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90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包括衣服本体和至少两个设在衣服本体上用于放置新生儿的袋体Ⅰ;还包括用于贮存氧气的贮氧袋;所述衣服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置贮氧袋的袋体Ⅱ;所述贮氧袋的出气端连接有若干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数量不少于袋体Ⅰ的数量,所述输氧管上安装有用于调节氧气流量的流量调节器且输氧管的出气端连接有用于与新生儿口鼻相配合的呼吸面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防止新生儿在火灾逃生时吸入浓烟,提高安全性。

Newborn fire escape s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
本技术涉及应急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
技术介绍
医院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困难;尤其是在新生儿病区,因为新生儿是最弱小的群体,如遇到火灾等突发灾难时,需要医务人员及时有效地转运和保护;在传统实践中,逃生时由医务人员怀抱患儿、躬身外逃,由于医务人员无法直接用手抱运多个,使得逃生效率低,而且在浓烟滚滚的现场,双手受限的医务人员也容易发生危险,降低了逃生成功率。因此,目前一般采用专用的新生儿逃生工具。例如,专利CN205084246U即公开了一种新生儿火灾逃生袋鼠服,其包括袋鼠服本体、两个新生儿口袋、两根松紧带及两个系紧扣,袋鼠服本体为背心裙褂式,两个新生儿口袋设在袋鼠服本体的前端面上,两个新生儿口袋的上端开口,两个新生儿口袋的上端边缘外翻形成松紧带安置部,两根松紧带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新生儿口袋上端的松紧带安置部内,松紧带安置部的中部设有通孔,两根松紧带的中部从松紧带安置部的通孔内引出,两个系紧扣分别对应套接在两根松紧带上,位于松紧带安置部的通孔外侧。众所周知,火灾时产生的浓烟对人体危害较大,尤其是对于生理结构特殊的新生儿,新生儿即使吸入少量浓烟,也有可能对其肺部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现有的新生儿火灾逃生袋鼠服虽然可提高转运效率,但是并未考虑上述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就需要一种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有利于防止新生儿在火灾逃生时吸入浓烟,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有利于防止新生儿在火灾逃生时吸入浓烟,提高安全性。本技术的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包括衣服本体和至少两个设在衣服本体上用于放置新生儿的袋体Ⅰ;还包括用于贮存氧气的贮氧袋;所述衣服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置贮氧袋的袋体Ⅱ;所述贮氧袋的出气端连接有若干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数量不少于袋体Ⅰ的数量,所述输氧管上安装有用于调节氧气流量的流量调节器且输氧管的出气端连接有用于与新生儿口鼻相配合的呼吸面罩。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呼吸面罩上设有排气孔,且所述排气孔中安装有单向阀。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呼吸面罩上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新生儿头部的松紧带。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贮氧袋的出气端连接一根输氧总管,所述输氧总管通过分流器与各输氧管相连通。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袋体Ⅱ与袋体Ⅰ设在衣服本体的同一侧。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袋体Ⅰ的数量为两个并设在衣服本体的前侧,所述输氧管的数量为两根,所述分流器为三通结构。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袋体Ⅰ的开口处设有可展开折叠的护巾。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巾与袋体Ⅰ之间通过魔术扣相连。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袋体Ⅱ的开口处设有拉链。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衣服本体的领口处、袖口处和/或后侧设有荧光条。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通过增设贮氧袋、输氧管和呼吸面罩,可供袋体Ⅰ中的新生儿呼吸使用,从而有利于防止新生儿在火灾逃生时吸入浓烟,提高了逃生时的安全性;具体而言,当火灾发生时,医务人员首先将新生儿安全容置在袋体Ⅰ中,然后将呼吸面罩覆盖固定在新生儿的口鼻处,通过流量调节器调节供氧流量,新生儿即可使用贮氧袋中的氧气进行呼吸,可有效避免吸入火灾产生的浓烟,防止其肺部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呼吸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包括衣服本体1和至少两个设在衣服本体1上用于放置新生儿的袋体Ⅰ2;还包括用于贮存氧气的贮氧袋3;所述衣服本体1上设有用于容置贮氧袋3的袋体Ⅱ4;所述贮氧袋3的出气端连接有若干输氧管5,所述输氧管5的数量不少于袋体Ⅰ2的数量,所述输氧管5上安装有用于调节氧气流量的流量调节器6且输氧管5的出气端连接有用于与新生儿口鼻相配合的呼吸面罩7。衣服本体1可为背心式结构或者T恤式结构;袋体Ⅰ2适于放置新生儿,其内层可为柔性防震层、外层可为阻燃层;贮氧袋3为柔性袋体,其内贮存有足够氧气,也可设置进气口以补充氧气;为适于在火灾场合使用,贮氧袋3的外层可设置阻燃层,同时袋体Ⅱ4外层也可设置阻燃层;贮氧袋3的容量可为800ml-1500ml,由于逃生时间一般较短,这一容量可满足需要;输氧管5为柔性管,并优选为弹簧软管结构,以适应不同的伸长度;每一袋体Ⅰ2容置一个新生儿,输氧管5的数量可与袋体Ⅰ2数量相同,也可多出一两根以备用;流量调节器6例如可为楔形调节器结构;呼吸面罩7的结构与现有技术大致相同,只是其尺寸略小以适应新生儿的体型。本实施例的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通过增设贮氧袋3、输氧管5和呼吸面罩7,可供袋体Ⅰ2中的新生儿呼吸使用,从而有利于防止新生儿在火灾逃生时吸入浓烟,提高了逃生时的安全性;具体而言,当火灾发生时,医务人员首先将新生儿安全容置在袋体Ⅰ2中,然后将呼吸面罩7覆盖固定在新生儿的口鼻处,通过流量调节器6调节供氧流量,新生儿即可使用贮氧袋3中的氧气进行呼吸,可有效避免吸入火灾产生的浓烟,防止其肺部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改进,所述呼吸面罩7上设有排气孔7a,且所述排气孔7a中安装有单向阀8;排气孔7a用于供新生儿呼出气体的排出;单向阀8可采用现有的结构,其使得气体只能向外排出,而阻止外部气体进入,从而满足呼吸需要并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所述呼吸面罩7上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新生儿头部的松紧带7b,松紧带7b为弹性带体,便于呼吸面罩7的固定。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改进,所述贮氧袋3的出气端连接一根输氧总管9,所述输氧总管9通过分流器10与各输氧管5相连通;采用该结构,贮氧袋3只需设置一个出气口,有利于简化其结构;根据输氧管5数量的不同,分流器10可具有不同的结构,例如三通、四通等;所述袋体Ⅱ4与袋体Ⅰ2设在衣服本体1的同一侧,从而可有效缩短输氧路径;作为优选,所述袋体Ⅰ2的数量为两个并设在衣服本体1的前侧(即使用时对应医务人员前胸的一侧),袋体Ⅱ4位于袋体Ⅰ2上方,所述输氧管5的数量也为两根,此时所述分流器10为三通结构。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改进,所述袋体Ⅰ2的开口处设有可展开折叠的护巾11;袋体Ⅰ2的开口朝上;护巾11可暂时封闭袋体Ⅰ2的开口,以形成安全的防护环境;所述护巾与袋体Ⅰ2之间可通过魔术扣12相连,连接方便可靠;同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包括衣服本体和至少两个设在衣服本体上用于放置新生儿的袋体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贮存氧气的贮氧袋;所述衣服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置贮氧袋的袋体Ⅱ;所述贮氧袋的出气端连接有若干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数量不少于袋体Ⅰ的数量,所述输氧管上安装有用于调节氧气流量的流量调节器且输氧管的出气端连接有用于与新生儿口鼻相配合的呼吸面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包括衣服本体和至少两个设在衣服本体上用于放置新生儿的袋体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贮存氧气的贮氧袋;所述衣服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置贮氧袋的袋体Ⅱ;所述贮氧袋的出气端连接有若干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数量不少于袋体Ⅰ的数量,所述输氧管上安装有用于调节氧气流量的流量调节器且输氧管的出气端连接有用于与新生儿口鼻相配合的呼吸面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面罩上设有排气孔,且所述排气孔中安装有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面罩上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新生儿头部的松紧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新生儿火灾逃生专用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氧袋的出气端连接一根输氧总管,所述输氧总管通过分流器与各输氧管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亚辉刘晓芳卢宗杰杨蓉钟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