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1872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包括握把和锥型把,所述握把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上端设置有卡头,所述握把的底端通过旋合连接的有锥型把,所述锥型把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灯座,所述灯座的内部四周卡合连接有照明灯,针灸辅助装置内部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的卡头,内部卡合有针灸针,通过一侧的滑钮可以自由的、准确的控制入针的深度、速度和角度,给不同体质的患者施针,减轻患者的疼痛,治疗方法更合理,在针灸辅助装置贴合患者皮肤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电源控制的圆形组合照明灯,灯座的底端粘合有软质橡胶垫,可以帮助施针这更准确的找准穴位中心位置。

An auxiliary devi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针灸作为中医中常用的临床治疗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刺的角度一般分为三种: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度,垂直刺入,适用于肌肉丰厚部的穴位;斜刺,针身与皮肤约呈45度,角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平刺,针身与皮肤呈15度到20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不同穴位对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要求并不相同,但是针灸的操作大多是靠经验手捏针柄进行,下针的角度与深度无法准确控制,不容易掌握,直接影响下针速度,增加病人疼痛。同时对于经验尚浅的操作者而言,如何准确找到穴位的中心位置也是具有较大操作难度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具有操作方便,上手简单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包括握把和锥型把,所述握把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上端设置有卡头,所述卡头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背离卡头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滑钮,所述握把的底端通过旋合连接的有锥型把,所述锥型把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灯座,所述灯座的内部四周卡合连接有照明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握把的一侧表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的底端通过电性连接有灯线,所述灯线的末端通过电性连接有照明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握把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贴合连接有滑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磁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钮的两侧上端绘制有长度刻度表,所述长度刻度表的顶端与握把内部卡头的上端水平线一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头和固定圈的内部卡合有针灸针,所述针灸针的底端收缩在锥型把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型把的底端灯座的下方卡合连接有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灸辅助装置内部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的卡头,内部卡合有针灸针,通过一侧的滑钮可以自由的、准确的控制入针的深度、速度和角度,给不同体质的患者施针,减轻患者的疼痛;在针灸辅助装置贴合患者皮肤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电源控制的圆形组合照明灯,灯座的底端粘合有软质橡胶垫,圆形形状和人体穴位更贴合,可以帮助施针这更准确的找准穴位中心位置,照明灯可以进行辅助照明,解决了光线不足的情况,大大方便了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滑钮卡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灯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握把;2、锥型把;3、灯座;4、卡头;5、磁铁;6、滑钮;7、连接块;8、固定圈;9、第一滑槽;10、第二滑槽;11、电源;12、灯线;13、针灸针;14、橡胶垫;15、照明灯;16、长度刻度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包括握把1和锥型把2,握把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9,第一滑槽9的上端设置有卡头4,卡头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连接块7背离卡头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滑钮6,握把1的底端通过旋合连接的有锥型把2,锥型把2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灯座3,灯座3的内部四周卡合连接有照明灯15,本实施例中照明灯15使用的是中国欧普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Z-H1011W嵌入式led灯,具有绿色节能,安全稳定的优点。具体的,握把1的一侧表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源11,电源11的底端通过电性连接有灯线12,灯线12的末端通过电性连接有照明灯15,本实施例中电源11与照明灯15通过灯线12电性连接,控制更方便,所占空间更小,电源11使用的是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CR20323V纽扣电池,具有安全稳定、电力强劲和防短路的优点,灯线12使用的是广东宝安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生产的PVC0.3mm的镀锡铜线,使用寿命更长、更安全。具体的,握把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0,第二滑槽10的内侧贴合连接有滑钮6,本实施例中滑钮6在第二滑槽10中上下移动,用来推动针灸针13上下直线运动,滑钮6使用塑料材质,经济实惠而且轻巧,滑钮6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防止手部打滑。具体的,卡头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磁铁5,磁铁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圈8,本实施例中卡头4内部的磁铁5可以让针灸针13与卡头4卡合的更牢固,而且能够不费力的吸附针灸针13,不会轻易掉落,固定圈8起到辅助固定作用,使针灸针13在推动时更牢固,施针角度不会发生偏移。具体的,滑钮6的两侧上端绘制有长度刻度表16,长度刻度表16的顶端与握把1内部卡头4的上端水平线一致,本实施例中长度刻度表16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每个穴位施针时的深度,施针方法更准确,更科学合理,误差更小。具体的,卡头4和固定圈8的内部卡合有针灸针13,针灸针13的底端收缩在锥型把2的内部,本实施例中内部卡合的针灸针13笔直的的卡合在卡头4和固定圈8内部,使针灸针13在推动时更牢固,施针角度不会发生偏移。具体的,锥型把2的底端灯座3的下方卡合连接有橡胶垫14,本实施例使用橡胶材料制成的橡胶垫14对人体皮肤无害,而且使针灸辅助装置与人体皮肤的贴合更舒适,。本实施例中Z-H1011W嵌入式led灯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LED灯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芯片,用银胶或白胶固化到支架上,然后用银线或金线连接芯片和电路板,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最后安装外壳,所以LED灯的抗震性能好,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11的正极,使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向下滑动滑钮6,滑钮6通过连接块7使连接块7和卡头4在第二滑槽10和第一滑槽9中向下移动,将卡头4向下推出,将针灸针13通过针灸针13和灯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1)和锥型把(2),所述握把(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第一滑槽(9)的上端设置有卡头(4),所述卡头(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背离卡头(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滑钮(6),所述握把(1)的底端通过旋合连接的有锥型把(2),所述锥型把(2)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灯座(3),所述灯座(3)的内部四周卡合连接有照明灯(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1)和锥型把(2),所述握把(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第一滑槽(9)的上端设置有卡头(4),所述卡头(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背离卡头(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滑钮(6),所述握把(1)的底端通过旋合连接的有锥型把(2),所述锥型把(2)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灯座(3),所述灯座(3)的内部四周卡合连接有照明灯(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1)的一侧表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源(11),所述电源(11)的底端通过电性连接有灯线(12),所述灯线(12)的末端通过电性连接有照明灯(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平张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张掖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