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服给药递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服给药递送装置。
技术介绍
片剂和胶囊是方便和最可接受的口服剂型。但是一些病人,特别是儿童和老人,通常难以吞咽大尺寸的药片和胶囊。有些病人因为感觉到不可接受的坏味道而不愿意服用这种口服药物。因此,已经提出了各种给药装置,其能促进大片剂和胶囊的吞咽,并尽可能减少患者对给药剂量的感知。以下与啜吸设备相关的专利和申请通过引用结合于此。EP0383503A1描述了一种改进的装置,其用于将单位剂量的治疗剂保持和定位在管中,该装置适应于通过患者的正常啜吸动作将液体流通过管输送该剂量。该装置具有筛网,该筛网的表面积大于管的内腔横截面积,从而在啜吸动作期间使得对流体流动的阻力最小化。美国专利6096003描述了一种啜吸装置,其包括细长管状构件,该细长管状构件具有可变形的闭合装置(相当于单向阀门,不产生湍流),该闭合装置适于在正常啜吸动作产生变形时允许递送活性剂。美国专利6109538揭示了一种啜吸装置,该装置包括细长管,该细长管具有设置在管腔中的一对筛网,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服给药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给药递送装置包括:一管状构件、一药物容置部件、一装置帽和一湍流产生部件,其中,所述管状构件具有两端开口及内腔,其一端开口为第一开口,另一端开口为第二开口,所述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药物容置部件具有孔状结构,并维持于所述内腔中、近第一开口处且用于容置含有活性药物成分的颗粒或多丸;所述孔状结构具有一个或多个允许液体通过的孔,所述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含有活性药物成分的颗粒或多丸的直径;所述装置帽为可拆卸的连接,并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外部;所述湍流产生部件具有台阶结构或褶皱部结构,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介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药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服给药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给药递送装置包括:一管状构件、一药物容置部件、一装置帽和一湍流产生部件,其中,所述管状构件具有两端开口及内腔,其一端开口为第一开口,另一端开口为第二开口,所述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药物容置部件具有孔状结构,并维持于所述内腔中、近第一开口处且用于容置含有活性药物成分的颗粒或多丸;所述孔状结构具有一个或多个允许液体通过的孔,所述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含有活性药物成分的颗粒或多丸的直径;所述装置帽为可拆卸的连接,并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外部;所述湍流产生部件具有台阶结构或褶皱部结构,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介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药物容置部件之间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给药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药物容置部件的最小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给药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构件具有至少2个管段,所述管段之间密封连接并可沿所述管状构件轴向拉伸或收缩;所述管状构件呈拉伸状态时形成具有至少1个台阶结构的湍流产生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服给药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段的数量为2-5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服给药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管段的数量为3个时:其由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方向上的第一管段的内径与第三管段的内径相同,第二管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且每一管段可沿其他管段轴向拉伸或收缩;或,其由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方向上的第一管段的内径、第二管段的外径、内径和第三管段的外径逐渐减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良昶,雷杨,吴刚,焦艳,石劲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汉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