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地机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181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扫地机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移动主机和回充座,所述回充座上设有若干组磁感发射线圈,用于电磁的转换与发射,所述移动主机上设有所述磁感发射线圈相对应的磁感接收线圈,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磁感发射线圈的磁电转换,所述磁感发射线圈与所述磁感接收线圈通过谐振给所述移动主机充电。无线充电系统通过磁感发射线圈与磁感接收线圈的谐振来实现电能的输送传递,采用的电磁感应方式传递电能,移动主机与回充座上都无安装外裸的金属极片。只要主机靠近回充座就能完成充电。有效的解决了裸露金属对于人与动物的触电安全隐患。解决了因外露金属的氧化引起的导电接触不良,从而解决工作的可靠性。

A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of swee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地机无线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家用服务类型机器充电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扫地机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家用智能扫地机的充电方式,大都采用落地式的靠金属极片接触导电的方式充电,其使用中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很大,可靠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差。由于裸露的金属片与机内的电路相连接所致,使这种充电方式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变的很差。传统的家用智能扫地机的充电座都是采用外露金属极片与主机的外露金属极片相接触时导电来进行主机的电能补充充电,只是不同的型号扫地机的金属极片的位置不同而已,但都是离地面不高的位置,使用中由于极片离地面很近,很容易粘上污渍致使极片的导电性变差甚至无法接触导电。外露的金属极片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容易氧化而无法导电,使工作的可靠性变差。外露的金属片也是触电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扫地机无线充电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扫地机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移动主机和回充座,所述回充座上设有若干组磁感发射线圈,用于电磁的转换与发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地机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主机和回充座,所述回充座上设有若干组磁感发射线圈,用于电磁的转换与发射,所述移动主机上设有所述磁感发射线圈相对应的磁感接收线圈,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磁感发射线圈的磁电转换,所述磁感发射线圈与所述磁感接收线圈通过谐振给所述移动主机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机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主机和回充座,所述回充座上设有若干组磁感发射线圈,用于电磁的转换与发射,所述移动主机上设有所述磁感发射线圈相对应的磁感接收线圈,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磁感发射线圈的磁电转换,所述磁感发射线圈与所述磁感接收线圈通过谐振给所述移动主机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地机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充座包括电源输入控制端和无线发射电路,所述无线发射电路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控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磁感发射线圈相连接,所述无线发射电路用于推动所述磁感发射线圈发射电磁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扫地机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2、激励芯片U4、激励芯片U7、驱动芯片Q2和驱动芯片Q3,所述控制芯片U2用于发射信号的产生与PWM整形,所述激励芯片U4和激励芯片U7用于发射脉冲,所述驱动芯片Q2和驱动芯片Q3用于发射线圈,所述控制芯片U2的10插脚与所述激励芯片U7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11插脚与所述激励芯片U4相连接,所述激励芯片U4的7插脚与所述驱动芯片Q2相连接,所述激励芯片U7的8插脚与所述驱动芯片Q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扫地机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Q3包括谐振耦合电容C10、C11和C12,用于发射交流信号,所述C10、C11和C12三者并联连接,并联后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Q3的D1端口相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与所述磁感发射线圈的一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地机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主机包括无线接收电路、电池充电控制电路、电池和感应电源输出端,所述无线接收电路一端与所述磁感接收线圈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充电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无线接收电路与所述感应电源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池充电控制电路一端与电池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感应电源输出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福兆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