于排气的疏导孔,设计疏导孔的目的是防止垃圾袋放入后由于垃圾桶内充气,解决垃圾袋不与内壁贴合的问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利用齿轮左右两侧提供双向运动的原理,设计两根齿轮条与其啮合,其中一条(主动调节杆)用于相向运动与脚踏板连接,另一条(随动升降杆)则用于顶起套圈,整个操作过程无需手接触,避免了脏手。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实施例的侧视角的剖面图;图3是实施例的主视角的剖面图;图4是实施例套圈升起示意图;图5是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3所示,一种不脏手的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1、套圈4,套圈4套在垃圾桶本体1桶口,为了使得套圈4能够实现遮挡垃圾袋袋口的问题,避免袋口变脏,本方案中的套圈4高度应大于传统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套圈4高度至少设计为3cm,使得用于遮挡至少3cm长的垃圾袋袋口,以便换垃圾袋时用于手持,避免脏手。同时由于本方案无需手动固定套圈4,因此套圈4套入口401宽度大于垃圾桶本体1侧壁厚度,设计成广口结构,垃圾桶本体1底部侧面开设有多个用于排气的疏导孔6,其结构参考图2所示。为了实现套圈4的顶起,还设计了一个用于控制套圈4升降的调节部2,调节部2包括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齿轮204、复位弹簧209。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相向侧各设有一段齿条,齿条的长度为5-8cm、齿轮204位于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之间并与齿条啮合,其结构可参考如5所示。主动调节杆203连接一踏板3,复位弹簧209为拉簧,拉簧一端固定在外壳201顶部,其另一端与主动调节杆203顶部连接,除了采用拉簧的形式以外,还可使用压缩弹簧等类似结构实现,复位弹簧209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实现主动调节杆203的复位,另一个是在保持复位的同时,间接为随动升降杆202提供一个向下的拉力,以保证套圈4与桶口之间形成一个夹持力,从而保证垃圾袋不滑落。为了实现该目的,上述随动升降杆202顶端与套圈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随动升降杆202顶端与套圈4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为了完成封装,调节部2还包括一外壳201,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齿轮204、复位弹簧209均位于外壳201内,其中主动调节杆203、齿轮204、复位弹簧209整体全部位于外壳201内,随动升降杆202的顶端伸出外壳201顶部与套圈4固定连接;外壳201侧面开设一条腰型孔210,腰型孔210的长度为8-10cm,踏板3连接端穿过腰型孔210与主动调节杆203固定连接。为了保证升级的可靠性,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的反向侧各自设有第一挡块208、第二挡块207,第一挡块208、第二挡块207分别与各自所在侧的外壳201内壁抵接,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05和第二限位块206,,垃圾桶本体1顶部设有一个限位部5,随动升降杆202顶端贯穿该限位部5后与套圈4固定连接,限位部5内安装滚珠,使得限位部5与主动调节杆203形成滚动连接。工作原理说明:如图4所示,脚踏踏板3,使得主动调节杆203向下运动,下降过程中齿轮204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脏手的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1)、套圈(4),所述套圈(4)套在所述垃圾桶本体(1)桶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套圈(4)升降的调节部(2),所述调节部(2)包括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齿轮(204)、复位弹簧(209);/n所述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相向侧各设有一段齿条,所述齿轮(204)位于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之间并与所述齿条啮合;/n所述主动调节杆(203)连接一踏板(3),所述复位弹簧(209)安装在主动调节杆(203)上用于完成复位调节;/n所述随动升降杆(202)顶端与所述套圈(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脏手的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1)、套圈(4),所述套圈(4)套在所述垃圾桶本体(1)桶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套圈(4)升降的调节部(2),所述调节部(2)包括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齿轮(204)、复位弹簧(209);
所述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相向侧各设有一段齿条,所述齿轮(204)位于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之间并与所述齿条啮合;
所述主动调节杆(203)连接一踏板(3),所述复位弹簧(209)安装在主动调节杆(203)上用于完成复位调节;
所述随动升降杆(202)顶端与所述套圈(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脏手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2)还包括一外壳(201),所述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齿轮(204)、复位弹簧(209)均位于所述外壳(201)内,所述随动升降杆(202)的顶端伸出外壳(201)顶部与所述套圈(4)固定连接;
所述外壳(201)侧面开设一条腰型孔(210),所述踏板(3)连接端穿过腰型孔(210)与所述主动调节杆(20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脏手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调节杆(203)、随动升降杆(202)的反向侧各自设有第一挡块(208)、第二挡块(207),所述第一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旷雨桐冉晓枫陈雨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