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针灸作为中医中常用的临床治疗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刺的角度一般分为三种: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度,垂直刺入,适用于肌肉丰厚部的穴位;斜刺,针身与皮肤约呈45度,角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平刺,针身与皮肤呈15度到20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不同穴位对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要求并不相同,但是针灸的操作大多是靠经验手捏针柄进行,下针的角度与深度无法准确控制,不容易掌握,直接影响下针速度,增加病人疼痛。同时对于经验尚浅的操作者而言,如何准确找到穴位的中心位置也是具有较大操作难度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具有操作方便,上手简单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包括握把和锥型把,所述握把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上端设置有卡头,所述卡头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1)和锥型把(2),所述握把(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第一滑槽(9)的上端设置有卡头(4),所述卡头(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背离卡头(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滑钮(6),所述握把(1)的底端通过旋合连接的有锥型把(2),所述锥型把(2)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灯座(3),所述灯座(3)的内部四周卡合连接有照明灯(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1)和锥型把(2),所述握把(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第一滑槽(9)的上端设置有卡头(4),所述卡头(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背离卡头(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滑钮(6),所述握把(1)的底端通过旋合连接的有锥型把(2),所述锥型把(2)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灯座(3),所述灯座(3)的内部四周卡合连接有照明灯(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1)的一侧表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源(11),所述电源(11)的底端通过电性连接有灯线(12),所述灯线(12)的末端通过电性连接有照明灯(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