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15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制鞋设备降温技术领域,尤其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循环水冷却装置、绕圈在PU机螺杆上的降温件、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冷却装置出水口和降温件的入水口的第一连接机构和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冷却装置入水口和降温件的出水口的第二连接机构的有机设置组合,能够在生产时有效实现对PU机螺杆及轴承的实时降温;使得原先烫手的螺杆温度降低到可触摸范围,有效解决了螺杆温度过高引起的胶底气泡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量;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了PU机螺杆使用寿命;节约了故障检修成本、避免了大型智能设备非计划停运的损失。

A screw circulation cooling device of Pu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
本技术属于制鞋设备降温
,尤其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在持续生产过程中,新马设备PU机螺杆轴承带动螺杆头高速转动(20000r/min),使得螺杆升温较快、温度过高。大型设备局部温度过高是危害较大的故障,会减少部件使用寿命,增加检修费用;当温度升高较快、温度超标时,易导致机组非计划停运或减负荷运行,这对经济效益影响很大。此外温度过高也易使胶底产生气泡,影响成型鞋底质量。现有的降温设计仅针对螺杆头局部,降温水管由螺杆头部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不能从发热源头有效降温,具有局部片面、降温面小、未从根本上降温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时降温,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延长PU机螺杆使用寿命、节约故障检修成本的降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包括循环水冷却装置,循环水冷却装置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降温件,降温件往返绕圈在PU机螺杆外侧壁上;第一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冷却装置出水口和降温件的入水口;第二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冷却装置入水口和降温件的出水口。所述的循环水冷却装置是冰水机。所述的降温件是内径为6mm,外径为8mm的铜管,所述的铜管覆盖PU机螺杆。所述的降温件上覆盖有隔热层。所述的隔热层连接在保护壳内。所述的保护壳由两个半圆形“U”形板通过合页连接而成;所述的两个半圆形“U”形板与合页相对的边上连接有锁扣。所述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胶管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胶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胶管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循环水冷却装置出水口连接;第一胶管通过第二连接件与降温件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件是两个口径8mm的转接头,第二连接件是口径8mm和6mm的两个转接头,其中8mm口径一端连接第一胶管,6mm口径一端连接降温件;所述的第一胶管的内径8mm,外径10mm。所述的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二胶管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的第二胶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第二胶管通过第三连接件与降温件的出水口连接,第二胶管通过第四连接件与循环水冷却装置进水口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件是口径8mm和6mm的两个转接头,其中8mm口径一端连接第二胶管,6mm口径一端连接降温件,第四连接件是两个口径8mm的转接头;所述的第二胶管的内径8mm,外径1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循环水冷却装置、绕圈在PU机螺杆上的降温件、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冷却装置出水口和降温件的入水口的第一连接机构和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冷却装置入水口和降温件的出水口的第二连接机构的有机设置组合,能够在生产时有效实现对PU机螺杆及螺杆内轴承的实时降温;使得原先烫手的螺杆温度降低到可触摸范围,有效解决了螺杆温度过高引起的胶底气泡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量;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了PU机螺杆使用寿命;节约了故障检修成本、避免了大型智能设备非计划停运的损失。2、本技术通过设置隔热层,使得降温的效果更好。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保护壳体,使得安装和拆卸便利。4、本技术通过降温件的往返绕圈设置,不仅能够增强降温件的冷却效果,而且在不影响降温件功能的情况下,安装时方便的将降温件进行内径的细微调整。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保护壳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保护壳测试图。图中:1-循环水冷却装置;2-第一连接件;3-第一胶管;4-第二连接件;5-降温件;6-PU机螺杆;7-第三连接件;8-第二胶管;9-第四连接件;10-螺杆头;11-隔热层;12-保护壳;13-锁扣;14-合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根据图1-3所示的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包括循环水冷却装置1,循环水冷却装置1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降温件5,降温件5往返绕圈在PU机螺杆6外侧壁上;第一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冷却装置1出水口和降温件的入水口;第二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冷却装置1入水口和降温件5的出水口。在实际使用时,循环水冷却装置1将冰水引入降温件5内,降温件5内的冰水环绕内部为轴承的PU机螺杆6后,返回循环水冷却装置1进行冷却,冷却水经由冰水机1制冷后再循环使用,实现了冷水循环降温。本技术技术方案,能够在生产时有效实现对PU机螺杆及内部轴承的实时降温;使得原先烫手的螺杆温度降低到可触摸范围,有效解决了螺杆温度过高引起的胶底气泡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量;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了PU机螺杆使用寿命;节约了故障检修成本、避免了大型智能设备非计划停运的损失。本技术通过降温件的往返绕圈设置,不仅能够增强降温件的冷却效果,而且在不影响降温件功能的情况下,安装时方便的将降温件进行内径的细微调整,扩大了本技术的使用范围。实施例二: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循环水冷却装置1是冰水机。在实际使用时,循环水冷却装置1采用冰水机的技术方案,不仅实现了循环制冷的功能,而且有效的节约了成本。实施例三: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降温件5是内径为6mm,外径为8mm的铜管,所述的铜管覆盖PU机螺杆6。在实际使用时,降温件5采用铜管的技术方案,是充分利用了铜管金属热传导作用,质地坚硬,不易腐蚀,且耐高温、易弯曲、韧性好且延展性高,可抗疲劳的特性。在温度变化时不会产生过度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应力疲劳破裂,保证循环降温装置的稳定性,确保生产持续进行。实施例四: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与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循环水冷却装置(1),循环水冷却装置(1)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n降温件(5),降温件(5)往返绕圈在PU机螺杆(6)外侧壁上;/n第一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冷却装置(1)出水口和降温件的入水口;/n第二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冷却装置(1)入水口和降温件(5)的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循环水冷却装置(1),循环水冷却装置(1)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降温件(5),降温件(5)往返绕圈在PU机螺杆(6)外侧壁上;
第一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冷却装置(1)出水口和降温件的入水口;
第二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冷却装置(1)入水口和降温件(5)的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水冷却装置(1)是冰水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件(5)是内径为6mm,外径为8mm的铜管,所述的铜管覆盖PU机螺杆(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件(5)上覆盖有隔热层(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层(11)连接在保护壳(12)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壳(12)由两个半圆形“U”形板通过合页(14)连接而成;所述的两个半圆形“U”形板与合页(14)相对的边上连接有锁扣(1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机螺杆循环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吴洪江白乐薛华峰蔡冬曹艳鸽
申请(专利权)人: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