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分体式瓶盖的启封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28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分体式瓶盖的启封件,启封件内设置有第一圆柱腔,启封件的第一外侧壁依次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均沿第一圆柱腔的径向凸出于第一外侧壁,启封件的底壁布置有启封部,启封部沿第一圆柱腔的回转轴线凸出于底壁;启封部包括启封面与第一弧面,第一弧面对称布置于启封面的两侧。由上述方案可见,分体式瓶盖包括启封件与密封件,第一圆柱腔连通密封件的第二圆柱腔,第一圆柱腔与第二圆柱腔构成容纳腔,配料放置于容纳区以将配料与水相互隔离,用户需饮用该饮料时,推压启封件,启封部推开密封件的密封片,配料进入水中,因此,将配料与水相互隔离,便于运输饮料。

A kind of unsealing part for split type bottle c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分体式瓶盖的启封件
本技术属于容器封口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分体式瓶盖的启封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饮料如可乐、茶饮料、果汁等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企业生产该饮料时,通常在产线将水和特殊配料混合后灌装在饮料瓶中,并用一体式瓶盖对饮料瓶进行密封。由于配料与水混合,对饮料的存储和密封要求非常严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运输饮料与使用的用于分体式瓶盖的启封件。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分体式瓶盖的启封件内设置有第一圆柱腔,启封件的第一外侧壁依次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均沿第一圆柱腔的径向凸出于第一外侧壁,启封件的底壁布置有启封部,启封部沿第一圆柱腔的回转轴线凸出于底壁;启封部至少为两个,启封部沿第一圆柱腔的周向均匀布置,启封部包括启封面与第一弧面,第一弧面对称布置于启封面的两侧。由上述方案可见,分体式瓶盖包括启封件与密封件,第一圆柱腔连通密封件的第二圆柱腔,第一圆柱腔与第二圆柱腔构成容纳腔,配料放置于容纳腔以将配料与水相互隔离,用户需饮用该饮料时,推压启封件,启封部推开密封件的密封片,配料进入水中,因此,将配料与水相互隔离,便于运输饮料,用户直接推压启封件即可开启密封件以将配料与水混合,操作简捷,便于使用。优选的,启封件包括第二弧面,第二弧面连接第一弧面与底壁。进一步的,第二弧面的半径大于第一弧面的半径。优选的,第一外侧壁包括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第一壁部的外径大于第二壁部的外径。进一步的,第一凸起环绕布置于第一壁部。进一步的,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均环绕布置于第二壁部。进一步的,启封件为一体注塑件。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应用本技术所述一种启封件实施例的分体式瓶盖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启封件实施例的的结构图。图3是图1所示分体式瓶盖的密封件的结构图。图4是图1所示分体式瓶盖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启封件1应用于分体式瓶盖100,本实施例的分体式瓶盖100包括启封件1和密封件2,密封件2套接于启封件1的第一外侧壁3,启封件1内设置有第一圆柱腔4,第一外侧壁3依次设置有第一凸起5、第二凸起6与第三凸起7,第一凸起5、第二凸起6与第三凸起7均沿第一圆柱腔4的径向凸出于第一外侧壁3,启封件1的底壁8布置有启封部9,启封部9沿第一圆柱腔4的回转轴线凸出于底壁8;密封件2包括第二圆柱腔10与密封片11,密封片11与第二圆柱腔10的开口12沿第二圆柱腔10的回转轴线相对布置,密封件2的第一内壁13布置有第一槽14与第二槽15,第一圆柱腔4连通第二圆柱腔10。第一圆柱腔4与第二圆柱腔10同轴布置。参见图1与图2,启封部9至少为两个。启封部9沿第一圆柱腔4的周向均匀布置。启封部9包括启封面23与第一弧面21,第一弧面21对称布置于启封面23的两侧。启封件1包括第二弧面22,第二弧面22连接第一弧面21与底壁8。第二弧面22的半径大于第一弧面21的半径。启封件9为一体注塑件。第一外侧壁3包括第一壁部28与第二壁部29,第一凸起5环绕布置于第一壁部28,第二凸起6与第三凸起7均环绕布置于第二壁部29,第一壁部28的外径大于第二壁部29的外径。参见图1与图3,密封片11包括连接部16与定位部17,连接部16的第一部18位于密封片11的底面,连接部16的第二部19连接密封件2的第二外侧壁20,定位部17位于密封片11的顶面,定位部17连接第一内壁13,第一部18与第二部19为圆弧过渡连接。连接部16为L型。定位部17与第二部19沿第二圆柱腔10的径向相对布置。第二圆柱腔10布置有第一腔24与第二腔25,第二腔25位于第一腔24与密封片11之间,第一槽14位于第一腔24,第二槽15位于第二腔25,第一腔24的半径大于第二腔25的半径,启封部9抵接于第二腔25的侧壁,第二腔25的侧壁与第一腔24的侧壁组成第一内壁13。密封件2为一体注塑件。参见图1至图4,运输饮料时,分体式瓶盖100旋接于瓶身,第三凸起7抵接于第二槽15,启封部9抵接于第二腔25的侧壁,第一圆柱腔4与第二圆柱腔10构成容纳腔27,启封件1和密封件2将配料密封于分体式瓶盖100内。用户需品尝饮料时,可施力于启封件1的帽体26,启封件1沿第一圆柱腔4的回转轴线向密封片11移动,启封部9施力于密封片11的顶面或定位部17,密封片11在启封部9的作用下转动以开启容纳腔27,配料随即落入水中以形成饮料,第一部18与第二部19为圆弧过渡连接且第二部19位于第二外侧壁20以避免密封片11落入饮料中。此时,第三凸起7脱离第二槽15,第一凸起5抵接于第一槽14,第二凸起6抵接于第二槽15,可避免饮料从分体式瓶盖100中漏至外部。当其中一个启封部9施力于定位部17时,其余启封部9不接触密封片11的顶面,启封部9的作用力可集中于定位部17以便于开启容纳腔27。第一圆柱腔4连通第二圆柱腔10,第一圆柱腔4与第二圆柱腔10构成容纳腔27,配料放置于容纳区以将配料与水相互隔离,用户需饮用该饮料时,推压启封件1,启封部9推开密封片11,配料进入水中混合而形成饮料,因此,将配料与水相互隔离,便于运输饮料,用户直接推压启封件1即可开启密封件2以将配料与水混合,操作简捷,便于使用。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分体式瓶盖的启封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启封件内设置有第一圆柱腔,所述启封件的第一外侧壁依次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三凸起均沿所述第一圆柱腔的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所述启封件的底壁布置有启封部,所述启封部沿所述第一圆柱腔的回转轴线凸出于所述底壁;/n所述启封部至少为两个,所述启封部沿所述第一圆柱腔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启封部包括启封面与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对称布置于所述启封面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分体式瓶盖的启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启封件内设置有第一圆柱腔,所述启封件的第一外侧壁依次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三凸起均沿所述第一圆柱腔的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所述启封件的底壁布置有启封部,所述启封部沿所述第一圆柱腔的回转轴线凸出于所述底壁;
所述启封部至少为两个,所述启封部沿所述第一圆柱腔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启封部包括启封面与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对称布置于所述启封面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启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启封件包括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连接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底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鑫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添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