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色母粒生产的染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14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色母粒生产的染色装置,包括箱体和染色机构,所述箱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进料管,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固连接有底座,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出箱,所述进料管的一端延伸至箱体的内腔。通过箱体和挤出箱的配合,提高了色母生产染色和挤出的效率,通过预混箱和下料管的配合,实现了混合原料的预混合效果,而且方便了混合原料的下料,通过电机一、圆柱齿轮和齿圈的配合,实现了染色筒的转动,提高了染色的效率,通过搅拌叶和侧叶的配合,提高了生产原料在染色筒内部的混合染色的速率,增加了色母染色的质量,通过滚珠和环槽的配合,增加了染色筒转动的灵活性。

A dyeing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Masterba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色母粒生产的染色装置
本技术涉及色母生产
,具体为一种用于色母粒生产的染色装置。
技术介绍
色母的全称叫色母粒,也叫色种,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专用着色剂,亦称颜料制备物,色母主要用在塑料上,色母由颜料或染料、载体和添加剂三种基本要素所组成,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可称颜料浓缩物,所以它的着色力高于颜料本身,加工时用少量色母料和未着色树脂掺混,就可达到设计颜料浓度的着色树脂或制品,现有的色母生产染色装置在对于混合原料的时,由于其混合效果不好,导致生产效果不佳,生产时间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色母粒生产的染色装置,具备混合高效,染色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用于色母粒生产的染色装置因对生产原料的混合染色效率较低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色母粒生产的染色装置,包括箱体和染色机构,所述箱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进料管,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固连接有底座,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出箱,所述进料管的一端延伸至箱体的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色母粒生产的染色装置,包括箱体(1)和染色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进料管(2),所述箱体(1)内腔的底部固连接有底座(3),所述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出箱(4),所述进料管(2)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色母粒生产的染色装置,包括箱体(1)和染色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进料管(2),所述箱体(1)内腔的底部固连接有底座(3),所述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出箱(4),所述进料管(2)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色母粒生产的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机构(5)包括染色筒(8)、筒盖(9)、转杆(10)、预混箱(6)和液压缸(24),所述箱体(1)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一(15),所述电机一(15)输出端的表面固定套设有圆柱齿轮(16),所述圆柱齿轮(16)的表面啮合有齿圈(17),所述齿圈(17)固定套设在染色筒(8)表面的顶部,所述底座(3)内腔的顶部和染色筒(8)的底部均开设有一组环槽(20),且两组环槽(20)的内表面均活动连接有若干组滚珠(19),所述滚珠(19)的顶部分别与两组环槽(20)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挤出箱(4)的左侧固定连通有挤出嘴(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色母粒生产的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筒(8)的底部延伸至底座(3)的内腔,所述染色筒(8)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卸料管(14),所述卸料管(14)的表面固定套设有轴承一,且轴承一的表面与底座(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卸料管(1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染色筒(8)和挤出箱(4)的内腔,所述染色筒(8)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组侧叶(13),且若干组侧叶(13)均为倾斜固定安装,所述染色筒(8)内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漏斗(11),所述染色筒(8)内腔的底部设置为圆弧状,所述卸料管(1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富桐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