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鼻器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88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吸鼻器的改良结构,其包括容置瓶及盖合容置瓶的上盖,该上盖包括:壳体、抽气管、吸液口以及挡部,壳体界定内部空间,且壳体底侧外缘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部,另外,壳体界定锁合于容置瓶的固定部,固定部对应容置瓶处装设垫片,其中,壳体两侧界定分别连通内部空间的抽气管及吸液口,并吸液口接设吸液管,并且壳体内壁邻近吸液口侧处形成挡部,挡部界定于抽气管及吸液口间,通过挡部可防止抽取的液体直接进入抽气管内,且更加容易清洗,以达到避免污染抽气装置且易清洗的实用进步性。

Improved structure of nasal aspi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鼻器的改良结构
本技术提供一种吸鼻器,尤其指一种避免污染抽气装置且易清洗的吸鼻器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上呼吸道发炎为国人经常发生的病症,其中鼻塞及流鼻水更是令人困扰,主要为分泌的液体堵塞呼吸通道,因此为缓解此一症状,遂出现吸鼻器等装置,然而,现有的吸鼻器由于其吸液口与抽气管之间并无任何阻隔,因此往往在气流带动之下,细微沫状的液体随着带入抽气管内,进而进入至抽气装置内,导致抽气装置故障,且市面上利用吸液管所延伸至容置瓶底侧的方法,除了造成清洗不易之外,如果使用一次就抛弃更将提高其成本。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为针对现有吸鼻器所存在的容易污染抽气装置造成故障、清洗不易且成本较高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避免污染抽气装置且易清洗的吸鼻器的实用进步性。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一种吸鼻器的改良结构,其包括容置瓶及盖合该容置瓶的上盖,该上盖包括:壳体、抽气管、吸液口以及挡部,该壳体界定内部空间,且该壳体底侧外缘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部,并该壳体界定锁合于该容置瓶的固定部,该固定部对应该容置瓶处装设垫片,达到气密效果,其中,该壳体一侧界定该抽气管,该抽气管连通该内部空间,且该抽气管界定切换孔,使用者可通过切换孔调整吸力的大小,另外,抽气管连通抽气装置,该壳体一侧界定该吸液口,且该吸液口连通该内部空间,该吸液口接设吸液管,并且该壳体内壁邻近该吸液口侧处形成该挡部,该挡部界定于该抽气管及该吸液口间,借此可避免飞沫直接进入抽气装置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抽气切换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抽气切换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挡部实施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吸液管置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容置瓶…1上盖…2壳体…21内部空间…22抽气管…23切换孔…231吸液口…24挡部…25握持部…26固定部…27垫片…28吸液管…3抽气装置…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现绘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及剖面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一种吸鼻器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容置瓶1及一盖合该容置瓶1的上盖2,该上盖2包括一壳体21、一抽气管23、一吸液口24以及一挡部25,该壳体21界定一内部空间22,且该壳体21底侧外缘形成一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部26,该壳体21界定一锁合于该容置瓶1的固定部27,该固定部27对应该容置瓶1处装设一垫片28,其中,该壳体21一侧界定该抽气管23,该抽气管23连通该内部空间22,且该抽气管23界定一切换孔231,该抽气管23连通一抽气装置4,另外,该壳体21一侧界定该吸液口24,且该吸液口24连通该内部空间22,该吸液口24接设一吸液管3,并且该壳体21内壁邻近该吸液口24侧处形成该挡部25,该挡部25界定于该抽气管23及该吸液口24间。通过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现就本技术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剖面示意图、第一抽气切换动作示意图、第二抽气切换动作示意图、挡部实施示意图及吸液管置换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通过固定部27及垫片28达到气密效果,故利用按压切换孔231以达到控制抽取鼻腔内液体的气压,且利用不同粗细规格的吸液管3对应鼻腔可达到不同抽取效果,由于吸液管3可拆换,因此卫生方便,且由于吸液管3不须延伸至容置瓶1内,因此较为节省,另外,通过挡部25的结构,可避免飞沫进入抽气装置4,导致抽气装置4故障的情形发生,另外,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部26,可方便上盖2的拆装,并因为上盖2结构简单,因此清洗容易。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是运用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故,请参阅全部附图所示,本技术使用时,与现有技术相较,着实存在下列优点:一、通过固定部27及垫片28达到气密效果。二、利用按压切换孔231以达到控制抽取腔室内液体的气压。三、利用不同粗细规格的吸液管3对应鼻腔可达到不同抽取效果。四、吸液管3可拆换,因此卫生方便,且由于吸液管3不须延伸至容置瓶1内,因此较为节省用料。五、挡部25的结构,可避免飞沫进入抽气装置4,导致抽气装置4故障的情形发生。六、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部26,可方便上盖2的拆装。七、上盖2结构简单,因此清洗容易。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鼻器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容置瓶及一盖合该容置瓶的上盖,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界定一内部空间;一抽气管,该抽气管界定于该壳体一侧,且该抽气管连通该内部空间;一吸液口,该吸液口界定于该壳体一侧,且该吸液口连通该内部空间;以及一挡部,该挡部形成于该壳体内壁,且该挡部界定于该抽气管及该吸液口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鼻器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容置瓶及一盖合该容置瓶的上盖,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界定一内部空间;一抽气管,该抽气管界定于该壳体一侧,且该抽气管连通该内部空间;一吸液口,该吸液口界定于该壳体一侧,且该吸液口连通该内部空间;以及一挡部,该挡部形成于该壳体内壁,且该挡部界定于该抽气管及该吸液口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鼻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吸液口接设一吸液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鼻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底侧外缘形成一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世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